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裕扫视着下座的诸位妃嫔,心中也是颇为感慨。今日宫中喜事连连,满座皆贺,接连有皇嗣之喜。
后宫关乎前朝,如此一来,正是抚慰人心的良机。
于是他负手而立,目光沉稳,语气却略显高昂。
“今日有如此吉兆,朕亦不应负此天恩。”
众人闻言,皆静下了声息。
只听安裕声如洪钟,字字清晰:“今日宫中龙嗣连绵,实为盛事。朕意欲乘此天和之时,封赏六宫,以慰妃嫔勤心。”
此话一出,底下的宗亲命妇纷纷望向上座。封赏六宫最能见皇上的态度。
人人都盼着自己交好支持的妃嫔能再上一层楼。
虽说诸位妃嫔肚中胎儿性别尚不可知,但这在场的诸位已经有不少磨拳嚯嚯,想要挣一份从龙之功。
众妃嫔本还沉浸在惊喜之中,听见安裕的话后,此刻也是想皆屏息以待,目光纷纷投向殿上。
贤妃眼底一亮,嘴角已不由自主扬起一丝笑意。她入宫多年,向来行事稳重,一直无甚错失,如今有孕,自当是最有资格晋贵妃之人。
若是懿妃晋升,为了制衡,她也该得一个贵妃之位。
懿妃则缓缓转动手中香扇,眼神波澜不惊,却心跳微快。她如今身怀有孕,若此时封贵妃,便是众望所归,谁还能撼动她地位?
凭她的家世,若是生下皇子,让她哥哥在前朝谏言一番,这皇贵妃之位岂不是也唾手可得?
敬嫔亦目光微动,坐姿悄然挺直。她自问品行端雅,宫中也颇得好评,如今在妃位之下多年,早觉是时候更进一步。
她想得清楚,贤妃懿妃两位可能升的不易,牵扯太多。但她这妃位,依然是囊中之物。
李霜岚这会儿也来了兴致,她迟迟不生子,一来是因为皇后盯她盯得紧,她在后宫太过出挑,容易成为众人的靶子。
二来就是按旧例这嫔位之下不能抚养孩子,贞贵人之所以能抚养瑞华公主,还是因着安裕子嗣稀少,又是个女孩,所以才能养在膝下。
她不想忍受母子分离之苦,更害怕暗中有人朝着她的孩子下手,自然是嫔位再生子最为稳妥。
只是如今这宫中众人都怀有身孕,她一无子嗣二无资历的封贵人还有封号已经十分出挑,想要封嫔恐怕困难重重。
只是若错过这次大封,下次晋升只怕又会被皇后找各种借口阻拦。
看来这事还是要从钦天监想办法。
想到这儿,李霜岚垂下眼眸。
其余常在答应之流也是心思纷纷。
再过一年之余,就是新人选秀入宫的时候。
若不趁着此时争个高位,到时候岂不是见着新人还要请安问礼?
六宫上下因着安裕这句话皆是心绪纷纷,面上都是欣喜之色。
唯有皇后,面上笑得端庄,心中却是一震。
晋封六宫,向来是中宫之责。
晋升一两个妃嫔,单凭皇上的心情也就罢了。
可要大封六宫,皇上怎么能不和她事先知会一声?
她心头冷意乍起,望向懿妃,果然见她脸上尽是得意张狂。
原先贤妃凭借封号还能压懿妃一头,可自从上次因着懿妃怀孕,安裕给了她这个贵重的封号,懿妃简直是越来越不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若皇上一时脑热,将懿妃封为贵妃,那若叫她生下皇子岂不是要跃居皇贵妃之位?
皇贵妃位同副后,若真到了那一步,还不若她这皇后自挂东南枝,好给懿妃让路,也少受些折辱。
虽说眼下安裕忌惮懿妃的父兄,但谁知道皇上又会不会生出什么别的心思。
皇后不敢赌,后宫还是要牢牢控制在她手中才叫人放心。
心思百转千回,但也不过一瞬。
皇后微微抿嘴,唇角微弯,柔声启口。
“皇上圣明,封赏六宫,自是安抚人心之举,臣妾亦甚以为喜。”
“臣妾代六宫姐妹谢过皇上体恤,不少妹妹都是潜邸时的老人,如今有孕,晋封自然是应有之意。”
她稍顿,眸中含光,语意转缓。
“不过臣妾以为,此乃宫中大事,当审慎为宜。不若由臣妾拟定名单,禀明太后与皇上,逐一审议,再择良日宣封。”
皇后这番话说得极为得体,但懿妃却是冷哼一声,当场甩脸子。
太后闻言,眉眼动了动。
她当然知道皇后有私心,不过她也觉得皇上此举有些操之过急,晋封六宫还是要从长计议。
遂也轻抿一口茶,放下盏子,笑着说道。
“皇后所言甚是。封位事关后宫秩序,自当从长计议。
安裕本是想喜上加喜,但见太后与皇后皆如此说,虽仍有些意犹未尽,但也不愿平添事端。
他收敛笑意,微微颔首:“也好。”
“既如此,便由皇后先行册拟,择良日,再行封赏。”
宴席终散,余音绕殿,乾元殿内余香犹在。
众宗亲命妇陆续离席退下,殿中只余些尚未撤去的彩缎与残盏。
各位娘娘小主也都由贴身丫鬟搀扶回了各自的住处。
席面结束后,最忙的就是胡太医和傅太医,背着药箱到处跑,为各位娘娘小主开坐胎药。
安裕送皇后回宫后便直入御书房议事。
今日周岁宴来了好几位年事已高的老王爷,安裕自然要私下关切一番,以示皇恩浩荡。
此时慈宁宫内。
小佛堂内香烟袅袅,太后披着一件素色氅衣,跪坐于蒲团之上,念珠缓缓在指间转动。
今日得了这等好消息,太后回宫后就换衣净手来到佛堂诵经祈福,等经文念罢,这才起身。
太后合了经本,吩咐左右退下,唯留下芷兰在身边。
芷兰轻手为太后整了整衣衫,眼含喜意。
她知道太后这些年,最是忧心皇上的子嗣,私底下不知和她念叨了多少次。
今天后传出如此好消息,太后想必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今儿喜讯连连,实叫人心中畅快。想必定然太后娘娘心诚心善,日夜为皇上和大安祈福,感动上天,才得这等福报。”
太后闻言,笑意浮上眉梢,望着佛前鎏金的观音像,微微颔首。
其实她心中一直也害怕,是不是真如那民间谣言所传,皇帝屠戮兄弟,的位不正,所以才膝下无子嗣。
今日这般可算是彻底让这些谣传不攻自破,她这心头也算是放下了一块石头。
“也是上天怜我大安薄嗣。年年祈愿,今朝总算得报。”
“哀家百年之后,终于能和先帝有个交代。”
但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太后低低叹了口气。
“这宫里,孩子怀上易,想要平安生下来却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