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笔带过的“陛下您吃了吗?”,接下来通篇用讲故事的方法,写了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唐朝的市舶司,给朝廷和民间,带来了怎样丰厚的税收和财富。
还拿旧元举了例子。
说旧元算是第一个由朝廷牵头,开通大规模海运的朝代,尽管因此也带来了倭寇横行,但那是旧元管理不善。
然后又是一通吹捧大明朝制度完善,不是蛮夷可比之类的,朱元璋习惯了刘基有话直说,这回拿着奏疏看了许久,才从字缝里看出刘基的目的。
“乖孙,你说海运能开吗?”
在朱元璋看来,海上贸易收上来的那些税,都不够海防修筑军事建筑用的,更别提卫兵和当地征兆民夫巡逻的俸银与酬劳。
所以,他在这一点上,与胡惟庸看法相同。
全面禁海运!
疏通内陆河流,依然能够解决旧元利用海运,南粮北运的问题,投入少消耗少回报高,至于和外国人做生意,他们想买自然会走别的路。
比如去开放海运的国家靠岸,再从内陆进入大明朝倒腾货物,商人少赚些,又不是朝廷少赚的。
“只要全面禁止,咱让‘兵仗局’把大炮调到海边去,往后再看到海上飘着长途运载的大船,管它是敌是友,先干翻了它再说,哪怕误伤……那就误伤,等消息传出去,再没有倭寇敢来犯了!”
兵仗局是专门负责火器制作的。
朱元璋成立它并花大价钱维持这个部门的运作,是为了压制蒙古骑兵。
可蒙古骑兵在西北好几千里地以外流浪,倭寇就在千里之外盯着,时刻准备骚扰富庶的东南沿地区。
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根除倭寇,也要狠狠地打他们一顿扬国威!
朱雄英听着老朱的安排,轻轻点了点小脑袋瓜。
【海运能开。】
朱元璋手心直痒痒,双手十指张开又紧握,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他真想问问乖孙:你不同意咱禁海运你点什么头?
可既然乖孙不同意,他干脆顺着乖孙的话往下说。
“咱又觉得,老先生说的有道理,那旧元朝廷都敢开海运,咱为什么不敢开,只是想到朝中的阻力,他们担心张士诚还有方国珍的旧部,会兴风作浪,到时候西北和东南一起作战,咱真是左右为难啊。”
言外之意。
乖孙你得想个办法说服咱,不然的话,这么大的事,可不是你点点头就能决定的。
【爷爷你现在手底下的强将老将那么多,你现在不把仗打完了,难道要等后世去打吗?】
朱元璋心中一震。
他苦一苦没关系,让他子孙后代跟着苦?
那不行!
【现在搞海禁,那叫饮鸩止渴。】
朱元璋心中又是一震,认为乖孙说得太夸张了。
海禁一事又不是他一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权衡了利弊,认为目前来说,还是全面禁止海上贸易更合适。
他心里不赞同,但身体还是先诚实地往摇篮方向靠了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个字。
【虽然片甲不下海,除了官方朝贡不允许船只靠近沿海,再加上爷爷威名远扬,短时间里,确实打击了倭寇袭扰的次数。】
【可它会把自唐宋就开始的民间海上贸易,逼到地下,甚至许多百姓都加入到走私为倭的行动中去,亦商亦盗,恶性循环。】
朱雄英急得伸出小手,抓住朱元璋的袖口,使劲地晃了晃。
就差亲自张嘴告诉老朱。
【不能搞海禁!】
【爷爷你也不想看到你重重重孙子那一代,因为海禁导致走私泛滥,沿海一些百姓为了生计,对倭寇不抵抗不作为吧?】
朱元璋想说:谁敢当汉奸,咱就把他们统统砍了!
可转念又想到自己当年揭竿而起的原因,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
为了短期稳定东北沿海的局势,却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祸患。
他和那些被他鄙视的旧元朝廷有什么区别?
“啊哈……”
朱雄英老半晌没听到老朱的动静,还以为人走了,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举起双手闭上了眼。
迷迷糊糊间,感觉满手是茧子的大掌抚摸着他的脑袋,老朱声音低沉还有些哽咽。
“唉!咱差点因为一时偷懒,耽误了后人。”
朱雄英不知道老朱是不是想开了。
但他其实也不支持刘基所说的,在旧元势力未除的情况下,大搞海上贸易。
因为这样做太心急了,海防投入会加重国家支出,而老朱是一个会打仗,却不怎么会搞钱的劳模。
尤其是战事才消停了没几年,民生还没弄好呢老是征兵打仗,百姓也不乐意啊。
毕竟许多倭寇如今还是以图财为多,肉不割在自己身上,谁也不觉得疼,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将士想着一鼓作气,想把倭寇灭掉。
【要是等我长大一些,再商讨这个话题就好了。】
【到时候我先找高产农作物让大家填饱肚子,再给百姓们发放耕地,让他们积极守卫国土。】
【然后挣钱造大船,把炮架上去,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倭寇,直接打到倭国去!】
朱雄英伸了伸小胳膊,流着口水继续做他的英雄梦去了。
而朱元璋望着乖孙的睡脸,坐了足足半个时辰,理顺了乖孙的想法与用意,一拍大腿。
对!
就这么干!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海禁是不能禁的,但海运也不能一下子开个大口子,更要遏制倭寇猖獗的情况,该打的时候必须狠狠打。
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倭寇,朝中还没有如此能人,但!
他有别的法子,不用国库掏银子,达成遏制倭寇并让民间海上贸易增加的好法子!
“云奇,去工部的酿酒坊,把薛尚书请来。”
咱得勒紧裤腰带省省钱,先造几艘大船出来探探路。
“也不知道咱的酒酿得怎么样了?”
要是真能成,造大船的钱不就有了吗?
……
“哗哗哗!”
海浪拍击着礁石,卷起点点猩红滚入水中。
沙滩已经被鲜血染红,赶来的刘璟便看到上千倭寇,像狼入羊群般,赶着没能成功逃离的女人上船,青壮年被杀害,老人和孩子悉数成了刀下亡魂。
人间炼狱,不过如此。
“二公子,怎么来了这么多倭寇?”
手下亲兵惊呆了。
他们不是来抓挖祖坟的嫌犯的吗,怎么撞上大运,碰到了这么多的倭寇登陆?
上千人的战斗,已经属于小型战争了!
个人的力量在这种战争中,显得微不足道。
“二公子,你先撤,我们给你打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