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今晚吃兔肉。”蔡泽阳拿起工具,经过几次的经验,已经能够熟练地把兔皮完整地剥下来,兔肉放在灶台的盆里,用另外一个盘子压住。
修建厨房的老黑,看到那么懂事的黑狗,眼露欣赏。
“这么通灵性的黑狗,可是很难得的啊。”
蔡言归点头,“是啊。能得到那么通灵性的狗,我家大孙子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老黑深以为然,靠着小黑,蔡泽阳家都吃了几次荤腥。这不就是越来越好了嘛。
看着明天就能弄好的厨房,以及中午蹭了一顿的饭菜。
不知道为什么,蔡泽阳家的饭菜,味道就是更好吃。他在家里吃的,都那么的索然无味。
他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到蔡泽阳身旁,开口说道:
“泽阳啊,你不是想着年后建房吗?别等年后了,现在都可以开始建了。”
蔡泽阳有点犹豫,天气冷,修建房屋的难度,可比天热的高。
“叔儿也不要你多的,正常给工钱,再包午饭。你看,怎么样?”
老黑看中的,就是中午的那一顿。那油水,是真的足。抬高工钱跟中午的那一顿,他选择中午的那一顿。
蔡泽阳回头环视一圈家里的围墙,以及进进出出的村民,有点犹豫。
蔡言归看出大孙子的犹豫,老黑的目的,过来说了一句。
“泽阳,后面那块地,你不是想建几间房吗?可以先建。年后,把围墙一拆,就可以弄好了。”
之前也有人在冬天建房,手里有点钱,也不差那一点点。只有农闲,大家才能抽出时间。要是农忙,即便价格不贵,也没人有时间过来建房。
蔡泽阳看了看围墙后的那一块地,都是他家的宅基地。他思考了片刻,说道:
“爷,在后边那块地,我想建六间房间。我没多大要求,主要是大一点就好。另外一边还有一块地,我跟奶之前说过,另外再建四间房,一个院子。让你们二老在那四间房住,平时自在些。”
蔡泽阳之前跟牛雨兰提过,他们夫妻俩,一间主卧,一间次卧,可以用来放杂物,也可以住人。一间厨房,一间吃饭的房间。
至于他们小家的六间房,他跟方婉怡一间房。蔡敏君大了,可以自己一间。蔡雅诗一间,蔡冬儿和蔡云昕一间,蔡羽琪,蔡婉瑶和蔡玉竹一间。还有一间,几个同住的女儿想拥有自己的房间时,也可以搬过去。
原来的两间房,现在的住房改成仓库。代销点,就完全是卖东西的地方。
等改革开放,他就把代销点正式改成小卖部,就能卖更多的东西。
这是他的计划之一,还有更多的计划,等待着他一一实现。
蔡言归跟牛雨兰私底下聊过,知道大孙子是在为他们着想。孩子的一片好心,他们同意了。人老了,还是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前的老房子都被儿子们分掉,他们老了,都没有固定的住所。
这让他们夫妻俩,心里总觉得差点什么。大孙子孝顺,那就听大孙子的。
他们俩把老骨头,干不了什么大事,但帮忙带带曾孙女儿们,也是可以的。
“好。明天整好你们家的厨房,就开始弄后面的房子。”蔡言归同意地点头。
牛雨兰看向来帮忙的梁芳华,推荐道:“你三婶的厨艺不错,让你三婶当掌勺的。”
蔡泽阳点头,“嗯嗯,那就麻烦三婶了。到时候给三婶包一个大红包!”
工钱这方面不好明说,大红包,肯定是要给一个的。
梁芳华没想到,来帮个忙,还能找到活干。
“行!这事儿交给三婶,肯定能做好!”
老黑叔和帮工的三人,总共有四人,加上蔡泽阳一大家子,蔡言归和牛雨兰,还有他的大儿子。在自家做习惯了,做十几个人的饭菜,可谓是手到擒来。
蔡大伟和蔡建辉收完村民背来的海货,瞧着外面没人进来了,一人背着一个装满鸡蛋的背篓,就往公社走去。
代销点收货的事情有人处理,蔡泽阳难得空闲一下,下一秒就被方婉怡拉进房间。
看到她手里拿着的毛衣,蔡泽阳笑嘻嘻地站在方婉怡面前,任由她摆布。
“毛衣已经织好了,你穿上试试。我看外面的天好像又冷了些,你穿上就别脱了。”
蔡泽阳听话地穿上毛衣,大小刚刚好,穿着毛衣,再穿棉袄,果然会合适很多。
他从隔壁,拿来一套织毛线的钩针。有了这一套工具,方婉怡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钩出更多好看的毛衣,帽子等针织品。
方婉怡望着蔡泽阳穿着的毛衣,很合身,她对自己的手艺,感到很满意。
毛衣对她来说有点束缚,太宽松,她不喜欢。
先给大女儿织毛衣吧,织完大女儿的,就织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五女儿,六女儿的。
小七太小了,毛衣对她来说,的确是有点束缚。
“妈妈,妹妹尿了。”蔡冬儿靠近蔡玉竹,闻到妹妹尿布传出来的味道,跟方婉怡说道。
他们这个年代的尿布,跟后世用完一次就扔的尿不湿不一样。
小孩的尿布,就是一块比较柔软的布。脏了,就洗干净。晒干了,继续用。
只要没烂的太过分,一块尿布,那都是几个孩子接着用。
布票本就难得,他们更加不会浪费。
“好,敏君啊,你去外面收一块干净的尿布进来。妈妈给小七换一块尿布。”方婉怡朝着蔡敏君说道。
蔡敏君最近长个头了,踩个小木墩,正好可以收衣杆上的衣服。
蔡敏君把拿回来的干净尿布递给方婉怡,接过尿过的尿布,就放进院子专门洗衣服的木盆里。
牛雨兰提着烧好的热水壶,往脏了的尿布上淋。
“不管冷天还是热天,用热水冲洗,脏东西就是冲的快。”牛雨兰看向蔡敏君,“进去吧,有曾奶奶洗。”
蔡敏君犹豫了一秒,乖巧地点头,就进了房间里。
蔡泽阳去灶台,继续把中午没弄完的八爪鱼丸子,继续弄。
足足装满五个陶罐,才停下来。这多亏村民们赶海收获的八爪鱼,不然他一个人,真的没法做出那么多的八爪鱼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