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煞蹲在村头老榆树下啃着煎饼卷大葱,瞅着满院晒得蔫头耷脑的山楂,心里头跟塞了团乱麻似的。前儿个镇上开经济会,领导拍着胸脯说要搞农产品深加工,可这话听着新鲜,落到实处咋整?村里老少爷们儿围在他身边,有人吧嗒着旱烟袋锅子直摇头:“咱祖祖辈辈就会种庄稼,鼓捣那些洋玩意儿,不是瞎耽误功夫嘛!”
他把手里啃得没剩几口的煎饼往地上一扔,腾地站起来:“都别搁这儿犯怂!眼瞅着山楂卖不上价儿,烂在地里都没人要,还守着老一套能成?我就不信邪,非得蹚出条新路来!”这话一出口,人群里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吵吵起来。
说干就干,龙煞揣着村里凑的那点家底儿,又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借了一圈,凑了点启动资金。可这钱连买台像样机器的零头都不够,他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眼睛熬得通红。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县里、市里跑,找领导磨,跟企业谈,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好不容易拉来了第一笔投资,可麻烦事儿才刚开始。选厂址就闹得不可开交,有的村民嫌占了自家地,扯着嗓子骂街;有的担心建园区会污染环境,死活不同意。龙煞挨家挨户地跑,好话说尽,又是赔笑脸,又是拍胸脯保证,才总算把厂址定下来。
施工那阵子,龙煞天天泡在工地上,活脱脱成了个泥猴儿。有一回,地基刚打好,突然下了场暴雨,雨水把地基冲得七零八落。龙煞站在雨里,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气得直跺脚,抓起铁锹就开始重新填坑。工人们都劝他先回去歇着,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吼道:“这点儿困难就撂挑子,以后还咋干大事儿?”
设备运进村那天,可算是村里的大日子。卡车轰隆隆地开进来,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热闹。可看着那些冷冰冰、亮闪闪的机器,大伙儿都犯了难,谁也没摆弄过这玩意儿啊!龙煞咬咬牙,从城里请来了技术师傅,手把手地教村民操作。
刚开始生产那阵儿,状况百出。做果干的时候,温度把控不好,好几批山楂都烤糊了,满车间都是焦糊味儿;熬酱料的时候,比例没调好,做出来的酱料又酸又涩,根本没法吃。村民们垂头丧气,直嚷嚷着要散伙。龙煞却把大伙儿聚到一块儿,拍着桌子说:“这点儿挫折就打退堂鼓?咱庄稼人连地都能种好,还摆弄不了这几台机器?”
就这样,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一次次改进中前行。慢慢地,产品的质量上来了。特色果干酸甜可口,嚼劲十足;有机酱料香味浓郁,口感醇厚。龙煞开着小货车,拉着产品四处推销。刚开始,超市、商店根本看不上他们的东西,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儿。但他不气馁,一家不行就换一家,软磨硬泡,终于有一家小超市愿意试试。
没想到,产品一上架就卖得火爆。这下子,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龙煞乐坏了,赶紧扩大生产规模,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原材料供应跟不上了,村里种的那点山楂、蔬菜根本不够用。他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村民跟着他一块儿种,承诺包收购、保底价。
深加工园区的名声越来越响,吸引了不少周边村子的人来参观学习。龙煞也不藏着掖着,把技术、经验都倾囊相授。可就在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
这天,龙煞正跟工人们研究新产品,突然有几个戴着安全帽的人闯进园区,手里拿着文件,说是要检查环保。龙煞心里“咯噔”一下,虽说园区在建设的时候也做了些环保措施,但毕竟是小打小闹,心里头真没底。
领头的人板着脸说:“你们这污水处理设备不达标,废气排放也有问题,必须马上停工整改!”这话一出,园区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工人们慌了神,村民们也急得团团转,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可别就这么黄了啊!
龙煞强装镇定,拉着对方说好话,又是递烟,又是赔笑脸,可人家根本不买账。送走检查的人后,龙煞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望着窗外忙碌的园区,心里头五味杂陈。整改需要一大笔钱,这钱从哪儿来?要是整改不及时,园区会不会被关停?以后村民们的生计可咋办?一个个问题像大石头似的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