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家庄和陈铺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两村将进行全方位合作。
“统一规划农产品种植,统一铺设地下管道系统,治理农村污染,保护耕地资源。
“据保守估算,此合作每年将至少为陈铺村增收2.5亿元。
“你我携手,合作致富;互惠共赢,振兴乡村!”
视频很短,只有几十秒,但每一秒都感觉让很开心,充满希望——
画面先是陈铺村村长讲话的镜头,然后是大家排着队签合同,骄傲地写下签名或按下手印,接着拿着合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所有人那种笑逐颜开的表情发自肺腑,充满感染力。
然后镜头一路向前推进,大家站在两边,拿着合同,对着镜头摇晃,合同笑脸相映衬,好似一幅幸福满足的画卷。
最后以许家庄的新路航拍镜头收场,预示这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两个村庄一起踏上致富的快速路。
……
评论区里瞬间出现很多或者祝福,或者惊叹的评论——
“乖乖,我许家庄小破村开始向外扩张了,牛逼!”
“额滴神啊,许家庄大手笔啊,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乡里致富!”
“我算算啊,至少增收2.5亿,按照2000多口人计算,一人平均能挣差不多10万,沃德天,我哭了,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整年没有人家挣的一半多。”
“就很奇怪,种什么能给这么多钱?没恶意,纯好奇!”
“往前翻视频,很快你就懂了,许家庄出品,必属精品,独此一家,没有竞品,没有代餐!”
“你看看那些叔叔阿姨们笑得多开心!”
“鹊食!比我娶媳妇的时候我爸妈笑得还要开心!”
“那可不,娶媳妇是花钱,现在可是挣钱,能比吗?”
“楼上真相了,我竟无言以对,无法辩驳!”
“确实无法辩驳,想驳也不知道从何驳起。”
……
“话说,我们村还有机会吗?许家庄,我是隔壁崔坝村啊,我们也是邻居呀,我们也想进步……不,也想致富!村长呢?崔和平,崔村长,不要在家打瞌睡了,赶紧去求签合同啊!”
“楼上的,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崔村长年纪大了,让村长多睡会儿。下面才是我这条评论的正式内容:许村长,我是老王集的村民,你要地不要?你要地,只要你开金口,我待会把我们村长给你送来!求签啊!”
“请问这里在求什么签,我也想求一签!”
“楼上的,你走错片场了,我们是在求签合同,不是求签算命!”
“哦……打扰了。”
“我们苹果园村的地更多,7000多亩,傲视群雄,许家庄,许村长,看看我们们呐!”
“你们苹果园和许家庄中间还隔着陈铺和小河湾呢,往后稍稍吧!”
“咦,好奇怪哦,怎么没看见芝麻村的出来求签啊?是因为不喜欢挣钱吗?”
“那可不!人家芝麻村视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提前分村,把发财的机会拒之门外,不给富贵任何可乘之机!”
“楼上的好笋啊,哈哈哈~~~~~”
……
当天晚上,就有附近的村长来陈铺村打探消息了。
不去不行啊,再不去,就要被村民淹没了,家里、村委都是人。
那架势,要是不去谈,村民都敢把村长拉下马自己坐上去,然后再马不停蹄去跟许家庄谈。
既然能跟陈铺村合作,为啥不能跟咱村合作?
村长们倒不是不想直接去许家庄,只是因为压根儿跟许关不熟,甚至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倒是跟陈冬生很熟。
陈冬生当了近30年的村长,在这一带没有人不认识的,尤其是跟各村的村长、乡里的干部,经常打交道,都算熟人。
先找一找陈冬生打听一下情况,然后让陈冬生牵个线搭个桥,成不成,这事儿基本上就有谱了。
但是当大家听说第二批要等到明年的时候,不禁都有些失望。
陈冬生有些无奈又有些得意地道:“各位,我们和许家庄的合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肯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参与,也是为大家负责。
“这种大规模的合作,以前谁也没干过,指不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个村,几千口人,形形色色,啥人都有,谁能保证一碗水端平?
“谁能保证自己村里没有几个无赖、刺儿头?有没有趁机拿乔或者想要捞好处的?
“治污的荷花池怎么修?修在哪?征谁家的地?
“你们铺设管道的钱是村里出,还是村民出?
“这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理顺清楚,大家伙也趁这段时间回村里做做这些方面的工作。
“哪个村先理顺了,我就先和哪个村谈,明年最多有5个村的名额,就看你们的速度了。
“许村长已经把谈合作的事情委托给我了,我老陈的为人大家也是知道的,你们不用担心吃亏还是占便宜。”
几个村长听了也是深以为然,纷纷点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合作需要慢慢来。
现在已经9月底了,距离明年也就三个月,距离过年也就四个多月多一点,能把村里的情况理顺清楚也就不错了。
要是太着急,出了问题,合作黄了,大家伙儿谁也捞不着好。
几个村长纷纷告辞离去,陈冬生再想想自己刚才的话,自己村也要理顺理顺,最好提前把各种小苗头掐死,防患于未然。
其他村他管不着,但是在陈铺村,谁要是敢搅和跟许家庄的合作,就别怪咱老陈不讲情面。
----------
跟陈铺村的合同签完之后,晚上,许苗把统计结果报告给了许关。
陈铺村拥有将近5500亩耕地,这次签约的数目则是5000亩多一点点,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签了。
情况也不是很复杂,有些人常年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甚至都扎根外地了,所以也就没有回来。
还有些人家家里只有老弱,没有壮劳力,签的多了也忙不过来。
还有一小部分则是自己留下几分地,种点菜什么的,要挣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5000来亩已经不少了,再多许家庄或许会“消化不良”。
至于种什么,怎么种,许关提前大致规划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