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下朝之后并没有回去,而是换了身衣袍直奔萧家。
临走前孤鸿子拜托自己把萧家的信物送回去。
如果是别人,楚歌铁定是不会理会的。
可萧家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忠实拥护者,甚至为此只剩下了残疾的孤儿寡母。
前些日子处理朝廷积压的政务脱不开身来,现在有空了亲自去一趟,顺便瞧瞧萧家此时的情况。
楚歌带着张少林微服出访,一边走一边打量着京城的近况。
他发现,自他正式掌权以来,京城似乎不如以往热闹繁华了,反而有些萧条。
归其原因应该是他杀了太多人,同时他的政策和仁帝不符。
他基本把官员和宗室都杀了,那些依附于这些人的百姓没了生计,自然没了金钱纳入。
同时没有了这些人的消费,京城的消费就拉不起来,银子留在国库不能流动,导致人们的购买欲降低。
同时这些官员还概括各种贸易,把持着各个商铺,各个商会。
他们的死亡又间接性影响了贸易往来,导致贸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国家的贸易遭受动荡。
李奇怪组建起来的中央朝廷虽然第一时间派人接管这些产业,可这需要时间恢复,这段时间这些店铺等各大商队是关闭状态的。
在政策方面,太后虽然把持朝政,但留下的大臣大多数都是仁帝一朝的,他们遵循着仁帝的政策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国家的经济繁荣。
这一点他却做不到,他底下的那些大臣也做不到。
不过楚歌对此却不后悔。
经济他会慢慢恢复的,不杀那些人,难道留着他们歌舞升平,用来拉升京都的繁华?
直接把他们抄家灭族不好吗?他们的钱就是国库的!
无非就是钱留在国库无法流动,造成一段时间的经济萎缩。
张少林一直观察着楚歌的表情,见楚歌看了眼四周便眉头紧皱,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是思虑京都的经济,末将倒是有个办法。”
楚歌停下脚步回头瞥了他一眼摇头道:“你那猪脑就不要想问题了,省的把寡人也给带偏了。”
孙没才和他说过,张少林脑袋就是一个猪脑,他身为皇帝也没有避嫌,直接说出来了。
“义父又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张少林心中暗暗唾骂,但还是不服气的道:“陛下,猪脑也不是一无是处,否则为何会有说吃猪脑补脑的话?”
楚歌听到他的话语来了兴趣,问道:“那好,那你说说看?你有何妙计?”
张少林心中一喜,立即兴奋道:“我们可以把商品送往京都的税费降至为0,同时拉升各个州郡的税费,让商队大批量的赶往京都,并且限定商队只能在京都内歇脚,用来刺激消费。”
楚歌一愣,这办法或许真可行。
他们大周各个州郡是有商业税费的,通俗点的就是关税。
带着大批量货物进城就得交钱!
这一点是他父皇仁帝想出来的捞钱点子。
各个城市的关税也并不相同,这一点由中央朝廷把控。
凉州和蛮州的关税几乎为0,这也导致商人更愿意去这两个州行商。
而他们京都的关税是最高,但就算如此,许多商人依旧愿意来这里。
这里消费高啊,这里的价格高啊!
可经过大屠杀之后,京都就变得萧条起来了。
没有高端消费商人反而不愿意来这里了。
张少林这个方法可以让商人愿意进入京都,只要进来就要消费。
不说其他,衣食住行总要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最后那条,限定商人只能在城内歇脚!
京都并不是只有京城这一个聚集地,外面还有许多的县和村。
京都是一块很大的地盘,是几个郡的规模,但是只允许有京城一个城市。
“你小子脑袋不笨啊,你想要什么?说吧!寡人可以赏给你!”楚歌背负双手笑道。
张少林挠了挠后脑勺,憨笑道:“陛下,其实这不是末将的办法,是别人告诉我的。”
“谁?”楚歌脸色一冷。
他一下子就想到是有人想通过张少林引荐自己。
恐怕,这个神秘人告诉张少林的不止这件事。
可他讨厌被算计。
若是真有本事也就罢了,若是没有本事。
呵呵~
张少林看到楚歌的脸色,知道自己惹的楚歌不快了,心中不禁感叹,果然伴君如伴虎。
在皇帝身边升的快,同时也跌得快。
得宠和失宠只在一念之间。
他不禁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知道宇文家?”
楚歌脑子一下闪现出宇文家的资料。
宇文家是荆州的世家大族,历经几百年不朽,曾经官至太傅,只是现如今逐渐落寞,只能在荆州一带落脚。
宇文家有双龙,分别是宇文成和宇文及。
传言这双龙文武双全,得一可安天下。
当然,对于这话楚歌嗤之以鼻。
不过是世家之间的互相吹捧罢了。
要真有本事的话,早进中央了。
世家子弟他异常关注,他没记错的话,这两人好像没功名在身。
自从他父皇取消了各种世家纳才制度之后,不管世家之间吹捧的有多厉害,没功名的全是乐色。
他身为傀儡皇帝的时候,见过太多被吹上天的世家子弟了,那真是完全靠吹捧,一点本事都没有,为人还非常自傲,认为自己了不起,还把别人吹嘘的当真了。
真有本事何不上科举上走一遭?
他大周的科举是考真本事,不是只会之乎者也就行了。
文科要有国策,要有治国的方略。
政治不合格,直接刷下来。
武科要有谋略,要有军略,要有武艺在身。
单有谋略没有武艺在身就当不了状元,只能当榜眼。
能当状元的人才那都是顶尖的人才,世家子弟真那么厉害,早去当状元。
“宇文双龙哪一个?”楚歌冷着脸问。
张少林不敢撒谎,连忙回答道:“是宇文家的大公子宇文成。”
说完张少林又急忙补充道:“陛下,这宇文成算是我的发小,他是真有本事的。”
“若真有本事何不参加科举?”楚歌冷笑。
“他说科举太慢了,他想一步登天。”张少林小声的道。
其实他也没有参加过科举,他也讨厌科举。
为什么?如果让他正儿八经的去科举,他一关也过不去!
文举他基本不可能。
武举?武力那关他过了,但是谋略那关他永远过不了。
大周的武举最重要的就是谋略军略排兵布阵,武力次之。
武力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有武力最好,没有也不失榜眼之位。
光有武力?你还是从军慢慢爬,慢慢历练吧!
大周普遍认为,只有一身的蛮力的只是匹夫之勇难成大事。
楚歌点头道:“他倒是老实。”
“那陛下。”张少林小心翼翼的看向楚歌。
“回去后让他来见寡人,若当真有本事寡人用他,若没有,寡人会让他知道,做人就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楚歌言罢,便不再多语,抬脚迈步而去。
张少林赶忙紧随其后。
(1万字达成,求礼物求好评,20块1万字,给点免费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