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文一把?”杭英知道价格不会低,铁是大楚的军需物资,价格高也无可厚非。
“小娘子做的多,我给小娘子个优惠价,二十五文一把,若是做的话,需要给一百二十文做定金。”铁建师傅一脸紧张的报了价格,然后目光紧紧盯着杭英。
青县贫穷,如非必要百姓很少打制铁器,面前这位小娘子的订单也算是个大订单,万一对方嫌贵,这单生意就又丢了。
“好,辛苦师傅帮我做吧。”杭英没想那么多,县衙里正如火如荼的收购野柿子,急需这些工具,所以没太计较价格,二十五文一把,二十把刀具一共五百文。
今天收入一百一十九文,这些银钱连刀具的定金都不够,不仅赞叹,不管在哪个时代想做生意都要有成本啊。
一百二十文的定金确实不高,杭英只能自己添上一文,说:“师傅,这是定金。”
“哎,好,小娘子稍等,我去拿个取货凭证。”嘴里说着,铁匠师傅跑着进了后面院子,没多久拿出一个早写好的收据,只需要填写好数量和种类即可。
收好取货条,杭英直接回了县衙后院。
此时距离县城近的村子村民已经背着野柿子过来,空地上余师爷和四个衙差一起收野柿子,两个衙差帮村民核对数量,两个衙差负责摆放野柿子,余师爷则负责记录和付钱。
不管外面做事的人,杭英直接回了县衙后院,刚进院子就被眼前一幕给惊呆了。整个院子挤满了陶瓷大缸,足有一百多个,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想来都是徐梦然让人送来的。
依靠自己身材瘦小,杭英很快转到井口处,发现李娘子和另外两个小媳妇儿正忙着洗野柿子。不等她开口询问,李娘子便发现了杭英,率先开口了。
“夫人回来了?”李娘子笑着解释:“这两位是县衙里胡衙差和刘衙差的娘子,两位衙差得知咱们县衙要招工,直接带了家里娘子过来,县令老爷先让他们留下,请夫人决定他们是否要留下来。”
原来是这样啊?杭英感觉自己太敏感了,见到陌生人过来就会紧张。
好在没做出过分的事,于是点头笑笑,把刚刚和李娘子说的话又说了一遍,最后问:“两位娘子怎么称呼?”
“我娘家姓陈,是胡衙差的娘子。”
“我娘家姓卫,是刘衙差的娘子。”
“好,欢迎两位娘子来我这里做事,合作愉快。”杭英没说太多。
“合作愉快?”
陈娘子和卫娘子异口同声说,其实他们不太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仔细观察了两人的穿着,虽然都是粗布衣服,衣服上也有补丁,却都很干净,看到这里,杭英相信两人不是偷奸耍滑的人,所以才没多说。
接下来杭英没想到具体要做什么,但她总感觉事情不应该这么做,看到和李娘子一起过来的小狗,于是弯身抱起小狗,问李娘子。
“小狗有名字了吗?”
“它是我从外面捡的,那时候个头比现在还小,看起来非常虚弱,差点儿饿死。看着实在可怜就抱回家里养了几天,这段时间我不在家,就带出来了。”李娘子也没隐瞒,直接说了小家伙儿的来历
杭英也没嫌弃它是条土狗,反而心里觉的小家伙很可怜,若是她遇到了也一定会带回家的,心里升起同情心,手上就有了行动,于是悄悄喂了小家伙几口空间内的泉水。
现在小狗长的毛茸茸的样子,只有成人一个巴掌大小的样子,杭英想了想,说:“这么可爱毛茸茸的小东西,不如叫它毛毛吧?”
“汪汪!”
像是很喜欢这个名字一般,小狗立刻叫了两声。
“汪汪!”
李娘子听到小狗的叫声,立刻笑着说:“听它的叫声好像很满意这个名字,那就叫毛毛吧。”
“汪汪,呜呜。”毛毛哼唧几声,从杭英怀里下来,跑到一边儿去玩儿了。
“咱们分一下工,这样速度会快些,李娘子有意见吗?”杭英看了看李娘了,又在卫娘子和陈娘子两人身上扫过。
陈娘子和卫娘子刚刚过来,而且只有二十来岁年纪,对现在要做的事还不熟悉,李娘子是余师爷的娘子,也是几人中年龄最大的,若是李娘子不愿,怕是接下来的工作不好进行。
“一切都听夫人的。”李娘子是个心思通透的人,很快明白杭英的意思,立刻表明的自己的态度。
“李娘子以后称呼我卫杭娘子吧,现在着实撑不起‘夫人’的称呼。”杭英笑着解释说,接下来开始分配任务:“陈娘子和卫娘子两位先把这些陶瓷缸洗刷干净吧,李娘子在井边洗野柿子,一定要把野柿子上的灰尘洗干净,还不能伤害到野柿子表皮。我在厨房烧热水,好了,都去做自己的事吧。”
有了杭英这样的安排,李娘子、陈娘子和卫娘子三人没意见,立刻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杭英则开始提了井水去厨房烧水。
昨天大概收了一万个脆柿子,今天又了李娘子、陈娘子和卫娘子帮忙,一上午竟然泡了将近三千个脆柿子,一个陶瓷缸大概能摆下二百二十左右的脆柿子,三千个脆柿子之街用了十三个陶瓷缸。陈娘子和卫娘子将洗干净的陶瓷水缸移到后面的花园中,密度不能太高,接下来几天时间还要换水,所以要能过人,还要方便排水。
中午杭英去肉摊买了几个大棒骨回来做大骨汤,这次直接炖了两大锅,又蒸五十多个馒头,留下四个妇人吃的,全部拿出去了,除了这些,杭英还为衙差做了一个红烧肉炖土豆和一个清炒青菜,总之,做好这么多饭菜后,杭英只能揉着肩膀从厨房出来的。
吃过上午饭,杭英四人休息了半个时辰,下午继续做脆柿子,一直到酉时,昨天收到的脆柿子全部做好,差不多做了四五十缸左右。
一天的经验告诉杭英,现在做脆柿子的人还是少,且最少还需要两人,而去县衙后院的两口锅不够用,想要继续扩大脆柿子的生产,就必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