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离之战,南萧以水陆双线护卫加火攻取胜,北元攻城战中伤亡三万有余,又在南萧火烧浮桥时落水、战死牺牲的几万,再有就是被南萧生擒的俘虏,二十几万大军,除楚王军五万回去了四万多,杨若琨撤军拉回去三万多,元拯部下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出兵近一年非但无功而返,还损兵折将十几万,粮草辎重不计其数,是北元陛下元超登基以来,北元南征最惨的一次!
……
自腊月北元大军撤军回到北都洛城转眼已过了年关,皇帝陛下因龙体欠安今春郊外祭天也取消了!
皇帝元超一边养伤一边静思己过,同时军营病榻前模糊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了心里,那柔弱瘦削的身影虽模糊,人却越来越清晰。
因着身上的箭伤和解毒后需要调养,陛下元超年后只在单日上朝,其余时间除了批阅奏折,就在式乾殿休息,偶尔到御花园走走,后宫是没精力顾及的了。
登基十几年后宫妃嫔能经常入眼的也就那么四五个,其余的那些这些年就是因着子嗣传承的压力算着日子诏来侍寝。
可这些年,后宫嫔妃虽陆续生下的几位皇子、公主,可大多都长不过三岁便夭折,更多的是有了身孕的嫔妃不知什么原因怀胎不足月就或身体、或意外的落了胎。如今自己名下只有两个公主和良妃温淑娴诞下的一个皇子算是硕果仅存的活了下来,今年已快九岁。
元超作为北元皇帝,子嗣如此单薄,自然也是朝臣们担心国体不稳的问题。每隔三两年,内监局总以此理由请奏陛下充盈后宫的折子让他烦不胜烦。
今年因着受伤,元超对朝政非必要不过问的态度,反让内监局格外忙活起来。
选美人进宫容易,可那些活生生的人要吃要喝,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按照起码的规矩到时日总要抬抬等级,可这满掖庭的妃嫔吃穿用度连年增长,皇帝陛下的子嗣却未见增添。
三月刚过,内监局便向陛下呈上了一份重臣、世家遴选出来的九位已过及笄未及二十岁的适龄女子名单。
今日十五,元超刚下朝内监局侍郎邱书礼便进御书房请见,元超对他觐见的目的心知肚明,可也懒得跟他计较其他,因元超心里明白,名单里的女子都是朝廷重臣拣选出来,希望借她们入宫伴在君侧已达到为母家增添荣光的效果。即便自己并无意让后宫掖庭有那么多的女子,可为了让朝臣对北元更加忠心,尽心尽力做事,自己也得让他们送来的女儿进宫养着。
果然,邱书礼这次更加尽心尽力,端着一托盘的画轴进了殿,对陛下按制行了大礼,便直奔主题。
“陛下,微臣今日请见,是为着之前呈报的这次遴选入掖庭女子名单。
因陛下需要调养身体,按照皇后娘娘吩咐,由宫中画师为今年参选的贵女们临了画像,请陛下过目参详,至于留用名额,以陛下的心意而定!”
元超听了眉心不由皱起,心想:
“朕的皇后还真是一如既往的爱装贤惠,可自从她而出的三皇子因病夭折,后宫就再没安全落生的皇子或公主,真不知她这么热衷为朕选美人是怎么想的!”
元超心里麻烦着这件事,脸上却也只是淡淡的没有特别表示,邱书礼说完等了片刻,见陛下也不发话,便忙着继续说道:
“陛下若不觉不妥,就请先过过目,再做定夺?”
元超此时也回过神来,知道若不从中选一两个出来,这些被母家从小准备好的女子的终身还会继续耽搁下去,于是点点头道,
“既然皇后已费心安排好了,那就看看吧!”
邱书礼顿时来了精神,忙着示意宫人把托盘中的画轴一一展开,三人一组,分三组并排展示给元超品鉴,同时对画中人逐一详细介绍了姓名、年龄,重要的是出自哪位朝臣之家!
“皇后既然让画师为她们绘了画像,想必都进宫见过了吧?”元远问邱书礼,并没有认真看画像。
“回陛下,皇后娘娘月前曾召见了此次朝中家有适龄女子的大人家的贵女二十二名,经过初选才定了名单上的九名贵女。”
元超又看一眼名单,提笔勾了三个人的名字,
“就这三个吧,兵部严侍郎家的封宝林,其余两个封良人。其他的,让皇后看着安排吧。”
“是,微臣遵旨。”邱书礼得了陛下旨意,留了被陛下钦点的三位新人的画像,收起其余的画卷退下了。
元超看着御案上的三个画轴,随手拿起一幅展开来看,
画中女子身着粉红色华服、云鬓珠钗,面容姣好、眉眼含笑,手执一把团扇抬手置于胸前,一副含情美目似要让画外人伸手去拉她出来……人很美,嘴角却有一颗小小的美人痣,元超不禁皱了皱眉,刚才离得远没看清。可这是兵部侍郎家的嫡长女,即便刚才看到了,也得留下她,所以,所谓的选美人,其实即便她们并没那么美,也是要进宫养着的。
看着看着,元超脑海里忽然闪出一个身影。
那是在淮离城下中箭受伤昏迷后,在军帐被针刺的痛感唤醒时,因身中奇毒还没有对症良药解毒,清醒的时间很短,以至于元超每思想起那个身影,甚至不确定自己究竟是看到的?还是梦到的!
元超依稀记得,睁开眼睛的一瞬间,面前如在纱帐后的人影,虽看不清脸却能感到她的从容与淡定,似乎周身散发着光环,温暖又亲切。
元超命宫人备了纸笔、画材,在书案前闭目回思,努力搜寻脑海中的那个身影,将零零碎碎的细节慢慢拼凑,提笔落于纸端……
当笔终于被放下时,元超的目光停留在御案的画作上久久不愿转睛。
一袭飘逸青衫衬得她单薄的身形愈发修长,长发过腰,脑后唯有一根翠玉发簪随意轻挽的几绺垂髻,肌肤胜雪、秀眉入鬓,鼻梁挺直、鼻尖精致,红唇轻勾、眼眸深邃若藏满天繁星。
几年前,因自己那个楚王弟弟中秋夜救下落水的裴诗瑶得赐婚一事,杨若筠被诏入宫。自己身为一国之君,顾着朝中、宫中多方利弊关系的权衡,当日考虑更多的是她给自己制造的麻烦。
虽是征西侯嫡女与四皇子时的弟弟有婚约在先,但却要因为已贵为楚王的元远多得了一个侧妃就醋意大发以退婚相抗,实在是妄自尊大,罔顾圣恩!
而且自己的楚王弟弟,出身皇家、尊贵无比,又是那般的英俊威武、英勇善战,这般优秀的好儿郎,她却因未婚夫婿不能顺应杨家一夫一妻祖训,就与青梅竹马、自小结缘的皇子退婚,想来对元远的情义也谈不上有多深。
即便如此,自己那个痴情的弟弟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退婚,让他着实理解不了!
世间美女千千万,想她杨若筠纵有倾国倾城貌又能如何?
元远贵为楚王,尊贵无匹、顶天立地,何患无妻?
记得那日为杨侯爷入宫为女儿退婚之事,自己单独诏杨若筠入宫,再由淑妃出面跟她谈心,希望淑妃能劝服她打消与楚王的退婚之意!
在淑妃宫中第一次见到杨若筠,虽是最简单的觐见礼服却难掩她身上独特的气场,瘦削单薄的身形、素雅无华的衣着却自成一派遗世独立的气质,尤其是那双漆黑深邃又明亮的眼睛,似不沾染一丝凡俗之气,任他身为皇帝,后宫佳丽成群见多了各色娇艳美人,却也觉得:
这样一个人儿,世间再好的东西她都有资格独享……
当日他只受了杨若筠的拜礼便借故离开,之后便得淑妃回禀“杨家不再坚持退婚的结果!”
淑妃与杨若筠谈了些什么?怎样的理由让杨若筠打消了退婚之念?
淑妃没有细说,只是把杨若筠的温柔善良、顾全大局夸了一通,也得到了与楚王殿下自小的情义是杨若筠最不舍得的原因这个结果……
元超还记得,事后见到淑妃的胞妹裴诗瑶泪眼婆娑、红肿如桃。
至于自己的皇弟、自己亲封的楚王对这个杨若筠的情义他更是领教了,险些搭上自己九五之尊、君无戏言的权威!
与南萧的淮离夺城之战失利,自己还身中奇毒命悬一线,楚王妃杨若筠飞骑入营救驾,亲身试毒的勇气,身为一国之君可以欣然领受,却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何况是这样一个人儿,为了自己不顾生死以身试毒……
见惯矫揉造作、撒娇争宠的女人,这样的女子自己身边却是从未曾见。
外表看来弱不禁风,内心却是完全相反的强大、独立而坚韧,难怪当初四皇弟宁愿抗旨也不能放弃她!
每思及此,身为九五之尊坐拥天下的皇帝元超对自家弟弟的福气艳羡不已,羡慕弟弟得此佳人良缘、红颜知己相爱相伴!
相形之下自己后宫的那些美人便是一群庸脂俗粉,虽众却无差,委实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