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日的车马劳顿,风餐露宿,即便是年轻力壮的汉子,也有些吃不消。
更何况,同行者中,还有像李世林这般,平日里疏于锻炼的文弱书生。
这日傍晚,车队抵达一处名为“望月镇”的小镇。
刚在驿站安顿下来,李世林便觉得浑身发冷,头痛欲裂。
晚饭时,更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还时不时地咳嗽几声。
“李兄,我看你脸色不太好,可是身体不适?”
陈平安见状,关切地问道。
李世林勉强笑了笑,摆了摆手:“无妨,许是这几日赶路,有些着了风寒。歇息一晚,应该就好了。”
同行的张明远也凑了过来,皱着眉头说道:“李兄,我看你这症状,可不像是普通的风寒啊。”
“莫不是水土不服,染上了什么时疫?”
张明远此言一出,周围几人的脸色都微微一变。
毕竟,前些日子邻村“时疫”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
“张兄莫要胡言。”
李世林有些不悦地说道。
“我只是偶感不适,并非什么大病。”
话虽如此,到了夜里,李世林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不仅发起了高烧,咳嗽也愈发频繁,整个人都有些迷迷糊糊的。
护送陈平安的那两位族人,以及张明远的家仆,都没有什么医术傍身。
只能去驿站的药柜里,胡乱抓了一些治伤风感冒的成药,给李世林灌了下去。
然而,这些成药,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李世林的烧依旧没有退,反而咳得更厉害了。
众人围在李世林的床前,束手无策,都有些焦急。
“这可如何是好?明日还要赶路呢。李兄这般模样,怕是经不起折腾了。”
张明远在一旁踱着步子,唉声叹气。
“要不,咱们明日在此地多停留一日,去镇上寻个郎中,给李兄瞧瞧?”
一位陈家族人提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
张明远点了点头。
陈平安站在一旁,默不作声,暗中仔细观察着李世林的症状。
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咳嗽时喉间似有痰音,额头发烫。
结合脑海中图书馆里储存的医学知识,以及鬼谷先生传授的基础医理。
陈平安判断,李世林这病,应该是由旅途劳顿,外感风寒,加上水土不服,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称的“重感冒”。
算不上什么疑难杂症,但若是不及时处理,拖延下去,也可能会引发肺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到那时,别说是参加府试了,恐怕连性命都会有危险。
要不要出手?
陈平安心中,再次闪过一丝犹豫。
鬼谷先生“能力不可轻易示人”的警告,犹在耳边。
但眼看着李世林受罪,若是因为自己的顾忌而耽误了病情,心中也难安。
毕竟,同窗一场,又是结伴而行,见死不救,非君子所为。
沉吟再三,陈平安心中有了计较。
“诸位,在下年幼时,曾听家中长辈提起过一个治疗风寒咳嗽的土方子,或许可以一试。”
陈平安缓缓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都将目光投向了少年。
“哦?陈兄也懂医理?”
张明远有些惊讶地问道。
“谈不上懂。”
陈平安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
“只是略知一二罢了。这个方子,用的也都是些寻常草药,性质温和,即便无效,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不知陈兄说的是什么方子?”
“我记得家祖曾言,若遇风寒发热,咳嗽咽痛,可用甘草、薄荷、金银花这几味草药,一同煎水服用,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效。”
陈平安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几味药材,在寻常药铺应该都能买到。驿站的药柜里,或许也有。”
“甘草?薄荷?金银花?”
张明远念叨着这几个药名,脸上露出一丝怀疑。
“这些东西,能治好李兄的病?”
“只是一个土方子,管不管用,在下也不敢保证。”
陈平安坦然道。
“不过,我看李兄如今的状况,若是不及时缓解,怕是会越来越严重。与其干等着明日寻医,不如先试试这个法子,说不定能有些效果。”
“而且,”陈平安补充道,“除了药物,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法子,帮助李兄降温。比如,用干净的湿布巾,敷在他的额头和腋下,也能起到一些散热的作用。”
众人听了陈平安的建议,都有些意动。
毕竟,陈平安说的这些,听起来都合情合理,也没什么风险。
而且,李世林现在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那……那就试试吧!”
张明远咬了咬牙,说道。
“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几人分头行动。
张明远的家仆去驿站的药柜里,果然寻到了甘草和薄荷。
金银花虽然没有,但也找到了一些功效类似的蒲公英。
陈家族人则去打了些清水,找来干净的布巾。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草药汤,便煎好了。
众人手忙脚乱地将汤药给李世林灌了下去。
又按照陈平安的嘱咐,用湿布巾给他进行物理降温。
折腾了约莫半个时辰。
奇迹般地,李世林的咳嗽,似乎减轻了一些。
呼吸也比之前平稳了许多。
又过了一会儿,有人伸手摸了摸李世林的额头。
“咦?好像……好像没那么烫了!”
那人惊喜地叫道。
众人闻言,都围了上来,纷纷伸手去探李世林的额温。
果然,高烧似乎真的退了一些。
虽然李世林依旧有些迷糊,但精神状态,明显比之前好转了不少。
“这……这土方子,还真管用啊!”
张明远看着床上的李世林,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陈兄,你这记性可真好!连这种偏僻的土方子都能记住!”
“是啊,平安,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陈平安只是淡淡一笑:“不过是凑巧罢了。主要还是李兄吉人天相,福大命大。”
虽然李世林的病情有所缓解,但众人也不敢大意。
当晚,几人轮流守在李世林床前,时刻关注着他的情况。
到了次日清晨,李世林终于悠悠转醒。
虽然身体依旧有些虚弱,但高烧已经退去,咳嗽也基本止住了。
精神状态,更是比昨晚好了不知多少倍。
“我……我这是怎么了?”
李世林看着围在床边的众人,有些迷茫地问道。
张明远连忙将昨晚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着重强调了陈平安如何“博闻强记”,如何用“家传土方”救了李世林一命。
李世林听完,挣扎着想要起身,向陈平安道谢。
“陈兄,大恩不言谢!若非你出手相助,愚兄此番,怕是……”
陈平安连忙扶住李世林,说道:“李兄言重了。同窗一场,相互扶持,乃是应有之义。你且好生歇息,养足精神,咱们还要一同参加府试呢。”
经过此事,同行众人对陈平安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都觉得这位年轻的童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热心肠,乐于助人。
只是,谁也没有将此事往“陈平安懂医术”这方面去深想。
毕竟,在这个时代,医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岂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轻易掌握的。
众人只当是陈平安运气好,恰好知道一个管用的土方子罢了。
而陈平安,也乐得如此。
悄无声息地化解了一场危机,既帮助了同伴,又没有暴露自己的秘密。
这种感觉,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