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刚与浪子讨论过詹姆斯创办杂志的更新节奏,便说道:“你们不是做周刊嘛,每周更新一次就够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和你合作还有一个要求。”
詹姆斯根本没多想,立刻承诺:“老孙,不管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孙连城轻轻笑了笑:“没什么大事。”
“只是等我把所有稿件都连载完毕后,请你用杂志的名义帮我申报雨果奖。”
这正是孙连城联系海外出版商的原因所在。
若是用自己的名字单独申报,三体系列再次冲击雨果奖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但他更信任詹姆斯的专业能力。
他实在不愿将希望寄托在沙瑞金身上,那个家伙的势力范围未免太大了些。
詹姆斯听完后略显犹豫:
“协助参与评选倒不是问题,只是时间上可能稍微紧迫了些。”
“通常来说,雨果奖的参选作品,往往是在正式出版后,凭借一定的市场表现和积累的读者群才得以脱颖而出。”
“当然,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作品本身市场反响一般,但因为获奖提升了知名度,从而带动了销量。”
“无论如何,这些作品最终都是发行过的书籍。”
孙连城对此毫不在意:“雨果奖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是已发行的书籍才能参赛吧?”
詹姆斯点头赞同:“从理论上讲,你的说法确实成立。”
话音刚落。
詹姆斯便愣在原地,脑海中仿佛炸响了一记惊雷。
他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商业契机。
孙连城见对方在电话那头许久没有回应,疑惑地看了看手机:“信号应该没问题啊。”
“难道是国际通话没开通漫游?”
“老詹!”
“姆斯!”
“喂?”
直到此时。
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詹姆斯的声音:“大孙,我在呢。”
他的语气明显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说道:
“大孙!如果你真的打算去冲击雨果奖,你觉得咱们能不能一起搞点大事?”
听到这话,孙连城饶有兴趣地问:“搞点大事?怎么个搞法?”
詹姆斯深吸一口气,神情凝重地说:
“我们的杂志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销量惨不忍睹!”
“但你的这部作品让我豁然开朗,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既然杂志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干脆转行做出版公司吧。”
“不如你干脆一口气把这本书写完!”
“我会先完成书的出版工作,然后立即送去参与雨果奖的评选。”
“不论结果如何,哪怕是仅仅拿到一个提名也行!”
“等到时候自己出版,我们的收益会远超在杂志上连载所得!”
听罢,孙连城觉得此法并非不可行。
如今他已经被调至少年宫,时间充裕得很。
更为关键的是,詹姆斯说得没错。
孙连城确信,《三体》一旦问世,必将引起轰动。
因此,在此之前,他并不想暴露目标。
不论是京州、帝都,还是国内整个文学圈,似乎都在密切关注他的动向。
即便将《三体》放在国外发表,孙连城仍担心有人从中作梗。
而詹姆斯若只是想低调赚钱,这与他的初衷并无冲突。
于是,他回应道:“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三体》这本书的所有版权必须归我所有,我们只在版税分成上合作!”
版权这一点,孙连城绝不会妥协。
前世曾有一个写盗墓小说的人,因低价出售版权悔恨不已。
《三体》这样一本吸金宝树,绝不能浪费在洋人手中!
电话另一端,詹姆斯思考良久,最终咬牙答应:
“行。”
“如果版权全归你,那么在版税分配上,我们公司至少要占七成。”
这并非詹姆斯贪婪,而是因为后续的出版、发行、宣传及上市等环节都需要他们操持。
少了七成,那简直是在做善事。
“没问题!”孙连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
此刻,他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几乎要咧到耳根。
要说这帮外国出版商,倒也算得上坦率。
想想国内那些出版商,不但要分走五成版税,还不肯放过版权。
与之相比,这些外国人简直太讲义气了!
想到这里,孙连成对金先生和康先生等人充满了感激。
若非他们切断了他在国内发行的路径,他也不会考虑与国外合作。
要是《三体》在那个平台连载,版权还得平分。
如今,《三体》这部巨大的摇钱树,完全属于他孙连城了!真可谓绝处逢生!
心情舒畅至极,他与詹姆斯简单聊了几句后便去休息了。
……
一夜平静无事。
清晨,孙连城前往少年宫工作。
《三体》仍在创作,《出版协议》再次敲定,只等源源不断的财富落入囊中。
即使坐在车上,他也忍不住感慨生活的美好。
不过,与他的愉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刻京州办公大楼内聚集的所有大风厂员工,仿佛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气氛凝重而紧张。
京州办公大楼内。
清晨,以王文歌为首的工人齐聚一楼大厅,人数众多,将空间围得密不透风。
原本保安试图劝离,但面对这股庞大力量,只能无奈放弃,眼见对方寸步不让。
风声喧嚣中,大风厂的工人们情绪激动,要求李达康现身。
为了避免事态升级,安保人员迅速筑起一道人墙,将他们隔绝在大楼一楼之外。
就在这时,李达康的秘书急匆匆赶来,他眉头深锁,从安保队伍中穿过,大声呵斥:
“你们这是做什么?竟敢擅闯至此?”
“立刻离开,否则我就通知治安员,把你们统统带走!”
然而,王文歌毫无畏惧,犹如一柄横立的长剑般站定,昂首说道:
“我们前来,是为了向李达康讨个公道!”
“事情说明白了,自然会离去!”
“叫李达康出来!”
随着王文歌的话语落下,他背后的工友们仿佛找到了方向,齐声呼应。
“没错,叫李达康出来!”
“当初说得清清楚楚,承诺会妥善安置我们大风厂!”
“如今却要把我们像废料一样丢到吕州?”
“绝无可能!”
“没有交代清楚,我们绝不离开!”
听到这些质问,秘书的脸色骤变,慌乱得如同遇见厉鬼。
他猛然意识到这些人正是大风厂的工人,先前的威吓之意瞬间消失殆尽。
他对这群人避之唯恐不及。
京州近来因大风厂接连出事,差点被舆论吞噬。
据说,光明区区长也因此事被调至少年宫任职。
秘书焦急万分,对王文歌说道:“请诸位稍作冷静,我这就联系达康书记。”
话音未落,他便躲到安保人员身后,拨通了李达康的电话。
此时,李达康正在家中酣睡,几日来的繁杂事务让他身心俱疲,甚至险些因孙连城的不满而昏厥。
李达康感到自己的心神濒临崩溃。
然而,那个麻烦不断的孙连城被调到了少年宫。
大风厂这个棘手的问题也被推给了易学习。
入睡前,
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促使李达康决定睡到自然醒。
好好休息一下!
但就在这一刻,
还在梦中微笑的李达康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
他一脸不悦地拿起电话,正准备破口大骂。
秘书紧张的声音却让他如遭雷击。
他猛然坐起,难以置信地问:“什么?”
大约二十分钟后,
李达康带着易学习来到大楼门口。
看着一楼大厅里拥堵不堪的人群,他的脸因愤怒而扭曲。
他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不是陈老已经把这些人都稳住了吗?
不是大家都答应去吕州了吗?
到底怎么回事?
又是哪边出问题了?
如果这事再传到网上,
李达康甚至开始喘不过气来,现在他已经无处推卸责任了。
李达康拍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用温和的语气问道:
“你们这是怎么了?”
大风厂的工人们见到李达康来了,又开始交头接耳。
随后自动让出一条路,让王文歌走到李达康面前。
王文歌神情从容地说:“李书记,我听说您打算让我们大风厂搬到吕州去?”
“吕州离得太远了,我们都来自京州。”
“要不就在光明区找块地给我们,让我们留下来吧。”
他的话音未落,
大风厂的工人们立刻表示赞同。
“对,我们不去吕州!”
“光明区给我们划块地!”
“不能这么轻易就把我们打发走!”
“……”
眼看他们又要闹腾起来。
李达康焦虑万分,立刻举起手试图平息众人的情绪:“请大家稍安勿躁,听我解释。”
“事情是这样,”他说道,“按照市里的开发计划,已经找不到足够的工业用地分配给你们新建工厂了。”
因此,他与吕州府尹易学习共同商议了一番。
“请相信我,我们会给予大风厂最优越的待遇和支持!”
见状,易学习也赶紧表明态度:“各位乡亲父老请放宽心,即便大风厂需要搬迁至吕州,我们的承诺依然不变。
从住房、子女教育到老人医疗,一切都会妥善安排。
每逢佳节,我们还将专门派车接送大家往返。”
“不仅如此,在工厂建设及运营上,吕州府将免除五年赋税,并通过官方渠道协助争取更多业务机会,确保大风厂稳步发展。”
听完这番话后,李达康终于放下心来,暗自庆幸吕州方面已尽其所能提供了支持,认为这次搬迁应该不会遭到太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