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小媳妇儿缩着脖子悄悄把自己的摊位往旁边挪了挪,怕闹起来踩到自己的菜。
一个老大娘,又带着个两岁的小孙女儿,恐怕要遭殃啊。
宋金枝却是冷笑一声。
上辈子她白手起家,这种事情见多了。对眼前这种人,一张口就知道是来闹事的。
这汉子五大三粗,而她只是个老婆子,闹起来也是自己吃亏。
但就是他这种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好忽悠。
“小哥,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今天才来卖的。”
“就是你!整个集市就只有你一个人卖柳芽茶的。”
对方凶神恶煞,随时都能冲上来打人似的。
小长安吓得直往奶奶身后藏,宋金枝却一点儿不慌。
“你也说我是卖柳芽茶的,这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东西,怎么能骗人呢。”
还没等这汉子说话,宋金枝就长叹了一声。
“肯定是你爹年纪大了,人家就是欺负他眼睛看不清楚,欺负他跟前没有儿女陪着。”
说完,宋金枝抱着小长安,又抹起眼泪来。
见奶奶哭,长安也想哭。
两只小手胡乱的给奶奶擦着不存在的眼泪,口中哽咽道:“奶奶不哭,以后长安养你,不让大伯他们欺负你。”
宋金枝鼻尖一酸,这会儿是真哭了。
祖孙二人凄苦的样子惹得赶集的人纷纷侧目,那汉子也有些于心不忍。
人家在这动容他口中被骗的老爹,他要是真为难这孤苦无依,还要被大伯欺负的祖孙俩,那他也太不是东西了。
“许是我记错了,我明天再来找找吧。”
汉子闷着头要走,宋金枝却一把拉住了他。
“小哥,看得出你是个有孝心的人,大娘我啊,养不出什么好儿子,这会儿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这样,以后你来赶集,只要看见大娘我在,你就过来,大娘有什么好东西,都给你留一份。”
说着,她颤颤巍巍的拿起自己新作的那一小袋子柳芽茶,要送给他。
汉子连连摆手,“不成不成,你这是要卖的,我可不能白拿。”
他问了价钱,听说要五文钱,可摸了摸身上,就只装着四文,干脆就全都塞了过去。
宋金枝装模作样的招呼了两声,可这汉子拿了柳芽茶,闷头就走,片刻都不敢停留。
揣好了钱,余光瞥见一脸震惊的小媳妇儿,宋金枝笑笑,又拉着小孙女儿继续叫卖起了新鲜的柳芽。
大概也是看她们祖孙俩可怜,又或者真是想尝尝春味儿,只过了小片刻,就有人又花了四文钱,把剩下那一大篮子的新鲜柳芽给买走了。
隔壁小媳妇儿的菜还没卖出去,宋金枝就已经收摊走人了。
连带着昨天那一文钱,她身上已经有九文钱了。
她领着长安去了布庄,想扯两匹好一点的布料。
可上次扯的二尺粗布花了八文钱,想要好一点的料子价钱只会更贵。
无奈,宋金枝只能牵着长安又出来了。
既然柳芽能赚钱,小长安又自带好运,宋金枝想着要不接下来的几天再多摘些柳芽,先挣点钱再说。
刚要出镇子,又遇上了那个卖糖葫芦的小贩。
宋金枝心头一紧,下意识的低头看长安。
长安看见了,但是长安不说。
她把目光转到另外一边,好像更没看见,也不感兴趣。
宋金枝心疼起来。
她犹豫再三,终于下决定要给长安买一串糖葫芦,可一转眼,小贩不见了。
这一路上,长安蹦蹦跳跳,根本不记得糖葫芦的事情,才到家门口,就听见满儿正在闹。
乔氏的房门大开着,满儿哭声震天。
王翠花跑出门外,冲着这边就骂起。
“哭哭哭,哭个没完了?我家守业马上就要考秀才了,要是影响他考试,你们母子拿什么来赔!
呸!一个傻……”
宋金枝在王翠花说出这个字时大步一跨,直接踏进家门。
王翠花的骂声戛然而止,灰溜溜的就进了屋。
宋金枝冷笑一声,领着长安就进了乔氏的屋子。
“闹什么呢?”
见长安回来,乔氏松了一口气,忙喊着长安过来。
直到拉上长安的小手,满儿才算是消停了。
“满儿睡醒就要找长安,我哄了半天也没用。”
宋金枝让长安陪着满儿,她则是喊着乔氏去摘柳芽。
听说这一口野菜也有人买,乔氏摘的比谁都麻利。
不消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摘了不少了。
有人路过,疑惑道:“哟,我今早从这走过去的时候都没几片叶子呢,怎么这一下子就冒出这么多了。”
平时柳树就长在那里,也没几个人过来摘,现在见她们婆媳俩在这,这些人也跟着要摘了。
好在她们来的早,已经摘了不少,看着抢不过这些人,宋金枝就喊着乔氏先回去了。
路上,正好遇上陈守仓,他挑着个卖货的担子,正朝着这边过来。
“老四,你从哪儿搞来的?”
这个货担有些旧了,担架子还断了两根,是用绳子勉强绑住的。
“别人不要的东西,便宜卖给我的了。三十文钱呢。”
乔氏心疼起来,“这么破烂的东西还要三十文钱?”
宋金枝也觉得贵了,但将来用这个东西赚来的钱,可不止三十文。
“行,你看哪里坏了,先修一修,过几天就能开始做生意了。”
见她们摘了这么多的柳芽,陈守仓就多问了一句。
“娘,你摘这么多柳芽干什么?”
“做柳芽茶。”
乔氏担心满儿,想先回去。宋金枝也不说了,只是喊他一会儿过来吃饭。
吃完了饭,她又做了一把柳芽茶。
隔天,宋金枝又带着长安去了镇上。
柳芽这个东西哪儿哪儿都有,价钱不高,都是一文两文的,但只半天的时间就卖出去了。
一连卖了三四天,宋金枝终于是攒够了二十八文钱,这才带着长安又去了布庄,磨破了嘴皮子才以八文钱一尺的价钱扯了两尺稍好些的白布。
“我说大婶子,你要不多花点钱扯个其他颜色的吧,这白布扯不出能干什么啊?”
宋金枝也没解释,付了十六文钱,又去杂货铺子买了点绣线。
钱,又花了七七八八了。
回了家,宋金枝又提着篮子出门,乔氏以为她要摘柳芽,她却说:“今天不摘柳芽,我摘柳叶。”
乔氏不解,“摘柳叶干什么?”
“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