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六位阁老来到了铸造工坊。
“六位阁老,有何急事发生?”武照问道。
温书仁没有禀告急事,而是指着现场,忍不住问道:“陛下,你在皇庄中逗留,就是为了看铁匠打铁吗?那么多国家大事需要陛下定夺,陛下却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陛下一向稳重,今日这是怎么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对于陛下而言,处理国家大事乃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在这里观看铁匠打铁!此事若是传出去,百官将如何看待陛下,百姓将如何看待陛下?”赵宗也愤愤道。
薛灿也道:“陛下让微臣等人前来,难不成也是来看打铁的?难道欣赏铁匠打铁,就能解决朝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几人火力全开,纷纷指责起了武照。
武照是手里有牌,心中不慌,面对指责,她冷笑一声,道:
“朕一直以为几位阁老学识渊博,眼界开阔,没想到也是鼠目寸光!朕登基两个月以来,每日殚精竭虑,操劳于政务,是会为了观看打铁,而耽误国家大事的人吗?”
“另外,把诸位阁老请过来,自然事关天下大事,难不成真是来看打铁的?”
“天下百姓是如何看待朕的,暂且无论,但今日朕看出来了,在几位阁老眼中,朕就是不知轻重的昏君!”
此话一出,温书仁等人脸色一变,立即躬身请罪:“微臣不敢!”
这时候,阎嵩开口道:“陛下息怒,温次辅、赵尚书他们也是急于国事,怕耽误了时间,所以言语不当。陛下之勤政,天下谁人不知!”
“是啊陛下,微臣失礼了,还请陛下责罚。只是微臣愚钝,不知这打铁工坊中有什么紧要的事,竟然比朝中大事还要重要!”温书仁看似是认错,实则没有一丝悔改,还在进攻。
武照冷笑道:“温次辅,你担任户部尚书,掌管天下土地,关于耕种问题,你是众人中的权威,应该没人比你懂,但是现在看来,朕非常失望。所以你看不出来,现场的匠人们正在打造一架新犁吗?”
“新犁?”温书仁一惊,扫视一圈,果然发现了一架刚刚打造好的新犁。
温书仁脸色立即变得难看,武照的质疑好似巴掌扇在他的脸上,没有任何一种羞辱比质疑他的本职工作更让人感到欺辱的了。
但温书仁嘴硬道:“微臣看到了!这种新犁较之现在常用的铁犁小了一些,但从未出现过,应该是第一次问世。既然是第一次问世,其功能便存在考量,陛下为了一件需要考量的新犁而在这里浪费时间,微臣觉得着实不应该!”
武照当即怼道:“温次辅的眼光水准越加让朕失望。你只是看了一眼,就质疑这种新犁的能力和价值,行为过于草率。而这种草率若是用来处理国事,那岂是国家之福?”
“陛下既然这样做,那臣倒是想问问了,这种新犁能有什么能力和价值?”温书仁怒气冲冲说道。
武照看向了林秀。
现在轮到林秀出场了,他走上前来,笑着说道:“拜见温次辅,拜见诸位大人。这是新犁是我发明的,所以还是让我来为诸位大人讲解吧。”
“你?边陲进献的,来自不毛之地,你懂铁犁吗?哗众取宠!”温书仁直接讽刺道。
林秀当仁不让道:“懂不懂,不是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就知道的,需要实践,需要检验,温次辅胸有万卷书,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好一个牙尖嘴利!本官若是和你计较,倒显得本官没有风度。但如果不和你计较,本官以后如何处理公务?你说这新犁是你发明的,那好,我问你,这新犁较之于现在百姓用的铁犁,有什么优势?你把陛下,还有诸位臣工聚集这里,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只有很小的优势,本官绝对不会轻饶你!”温书仁当即厉声喝道。
林秀笑道:“不知新犁达到什么水平,才算不浪费诸位大人的时间?”
“效率最起码提升一倍!”温书仁立即说道,他自认为林秀做不到。
林秀当即点头,道:“好!如果做不到,那我的性命随大人处置,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如果我做到了呢?”
“做到了算你立了一功。”温书仁随口说道。
林秀面露讥讽,说道:“我深受皇恩,研究出新犁,只为报答陛下,不求赏赐。陛下心怀天下,为了能提高百姓耕地的效率,亲自在这炎热的铸造工坊内等候,只为第一时间能见证新犁的面世。但是陛下心怀天下的行为在诸位大人眼中,竟然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温次辅,如果新犁达到了要求后,最该做的不是算我立功,而是向陛下请罪!”
说到这儿,林秀的声音掷地有声。
武照目光灼灼看着林秀,心中万分欢喜。
满朝文武,只有林秀敢为了自己硬刚温书仁,这一刻的林秀帅呆了,让自己着迷。
而温书仁火爆三丈,一个贱人,竟然敢这个和自己说话。
但牵扯陛下,而且林秀字字珠玑,和他胡搅蛮缠的话,反而说他温书仁不识大体,不懂规矩。
想到这儿,温书仁强忍着怒火说道:“好!如果新犁能提升一倍效率,那我等便冤枉陛下,必然要向陛下请罪。”
林秀没有回答温书仁,而是看向了武照,一副请陛下定夺的表情。
武照当即说道:“好!”
随即,林秀便道:“新犁已经安装好了,请陛下和诸位大人移步庄田,亲自观看新犁的耕地效果。”
于是乎,众人移步庄田,种地的百姓也都闻讯赶来,不过被禁军隔在了外面。
“让百姓靠近,一同观看新犁的效果。”
武照相信林秀,所以她立即下令,让百姓一同观看这历史性的一幕。
禁军立即让行,不过也没让百姓距离太近,以免冲撞陛下,但能看清楚田里的情况。
当看到曲辕犁后,百姓们觉得新奇,于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