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竹眼见讲理和山契两种说辞,仍然没打消这两人讹诈银子的想法,也收了笑容,“这么说,阳六哥、李大哥是非要百两银子不可了?”
快腿阳见她说话,老脸一红,“我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还有老娘要养,这……”
林雨竹也不等他说完,直接对林大山示意,“大山哥,巡检司的文书你拿给他们看吧。”
“哎,好好!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林大山说话间,颇为神气的从怀里摸出一纸文书。
快腿阳和铁嘴李面面相觑,不由得都呆了。
虽然并不识字,但文书上的鲜红官印他们还是识得。
铁嘴李嗫嚅着,“这……这是什么?”
林大山理直气壮的提高声音,“炭窑可不是为林家谋利,一来入冬后赈济乡里贫老,二来供给巡检司取暖,最后剩余的才是自家使用。”
“这是张巡检给的军需采办文书。莫说是误伐几棵活树,便是光明正大的砍伐也是无碍。”
“再说了,那五棵所谓活树,这两日我细看了看,实为枯心树。张巡检说了,朝廷有律,虫蠹之木当伐。”
“还有哦,咱林家炭窑,新研制的‘闷窑脱烟法’能提高三成出炭率,张巡检说让咱们到工部炭税司报备,以后推广到其他州府。”
“这算得上对朝廷有功,对百姓有利的事。你们跟我要银子?咱向县衙递个‘诉枉状’告个‘炭工遭胁’……”
快腿阳、铁嘴李都听傻了,这话儿怎么说的?
人家炭窑制出来的木炭,要用来周济乡里的贫苦老弱,还要供应巡检司冬天取暖使用,更是有军需采办文书!
快腿阳虽有个族兄,在镇上为税课局副使,是个从九品官,但这张巡检还高一级,是正九品官。
更关键的是,张巡检与其他巡检不同,是知府大老爷跟都司协商,调来的卫所兵,只是名义上暂时归属县衙调遣。
普通巡检手下,那是从丁粮相应人户中佥派,属于民夫差役充为弓手,且人数通常二、三十人而已。
张巡检却是百户出身,领着一哨卫所正兵,县太爷跟人家说话都要好声好气嘞。可以说军、政两个体系都吃得开。
对张巡检而言,卫所算“娘家人”,县衙算“婆家人”!
林家有张巡检的军需采办文书,别说阳家了,就是县衙也不会过问!
不然的话,被扣上个迟滞军务、延误军机的大帽子,谁担待得起?阳老太爷来了也不好使!
至于什么林家研制的烧炭新法,什么工部炭税司报备之后的话,两人已经听不进去了。
太吓人了啊!
快腿阳越想越怕,脸上直冒汗。他看了看铁嘴李,比自己也没好哪里去,嘴唇哆嗦着说不出完整话来。
快腿阳本就是被他怂恿的,此时更加没了意,只得硬着头皮冲林大山赔笑,“大山兄弟,你看——既然是这样,你怎么——怎么不早说?”
“误会了,都是误会!林家替军中办事,漫说砍伐几棵枯心树,就是砍了楠木咱也不敢扰……”
林雨竹听得都笑了,“阳六哥这话可不敢说。不过是取了五棵枣木、松木,府衙大老爷要的楠木咱都是绕道走的,看都不敢看一眼。”
“是是是,是是是!林娘子说的是。既然这样,这事就结了,我和阳六哥还有事,我们就先走了。”铁嘴李捣头如蒜连连称是。
林大山见吓住了两人,绝口不再提赔偿的事,心上也是一松,“也好,那你们忙,改日巡检司用的木炭烧好,要是有剩的也给你们两家送些去。”
林大山没什么心机,他说这话倒有七分出于愧疚之意,毕竟自家是真的砍伐了人家的活树嘛!
然而,听到快腿阳、铁嘴李的耳朵中,可就压力山大了,认为林大山在特意强调巡检司的背景。
铁嘴李此时已经成了哑巴李,再不敢吱声。
快腿阳脸上笑得比哭还难看,“这就不劳大山兄弟了吧?俺们守着山林,平时捡些枯枝生火就是,呃……”
张石得了林雨竹的眼神示意,上前几步瞪视两人,“我林大哥说要送,那自然是要送的。我跟两位去认认门吧,也是礼尚往来的意思。”
快腿阳一咧嘴,“哎哎!行行行!小兄弟说的在理儿。我和李大没成家,村里虽然有屋子也不怎么回,在山脚处有个窝棚儿。”
张石抱着膀子也不说话,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他们。
两人无法,只得点头哈腰的带路,领着张石去他们的住处。
三人走后,林雨竹看得暗暗点头。
原本,林大山是无意中说句客套话,什么有剩下的木炭,也给两人送一份去,不过是说说罢了。
就好像有村人到林家串门,赶上饭点,总要问句,“您吃了吗?没吃的话一起吃点,家常便饭,没啥好菜,您别嫌弃简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雨竹眼珠一转,却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林家伐了活树,那么用这活树制的木炭,阳、李二人也用了,自然更加不敢声张。
这就叫同流合污嘛!
不过,她一个妇人也不好硬劝,林大山更是没看懂她的眼色。于是,她又看了看张石。
好个张石,不仅心领神会,更是提出要去他们的住处“认认门”,这就有了强烈的威慑力。
两人要是敢再打什么主意,起码要掂量掂量自身的安全。
这小伙子,不错。
那么,他叔叔张英岂不是真的文武全才?
看来引他去见张巡检,说不得结了个善缘,以后也会有些好处。
其实,事情根本不是阳、李两人想的那般。张巡检更不是林家送些山货、木炭就能真正攀附上的。
林大湖、梅老三是去张宅送过山货,只是日常接触的是管家而已。
张巡检虽识得他们,哪里看得入眼?
不过,梅氏活泼好动,爱说爱笑,跟着去过几次后,倒是与张巡检的夫人认了亲。
只因梅氏的娘童婆子,与张巡检夫人的娘是远亲,早些年走动过。因此她认识梅氏和梅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