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却说诸葛孔明七擒七纵,终使南蛮王孟获心悦诚服,率南中诸部归顺大汉。班师回国之际,孟获亲自率领麾下大小洞主、各部酋长以及无数蛮兵百姓,一路罗拜相送,其“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泸水两岸,皆是“诚心归附之意”的呼喊。

蜀军前部兵马行至泸水北岸,正欲扎筏渡河,此时正值九月深秋,天色却骤然大变。原本晴朗的天空,霎时间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江面上黑浪滔天,一股阴寒刺骨的“怨煞之气”从江心深处弥漫开来,其势之凶,竟令久经沙场的蜀军将士亦为之色变,战马嘶鸣不已,军心不稳,根本无法渡河。前军将领不敢擅自行动,急忙将此诡异情状飞报孔明。

孔明闻报,心中一沉,暗道莫非是先前盘蛇谷一役,火攻酷烈,杀戮过重,那些藤甲军的“冤魂戾气”不散,在此作祟?他当即请来孟获询问究竟。孟获亦是面露敬畏之色,躬身答道:“启禀丞相,此泸水之中,自古以来便有猖神作乱。据传乃是上古时期,某些陨落的强大‘水族妖神’之残魂,以及历代溺亡于此的生灵‘怨念’所化。其“怨力”极强,平日里便时常兴风作浪,阻碍过往船只。往来此地之人,若要平安渡过,都必须虔诚祭拜,献上祭品,方能平息其怒火。”

孔明问道:“依将军所言,当用何物祭享,方能安抚这水中猖神?”

孟获答道:“回禀丞相,依照我南中旧例,每当这猖神作祟,水势汹涌难渡之时,便需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辅以黑毛公牛、纯白绵羊等三牲之礼,在江边设坛祭拜。如此,江中猖神得享‘血食之气’,便会平息怒火,风浪自退。更有甚者,若祭品丰厚,猖神喜悦,还会保佑此地连年丰收,风调雨顺。”

孔明听罢,眉头紧锁,正色道:“本相兴兵至此,乃是为了平定祸乱,安抚万民,使此地百姓免遭战火之苦,共享太平之乐。如今南方叛乱之事已平,人心思定,‘生养之气’正待恢复。本相又岂能为渡此区区泸水,便妄自杀戮无辜之人,以人头为祭,再添‘无辜冤魂’?此等伤天害理之举,与我大汉‘仁德治国’之策相悖,断不可行!”其“浩然正气”与对“生命之敬畏”溢于言表。

于是,孔明亲自乘坐小车,来到泸水岸边仔细察看。果然如孟获所言,只见江面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水汽之中,隐隐传来令人心悸的“呜咽之声”,仿佛有无数“幽魂”在哭嚎。蜀军将士靠近江边,皆感一股刺骨的寒意,以及莫名的恐惧,其“军心士气”亦受到影响。

孔明心中更是疑虑,他深知,这绝非寻常的自然现象,其中定有蹊跷。他立刻命人寻来居住在附近数十年,深谙此地风土人情的土着老人,详细盘问。那些土人皆面带惧色,战战兢兢地禀告道:“启禀丞相大人,此事千真万确!自从前些时日,丞相大军在此经过,尤其是那盘蛇谷一场大战之后,这泸水之畔,便夜夜不得安宁!每到黄昏之后,直至天色破晓,江边便会传来凄厉无比的鬼哭神号之声,其声之惨,闻者心惊。更有胆大之人,曾远远望见,在那浓密的‘瘴疠毒雾’之中,仿佛有无数身披残破藤甲的阴鬼出没,影影绰绰,怨气冲天!因此,近来已无人敢在夜间靠近泸水半步,更别说渡河了。”

孔明听罢,心中已然明白。他仰天长叹一声,面露悲戚之色,道:“唉!此乃亮之罪愆也!想那前者马岱贤侄,初至沙口渡河,便有百余名蜀中健儿,误中‘水毒’,不幸殒命于此江之中,其‘忠魂’未得安息。更兼后来平蛮之战,尤其是盘蛇谷一役,数万藤甲军惨死于火海,尸骨无存,其‘暴戾之气’与‘不甘怨念’何其深重!如今,这些狂魂怨鬼,积郁不散,又受此地“阴煞水脉”滋养,难以解释超脱,故而在此兴风作浪,阻我归途。此事因我而起,自当由我亲往祭奠,以解其怨。”

那土人听了,连忙说道:“丞相大人,若要平息这水中怨鬼,还需依照旧例,斩杀四十九颗青壮男子的人头作为祭品,以其‘阳刚血气’冲散‘阴邪怨气’,那些怨鬼得了血食,方才会自行散去。”

孔明闻言,断然摆手道:“胡言乱语!那些亡魂本就是因枉死而成怨鬼,充满了对生的渴望与对死亡的恐惧。若再因此而杀害生灵,岂不是错上加错,怨上加怨?本相自有主意,断不会行此残忍之事。”其“仁爱之心”坚如磐石。

于是,孔明下令,让随军的行厨官吏,立刻宰杀军中携带的牛羊马匹,务必选取最为肥硕健壮者。然后,又命人取来大量面粉,和水揉搓,塑造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头模样,内中则填满剁碎的牛羊肉糜作为替代,给这些面制人头取名为“馒首”。

当夜,孔明命人在泸水岸边,清理出一块洁净的空地,设立起高大的香案,铺陈上各种祭品。除了那些用牛羊肉馅制成的“馒首”之外,还有鲜花、水果、美酒、香烛等物。香案四周,又依照“北斗七星”与“南斗六星”之方位,点起了四十九盏长明油灯,其灯火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江面上翻滚的黑浪,更添几分肃穆与诡异。高高的旗杆之上,则悬挂起招魂幡,幡上用朱砂写满了超度亡魂的符文,其“道法玄力”在夜空中缓缓散开。

待到三更时分,阴气最盛之际。孔明身着金冠鹤氅,神情肃穆,亲自来到祭坛之前,主持祭奠仪式。他先是点燃三炷高香,插入香炉之中,然后躬身向着波涛汹涌的泸水行三拜九叩之大礼。礼毕,命随军长史董厥,朗声诵读他亲笔撰写的祭文。其文曰:

“维大汉建兴三年秋九月一日,武乡侯、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谨以香花素果、牲醴馒首之仪,致祭于昔日南征殁于王事之蜀中将士、以及南蛮各部阵亡之亡魂曰:

我大汉昭烈皇帝,德播四海,威加五霸,仁政明继三代圣王。奈何远方边陲之地,异俗之邦,屡起兵戈,侵扰疆界。更有奸佞之徒,纵使“蛇蝎之毒”,兴起妖氛;盗取“豺狼之心”,逞其祸乱。我奉天子之命,兴仁义之师,问罪于这荒蛮遐远之地。调集貔貅之勇,扫除蝼蚁之辈。雄壮之师,所向披靡;狂悖之寇,冰消雪解。才闻大军破竹之声势,便是群猴失散之败局!

然,随我出征之士卒儿郎,皆是来自九州各郡的豪杰义士;在朝为官之同僚将校,亦多为四海之内选拔的英雄才俊。尔等自习练武艺、投身军旅以来,皆是怀抱匡扶汉室之“赤诚之心”,追随明主建功立业。无不恪守军中“三令五申之军纪”,共同展现“七擒七纵之智勇”。齐心协力,坚守报效国家之“忠贞之念”,共同实践效忠君王之“宏大志向”。

何期天道无常,战阵凶险!尔等或因一时不慎,偶失兵机;或因不幸,误中敌人奸计:有的不幸为横飞的流矢所中,年轻的“英魂”就此埋没于黄泉道左;有的不幸为锋利的刀剑所伤,壮烈的“魂魄”从此长眠于漆黑永夜。尔等生时,皆是奋勇杀敌的勇士,其“阳刚之气”足以撼动山河;死后,亦当成为名垂青史的英烈,其“忠义之名”必将万古流芳!

如今,南疆已定,凯歌即将奏响,所擒获的贼首亦将押解回朝,献俘阙下。想尔等忠勇英灵,尚存天地之间,若能听闻吾辈今日之祈祷,便请随我军中帅旗所指,追随我部曲队伍之步伐,一同魂归上国故里,各自回归魂牵梦绕之本籍家乡。在那里,尔等自当享受骨肉至亲的四时供奉,领受家人子孙的虔诚祭祀。切莫再作这孤魂野鬼,流落他乡;更不要成为这异域之地的游魂,徒然悲伤!

本相回朝之后,定当亲自上奏天子,使尔等各家各户,尽皆沐浴皇恩浩荡。朝廷每年都会供给尔等家人充足的衣食物资,每月更会赐予丰厚的廪禄米粮。以此酬答尔等为国捐躯之功绩,用以告慰尔等在天之英灵,使其“忠魂”得以安息。

至于此南中本地之山川神灵,以及在历次战乱中不幸殒命的南方各部亡魂。尔等亦当明白,“天道好生”,血食有其常规,魂魄凭依亦离此不远。生者既然已畏惧大汉天威,选择归顺;死者亦当顺应王化大势,早日解脱。想必尔等亦能明此大义,体察本相“仁爱之心”,从此宁静安息,莫要再在此处兴风作浪,发出悲苦的号啕之声了。

本相今日聊表一片赤诚之心,恭敬地陈设这微薄的祭品。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董厥以沉痛的语气,一字一句地将这篇充满了“悲悯之情”与“安抚之意”的祭文诵读完毕。孔明听着,想到南征以来,无数将士埋骨他乡,又有无数生灵惨遭涂炭,其情难自已,不由得老泪纵横,放声大哭起来,哭声极其悲痛伤切。其发自肺腑的“哀恸之意”,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蜀军将士,众人无不下泪痛哭。就连随行前来送行的孟获等南中酋长,听了祭文,见了此情此景,亦是感同身受,无不悲从中来,纷纷落泪哭泣。

一时间,整个泸水岸边,充满了悲伤肃穆的气氛。便在此时,只见那原本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的江面上,那股浓重的“怨煞之气”与“阴寒鬼气”,竟真的开始渐渐消散!愁云惨雾之中,仿佛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数千个模糊不清的鬼影,有的身披汉军衣甲,有的穿着蛮人服饰,皆在风中对着孔明所在的祭坛方向,遥遥下拜,似乎在表达着无声的感激。随即,这些鬼影便如同青烟一般,随着江风,袅袅升空,最终消散于天地之间,其“怨气”仿佛已被孔明至诚的“祭奠之意”所化解。

孔明见状,心中稍感安慰,知道这些亡魂的怨气已消。他擦去泪水,下令左右将士,将所有祭品,包括那些用牛羊肉馅制成的“馒首”,尽数投入泸水之中,以供江中水族与未能完全超脱的零散“游魂”享用。

到了次日清晨,孔明率领大军,再次来到泸水南岸。只见江面上,昨日那般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恐怖景象,已然消失不见。天空晴朗,云收雾散,江风和煦,浪平波静。蜀军将士们安然无恙地尽数渡过了泸水天险,果然是鞭敲金镫声声脆,人唱凯歌喜还乡。

大军行至永昌郡,孔明在此稍作停留,处理了一些地方事务。他任命先前坚守永昌有功的王伉、吕凯二人,继续留守南中四郡,负责地方的行政与防务,并嘱咐他们务必勤政爱民,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勿使南中再生祸乱。又将蛮王孟获及其各洞酋长召来,好言抚慰一番,命他们各自返回本洞,好生治理部众,善待各族百姓,切勿荒废农务,鼓励生产,使其百姓安居乐业。孟获等人对孔明感激涕零,再次叩首拜别,率领族人返回各自洞寨去了。

孔明这才亲自统领南征主力大军,返回成都。后主刘禅听闻丞相凯旋,龙颜大悦,亲自率领文武百官,陈设皇家銮驾,出成都城郭三十里之外,隆重迎接。后主甚至亲自下得御辇,恭敬地肃立于道路之旁,以等候丞相孔明的车驾到来,其“尊师重道之意”与对孔明的“倚重之心”可见一斑。

孔明远远望见后主出城亲迎,心中惶恐,急忙从自己的小车之上下来,快步上前,伏道叩拜,口称:“微臣无能,未能及早荡平南方叛乱,反使主上为国事忧心忡忡,此皆臣之罪过也!”

后主连忙上前,亲手将孔明扶起,与他一同乘上御辇,返回成都皇宫。宫中早已大排太平筵宴,犒赏三军将士。自此之后,南中各部以及更远地方的邦国异族,听闻诸葛孔明之神威与仁德,无不畏服,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成都朝贡,表示臣服。据统计,前来朝贡的远方邦国及部落,竟多达二百余处。大汉天声,威震遐迩,“国运之气”亦因此而更盛。

孔明回朝之后,又上表奏准后主,对于那些在南征战役中不幸殁于王事的将士之家属,皆一一给予丰厚的抚恤与优待,使其家人衣食无忧,以慰忠魂。朝廷此举,深得人心,蜀中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朝野上下,一片清平祥和之气。

却说魏主曹丕,在位七年,其间虽凭借其父曹操留下的“霸业根基”与自身“帝王心术”,勉力维持着中原的稳定,然其“猜忌之性”与“急功近利之意”,亦使其朝政之中暗流汹涌。蜀汉建兴四年,曹丕病重。他早年所纳的甄氏夫人,虽为其生下一子,名睿,字元仲,此子自幼聪慧,但曹丕对其母子并不十分宠爱。后来,曹丕又纳了安平广宗人郭永之女为贵妃,此女容貌绝美,其父曾赞曰:“吾女乃女中之王者也!”故而号为“女王”。自郭贵妃入宫,甄夫人便彻底失宠。那郭贵妃“心机之深”与“嫉妒之意”极重,一心图谋皇后之位,便与宫中受宠的宦官张韬暗中勾结,设计陷害甄夫人。

时逢曹丕染病在床,张韬便趁机向曹丕进谗,诈称在甄夫人宫中掘出了桐木制成的小偶人,其上赫然书写着诅咒天子的年月日时,乃是行“魇镇巫蛊”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曹丕本就多疑,又兼病中“心神不宁”,闻言勃然大怒,也不仔细查证,当即将甄夫人赐死,并册立郭贵妃为皇后。郭皇后因自己没有子嗣,便收养了曹睿为己子,虽然表面上对其颇为疼爱,但始终未曾正式立其为皇太子,其“权谋之意”深不可测。

曹睿长至十五岁之时,已是弓马娴熟,颇有乃祖之风。当年开春二月,曹丕带领曹睿外出狩猎。行至一处山坞之间,忽从林中赶出一对母子梅花鹿。曹丕眼疾手快,弯弓搭箭,一箭便射中了母鹿。那母鹿哀鸣一声,倒地而亡。而那只年幼的小鹿,却并未惊慌逃窜,反而径直奔跑到曹睿的马前,用湿漉漉的眼睛望着他,仿佛在哀求一般,其“孺慕之情”与“悲伤之意”令人动容。曹丕在后高声呼喊:“吾儿,为何还不射杀那只小鹿?”

曹睿在马上,看着那只瑟瑟发抖的小鹿,眼中竟落下泪来,泣声对曹丕禀告道:“父皇,您已然射杀了它的母亲,儿臣……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害它的孩子啊!”其“仁慈之心”油然而生。

曹丕听了曹睿这番话,不由得怔住了。他望着儿子脸上真挚的悲悯,忽然间仿佛有所感悟,竟将手中的弓箭猛地掷于地上,长叹一声道:“吾儿啊!你果然是拥有‘仁德之心’的天选之主啊!”于是,曹丕回宫之后,便正式册封曹睿为平原王。

到了当年夏五月,曹丕的病情日益加重,遍请名医,用尽各种“灵丹妙药”,皆不见好转,眼看已是油尽灯枯。他自知大限将至,便急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三人入寝宫之中,准备托付后事。

曹丕又命人将平原王曹睿唤至病榻之前,指着曹睿,对曹真等三位托孤大臣说道:“朕如今病入膏肓,眼看已是不能复生了。此子睿虽然聪慧,但年纪尚幼,经验不足。卿等三人,皆是我大魏的股肱之臣,国之栋梁。朕今日便将这江山社稷与朕的孩儿,一并托付于你们了!望你们能同心同德,好生辅佐于他,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片信任与嘱托!”其言语间,充满了“帝王之威”的最后余晖与对后事的“忧虑之意”。

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闻言,皆伏地叩首,泣声说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龙体康健,正当春秋鼎盛,岂可说此不祥之语!臣等愿竭尽犬马之劳,辅佐陛下,直至千秋万岁,永保我大魏江山万年!”其“忠诚之态”溢于言表,只是这忠诚之中,是否夹杂着各自不同的“心思之意”,便不足为外人道了。

曹丕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况且,今年许都南城门无故自崩,此乃大大的不祥之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警示。朕自知天命已尽,死期不远了。”他正说着,忽有内侍入内启奏,说征东大将军曹休亦入宫问安。曹丕急忙召曹休入内,对他说道:“子文(曹休字),你亦是国家柱石之臣,与子丹(曹真字)、长文(陈群字)、仲达(司马懿字)等人,皆是我大魏的擎天玉柱。若你们四人能同心戮力,辅佐朕的孩儿,则朕即便是身死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言罢,眼中竟落下两行浊泪,随即溘然长逝。曹丕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

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四位辅政大臣,一面为文帝曹丕举哀发丧,料理后事;一面拥立平原王曹睿为大魏新帝。追谥其父曹丕为文皇帝,又追谥其母甄氏为文昭皇后。随即,曹睿下诏,大封群臣:封太傅钟繇,此老德高望重,“儒家正气”深厚,足以稳定朝局;曹真仍为大将军,总领中外诸军事;曹休为大司马,位列三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而司马懿则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地位亦是显赫。其余文武官僚,皆各有封赏升迁。同时,大赦天下,以示新帝“仁德之风”。

此时,因先前战乱及人事调动,雍州、凉州二地,防务空虚,缺少得力大将镇守。司马懿瞅准时机,立刻上表曹睿,主动请求前往雍、凉二州,都督该处兵马,为国戍边,抵御蜀汉可能的入侵。其“战略眼光”与“权力欲望”可见一斑。曹睿初登大宝,正是用人之际,又念及司马懿乃是父皇指定的辅政大臣,便不疑有他,准其所请,下诏命司马懿总督雍、凉等处所有兵马,便宜行事。司马懿领了圣旨,辞别曹睿,便即刻赶赴任所去了。

魏国发生如此重大人事变动,早有蜀汉安插在魏境的细作,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将消息火速传回了成都。孔明听闻曹丕已死,其子曹睿刚刚即位,魏国朝中局势未稳,不由得精神一振,但随即又眉头微蹙,其“深谋远虑之意”再次启动。他对众将说道:“曹丕已死,其子曹睿年幼,虽然聪慧,但经验不足,魏国朝中那些元老宿将,如曹真、曹休之流,虽有勇力,却智谋稍逊,皆不足为惧。唯独那司马懿,此人胸怀韬略,智计深沉,其‘隐忍之意’与‘权谋之术’皆深不可测,实乃我大汉心腹大患!如今他竟被委以重任,总督雍、凉兵马,与我汉中接壤。倘若被他将雍、凉二州的‘军煞之气’与‘地利之险’完全整合,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日后必将成为我大汉北伐中原的最大障碍!依亮之见,不如趁他立足未稳之际,先发制人,起兵伐之,破其根基,方能为我大汉扫清障碍!”

参军马谡闻言,出班进言道:“丞相,如今我大军刚刚平定南方叛乱,班师回朝,将士们久经战阵,身心俱疲,其‘锐气’尚需休养,军中‘粮草辎重’亦需补充。此刻若再立刻兴兵远征,劳师动众,恐怕于我不利。属下斗胆,有一计策,或可不必动用一兵一卒,便能使那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可否一试?”

孔明哦了一声,颇感兴趣地问道:“哦?幼常有何妙计,可说与本相听听?”

马谡侃侃而谈道:“丞相,那司马懿虽然是魏国重臣,但据细作回报,新帝曹睿对其素来怀有‘猜忌之心’,只是因其是先帝托孤之臣,不好轻易动他罢了。我等何不将计就计,秘密派遣精干之人,潜入魏都洛阳、以及邺城等魏国腹地,四处布散流言,只说司马懿手握重兵,久镇边陲,已有不臣之心,意图谋反。更可伪造一份司马懿讨伐曹睿、欲效仿曹操故事,另立新君的榜文告示,暗中张贴于魏国各处冲要之地。那曹睿本就多疑,又年少气盛,骤闻此等‘弥天大谣’,必然会信以为真,惊慌失措之下,定会下令诛杀司马懿,以除后患。如此一来,我大汉便可不费吹灰之力,除去一个心腹大患矣!”其“反间之计”阴险狠辣,却也颇为高明。

孔明听罢,抚掌称善:“幼常此计,甚合吾心!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于是,当即派遣心腹密探,依马谡之计,秘密潜入魏境,施行此“反间之计”去了。

果然,数日之后,魏国邺城的城门之上,忽然在一夜之间,被人贴上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告示。守门的士卒清晨发现之后,不敢怠慢,慌忙将告示揭下,层层上报,最终送到了魏明帝曹睿的御案之前。曹睿展开一看,只见那告示上赫然写道:

“大魏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日我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雄才大略,创立不世基业,本意欲立文采风流、深孚众望的陈思王曹子建为社稷之主,以继大统。不幸奸谗小人从中作梗,挑拨离间,使得太祖遗愿未能实现,以致明珠蒙尘,潜龙在渊,实乃我大魏之不幸!如今,皇孙曹睿,德行浅薄,既无经天纬地之才,亦无容人纳谏之量,妄自窃居九五之尊,实有负太祖武皇帝开创基业之初衷,亦使天下万民失望!今,我司马懿为匡扶正道,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决定于克日兴吊民伐罪之师,废黜昏庸无能之曹睿,另立贤明之主,以慰万民倒悬之望!此告示传到之日,凡我大魏臣民,无论文武官员,亦或黎民百姓,皆宜审时度势,早日归命新君,共创太平盛世!如若执迷不悟,胆敢抗拒天兵者,定当将其连坐九族,诛灭满门,绝不姑息!先将此檄文布告天下,想尔等皆已知悉,何去何从,望好自为之!”

曹睿览毕这篇措辞激烈、杀气腾腾的“反书”,登时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冷汗直流,其“帝王之气”都险些溃散!他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太尉华歆率先出班奏道:“陛下,老臣早就说过,司马懿此人,野心勃勃,绝非久居人下之辈!他先前主动上表,乞求前往雍、凉二州镇守,其狼子野心,正是为此谋反之事做准备啊!想那昔日太祖武皇帝在世之时,便曾私下对老臣言道:‘司马懿鹰视狼顾,心机深沉,绝不可付以兵权,否则日后久必为国家大患!’今日看来,太祖之言,果然应验!此獠反情已然败露,恳请陛下降旨,立刻发兵,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司徒王朗亦是附和道:“陛下,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其“权谋之术”与“用兵之能”,皆不在丞相诸葛亮之下,且素有不臣之大志。若不趁其羽翼未丰,反迹初露之际,早日将其铲除,一旦使其坐大,养成“尾大不掉之势”,日后必将成为我大魏的心腹大患,其祸更甚于蜀、吴两国!”

曹睿本就惊魂未定,又听华歆、王朗这等托孤重臣皆言之凿凿,心中更是惊疑不定,几乎就要下旨,欲效仿汉景帝削藩故事,御驾亲征,讨伐司马懿。

忽然,文武百官班部之中,闪出大将军曹真,出班力排众议,沉声奏道:“陛下,万万不可!想那先帝文皇帝临终托孤,将陛下与江山社稷,一并托付于臣等数人。此乃知遇之隆恩,亦是信任之明证!先帝既然肯将司马仲达列为辅政顾命之臣,便足以证明,在先帝眼中,仲达并无不臣之心!如今,此事真假尚未可知,仅凭一张来历不明的告示,陛下便要遽然兴兵问罪,非但不能除患,反而可能会逼反司马懿,使其迫不得已,真的举兵反叛!到那时,岂非正中了那暗中散布谣言之人的奸计?依臣之见,此事蹊跷之极,十有八九,乃是蜀国诸葛亮,或是东吴孙权,所行的卑鄙反间之计!他们欲借此机会,使我大魏君臣离心,自相残杀,然后他们便可坐收渔利,乘虚而入,此等“渔翁得利之谋”,不得不防啊!恳请陛下三思,明察秋毫,切勿自乱阵脚!”其言语间充满了对“大局之清醒认知”与对“阴谋之警惕”。

曹睿听了曹真这番话,觉得亦有道理,但心中的疑虑仍未完全消除,便问道:“依卿之见,若那司马懿当真图谋不轨,又当如何处置?”

曹真献计道:“陛下若心中实在疑虑难消,倒也不妨仿效昔日汉高祖刘邦伪游云梦泽,智擒韩信之故事。陛下可诏告天下,只说欲前往河东郡安邑县巡幸。那司马懿听闻陛下御驾亲临其家乡故里,无论其是否心怀不轨,都必然会亲自前来迎驾。到那时,陛下只需在暗中布置好精兵,观察其一举一动,若其果然有反叛之举,便可当机立断,就在御驾车前,将其一举擒获,既可免除后患,亦可彰显陛下圣明。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曹睿闻言大喜,深以为此计甚妙,当即下令,由大将军曹真暂代监国之职,留守洛阳,处理朝政。他自己则亲率御林军十万,摆出巡幸的仪仗,浩浩荡荡,径直往河东郡安邑县而去,其“试探之意”与“杀机”并存。

那司马懿正在雍州任上,整顿兵马,规划防务,忽然接报,说天子曹睿御驾亲临安邑巡幸。司马懿不知其中缘由,只道是新帝初登大宝,欲巡视地方,彰显天威,同时亦有安抚世家大族之意。他为了显示自己治理有方,兵精粮足,也为了让天子知晓他司马仲达在雍、凉二州的“赫赫威严”与“军事实力”,便未曾多想,当即下令,整顿本部最为精锐的兵马,亲自率领数万名披坚执锐的甲士,旌旗招展,鼓乐齐鸣,浩浩荡荡地前去安邑迎驾。

有随驾的近臣,早已被华歆、王朗等人收买,见司马懿果然带领大队兵马前来,立刻添油加醋地向曹睿奏报道:“陛下!大事不好!那司马懿听闻陛下前来,非但没有惶恐戒惧,反而公然率领十余万大军,杀气腾腾地前来抗拒!看他这般模样,分明是已铁了心要造反了!”

曹睿本就心存疑虑,此刻听闻司马懿竟敢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前来“迎接”,更是吓得面无人色,心中那最后的一丝信任也荡然无存!他慌忙下令,命大司马曹休,立刻率领御林军精锐,先行前去迎击,务必挡住司马懿的“叛军”,其“恐惧之意”与“愤怒之情”交织。

司马懿正率领兵马,行至安邑城外,远远望见前方尘土大起,一支军容鼎盛的兵马拦住了去路,为首大将,正是曹休。司马懿心中一惊,只道是天子车驾已至,慌忙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他自己则快马加鞭,来到阵前,正欲下马叩拜迎驾。

曹休却策马而出,厉声喝问道:“司马仲达!你深受先帝托孤之重恩,位极人臣,为何竟敢心怀不轨,意图谋反!你对得起先帝的在天之灵吗!”其声色俱厉,充满了“质问之意”。

司马懿闻言,如遭五雷轰顶,登时大惊失色,浑身冷汗如浆,湿透了衣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无缘无故地背上一个“谋反”的罪名!他急忙辩解道:“子文将军何出此言!懿对大魏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安敢有丝毫反叛之心!此中定有天大的误会!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其“惊骇之意”与“委屈之情”难以言表。

曹休见司马懿神情不似作伪,便将先前邺城门上出现“反书”告示,以及朝中大臣如何议论之事,一五一十地对司马懿述说了一遍。

司马懿听罢,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勃然大怒,捶胸顿足道:“哎呀!此必是那蜀国诸葛亮,或是东吴孙权小儿,所施展的歹毒反间之计!他们见我大魏新帝初立,朝局未稳,便想借此机会,挑拨离间,使我大魏君臣自相残杀,他们好坐收渔人之利,乘虚而入!此等奸计,何其毒也!某深受先帝大恩,安敢有负!我这就亲自前往天子车驾之前,当面剖白心迹,以证清白!”说罢,司马懿不敢迟疑,立刻下令自己带来的雍、凉兵马,尽数后退三十里,原地待命。他自己则只带着数十名亲随,快马赶到曹睿的御驾之前,翻身下马,伏道叩首,泣不成声地奏道:“陛下!微臣司马懿,受先帝托孤之重,辅佐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敢有丝毫悖逆之心!那邺城反书,必是吴、蜀奸细所为,欲构陷微臣,离间君臣,扰乱我大魏江山!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切勿听信谗言,中了敌人奸计!臣愿亲自提一支偏师,立刻前往汉中,先破蜀,后伐吴,扫平两国,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以明微臣忠贞之心!”其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其“忠诚之意”似乎不容置疑。

曹睿见司马懿这般模样,心中的疑虑也消了大半,但毕竟“反书”之事影响恶劣,一时间也难以完全释怀。太尉华歆再次出班奏道:“陛下,司马懿虽然口称忠诚,但其手握重兵,又素有谋略,终究是我大魏的心腹之患!即便今日之事乃是敌人反间之计,亦不可不防!依老臣之见,为稳妥起见,陛下不若暂且罢免其兵权,令其回归田里,颐养天年。如此,既可杜绝后患,亦可使其免遭奸人构陷,岂不两全?”

曹睿思虑再三,觉得华歆之言亦有道理。于是,最终下旨,将司马懿削去一切官职兵权,令其返回家乡温县闲居,不得再过问朝政。同时,任命大司马曹休,暂代总督雍、凉二州军马之职。处置已毕,曹睿这才心有余悸地率领御林军,返回洛阳。

却说蜀汉细作探知司马懿果然中计,被曹睿罢官免职,剥夺兵权,遣送回乡的消息,立刻将此天大喜讯,火速传回了成都。孔明闻听之后,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吾欲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久矣!只因此前忌惮那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其人智谋深沉,又熟悉边情,实乃我军心腹大患。如今他既然已中了幼常之计,被曹睿罢黜回乡,则雍、凉一带,再无能与本相抗衡之人!天助我也!我大汉兴复之日,不远矣!”其“欣喜之情”与“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次日,后主刘禅早朝,大会文武百官。只见丞相诸葛孔明,身着朝服,手捧玉圭,精神焕发地从百官班中出列,来到殿前,躬身向后主呈上了一道早已准备好的表章。后主刘禅接过表章,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字字泣血,句句铿锵,正是那千古流传,感人至深,凝聚了孔明毕生“忠诚之意”与“匡复之愿”的《出师表》。其表曰: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主刘禅览毕《出师表》,亦被孔明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耿耿忠心”与“拳拳报国之情”深深感动,眼眶微红,对孔明说道:“相父南征蛮夷,远涉万里不毛之地,历尽千辛万苦,方才凯旋回都。如今龙体尚未安歇,坐席未暖,便又要亲自领兵,北伐中原,朕心实为不安,恐怕会过于劳累相父神思,有伤圣体啊。”其“关切之意”倒也真诚。

孔明正色道:“陛下!臣受先帝托孤之重任,辅佐陛下,兴复汉室,乃是臣毕生之志!夙夜忧思,未尝有片刻懈怠!如今南方叛乱已平,国内再无后顾之忧。若不趁此良机,北定中原,扫清寰宇,重振我大汉雄风,更待何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其“时不我待之急切”与“匡扶汉室之决心”,无比坚定。

忽然,文武百官班部之中,闪出太史谯周,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微臣夜观天象,见北方魏国‘龙气’依旧旺盛,其分野之内,诸星宿皆光芒倍增,熠熠生辉,此乃‘天命所归’之象,非人力所能轻易动摇。依天道而言,此时实非北伐中原的最佳时机,未可轻图也。”随即,他又转向孔明,带着几分“担忧”与“不解之意”说道:“丞相深明天文星象之理,其‘观星卜算之能’,世所罕及。为何今日却要执意逆天而行,强行北伐呢?”

孔明闻言,却是微微一笑,羽扇轻摇,从容答道:“谯太史此言差矣。所谓‘天道’,变易无常,循环往复,岂可以一时之星象旺衰,便拘泥固执,墨守成规?天命靡常,唯有德者居之!我大汉乃仁德之邦,民心所向,此便是最大之‘天时’与‘人和’!更何况,兵者,诡道也,当审时度势,相机而动。本相今日并非要立刻与魏国决一死战,而是先将大军屯驻于汉中之地,练兵备战,观其国内虚实动静,等待最佳战机,然后再行北伐。如此,方能以万全之策,克定中原。”其“战略之清晰”与“自信之从容”,令谯周无言以对。

谯周见孔明心意已决,苦谏不从,只得叹息一声,退回班中。

于是,孔明拜别后主,回归丞相府,立刻开始着手安排北伐的各项事宜。他先任命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人为侍中,负责总管宫中一切事务,辅佐后主。又留下大将向宠,总督宫中御林军马,保卫京畿安全。以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协助处理丞相府日常政务。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仍为太史。共计内外文武官员一百余员,皆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治理蜀中后方,确保北伐无后顾之忧。

孔明将后方诸事安排妥当之后,便升坐帅帐,开始点将,准备出征。他任命的北伐大军主要将领如下:

前部督——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

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

牙门将——裨将军王平;

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副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

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

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

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

中参军——安远将军马谡;

前将军——都亭侯袁綝;

左将军——高阳侯吴懿;

右将军——玄都侯高翔;

后将军——安乐侯吴班;

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

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

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

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

右护军——偏将军刘敏;

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

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

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

行参军——偏将军爨习;

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

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

典军书记——樊建;

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

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以上所有官员将领,皆归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总知内外军事的诸葛亮统一调遣指挥。

孔明分拨已定,又传檄文,命令镇守永安的李严等人,务必严加防备,谨守川口要隘,以防备东吴方面可能的异动,确保北伐大军侧翼之安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孔明择定吉日,于大汉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正式祭旗誓师,率领数十万蜀汉大军,浩浩荡荡,出师北伐曹魏!

就在孔明即将下令大军开拔之际,忽然从帐下一员老将,排众而出,声如洪钟,厉声说道:“丞相!末将虽然年事已高,但尚有昔日廉颇之勇武,不坠当年马援之雄心!此二位古之名将,皆是不服老迈,老当益壮。丞相今日北伐,为何独独不用末将耶?”众人循声望去,说话之人,须发皆白,但身形依旧挺拔,双目神光炯炯,正是那威震天下的常山赵子龙!

孔明见是赵云,连忙起身,温言劝道:“子龙将军,自从平定南中,班师回都之后,蜀中名将马孟起不幸因旧伤复发而病故,本相痛失良将,犹如断去一臂,心中至今悲痛不已。如今将军您亦是年事已高,北伐之路,山高水远,征途艰险,本相实不忍心再让将军劳顿。倘若将军在阵前稍有参差,不仅会动摇将军一世建立的赫赫英名,更会大大削减我蜀中将士的‘军心锐气’啊!”

赵云听罢,却是须发皆张,厉声说道:“丞相此言差矣!吾赵云自追随先帝以来,数十年来,临阵不曾退缩半步,每逢强敌,必然身先士卒!大丈夫马革裹尸,得死于疆场之上,乃是无上荣耀,吾又有何憾焉!今日北伐,乃是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之大业,末将愿为丞相麾下前部先锋,为大汉再立新功!”其“忠勇之气”与“昂扬战意”,丝毫不减当年!

孔明见赵云态度如此坚决,再三苦劝,皆不能使之回心转意。赵云更是立下重誓道:“丞相若不教我为前部先锋,末将今日便一头撞死在这阶下,以明心志!”

孔明见状,知赵云决心已定,不忍再拂其意,只得叹息一声道:“子龙将军既然心意已决,本相亦不好再强行阻拦。只是,先锋之任,责任重大,将军既要为前锋,还须得一人与你同去,方能策应万全。”

孔明话音未落,帐下又有一人慨然应道:“丞相勿忧!末将虽然不才,但愿追随赵老将军,一同担任先锋,前往关中,为丞相大军破敌开路!”孔明循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先前出使东吴,不辱使命的中大夫邓芝。

孔明见邓芝亦愿同往,心中大喜,当即拨付五千名最为精锐的蜀军士卒,又选派十员得力副将,交由赵云、邓芝二人统领,作为北伐大军的先锋部队,即刻出发。

孔明随即下令,全军正式开拔。后主刘禅亲率文武百官,将孔明以及北伐大军,送至成都北门之外十里长亭。孔明拜别后主,与众将士一同,踏上了北伐的征程。只见蜀军旌旗蔽野,戈戟如林,军容鼎盛,杀气冲天,浩浩荡荡,向着汉中方向,迤逦进发而去。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医秀再统东汉马超重生大宋朝三国之江山美人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游戏:女帝天下聊斋志异蕴哲思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签到,开局我是个废物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三国我为皇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穿越皇子,无敌兵王反派的我碰上重生女主大乾九皇子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三国之权谋天下大唐:神级皇太子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新唐三国:越世霸主黑铁之堡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商途如此多娇,有点费腰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明末永昌满级账号在异界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三国之袁氏枭雄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熵定天下大宋武夫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宋医生沙雕网友援北伐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家父是康熙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