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虽已走上正途,却未深究其中奥秘。”杜寒惋惜一声,手指轻点炮口,“火炮击发之时,膛内压力极大,气流温度极高,甚至可达三千摄氏度,比我们炼钢炉还要炽烈!”
众人闻言无不惊叹,虽知火炮击发时膛温颇高,却从未想过竟如此惊人。
“肃静!”杜寒伸手示意,人群渐次安静。
“此时膛内受向外膨胀之力巨大,然此力无法全传至外层,离内层越远力越弱,待厚至一定程度,外层几已感觉不到此力。
故一味加厚炮壁无济于事,若仅追求厚重只会徒增重量,毫无意义。”
众人皆面露惊疑之色,杜寒所言之理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即便是王函亦难以接受。
“关键非在壁厚,而在缓解内膛负担,令外层承压更强。
因此炮筒层数越多,抗压能力越强,各层也能更均衡地分摊任务。
此即为何我要将两根炮管嵌套的原因……”
杜寒并未顾及众人表情,继续侃侃而谈:“我们将冷炮管置入热炮管之中,外管冷却时会收缩复原,但内管阻碍其收缩,致使外管紧贴内管。
因内管存在,外管无法收缩至极限,于是始终处于扩张状态。”
杜寒说到这里时,王函似有所悟:“如此说来,火炮击发时内管因发热膨胀,外管随之紧密包裹内管,双层炮管便比单层更坚固,是也不是,百户?”
“不错,正是此理。
看来你悟性极高,若非制炮倒也可惜。”杜寒点头赞许,又同他打趣起来。
王函脸上微红,忙摆手笑道:“岂敢岂敢,百户取笑,造炮岂如考举人有用……”
王函所言极是,确乎正是此意。
杜寒敛去笑意,复又详述火炮之理:“发炮之际,燃气热力欲令内筒向外胀开,然外筒紧束其身,内筒必待恢复原状——即未受外筒压迫之时大小,方能承受张力。
而外筒本已扩张,此刻需再扩张,则必尽力收缩。
内外筒相抗张力,如此较同厚之单层炮管坚韧许多。”
“照此而言,百户所铸巨炮虽看似单薄,实则比红夷炮更为牢固。
若红夷炮亦分双层铸造,便无需那般厚重。”听至此处,刘汉亦有所悟,将此炮与红夷炮相较,论得有条有理。
“汝所言甚是,确实如此。”杜寒亦赞许刘汉,将其朴实憨厚之貌夸得满面红光。
良久,刘汉方觉尴尬,寻了个话题转移方向:
“百户,此炮管虽薄,总令人难以安心,何不在表面加些铁箍?”
“刘匠头,汝此问恰引出另一问题。
发炮时,膛内压力渐减,至炮口处最弱,故强化只应在炮尾。
且看。”杜寒走到炮尾轻拍之,“此即为何在炮尾另套一粗筒,自头至尾加箍实属无益,徒增重量而已。”
此话一出,杜寒便将诸多明军火器彻底推翻,刘汉欲辩无词,因现今新铸佛朗机炮亦去除了铁箍,其坚硬度与旧式铁箍满布者并无多大差异。
杜寒科普完毕后,先命人称量炮车及车之重量,又令刘汉等备一千五百斤生铁,砸成碎块放入车中,要对整个炮车系统进行牵引测试。
万事皆新,数据尽在纸上,骡子马匹拉出来跑才知道到底如何。
不算人数,装备总重达1.25吨,五人按350公斤计,杜寒估算整套装备约1.6吨,此重量与拿破仑时期法军类似车辆相当。
车与炮相连,炮架两边再以两根铁架固定,整车组装完成。
四匹战马套于连接好的车上,形成铰接式四轮马车,相较于传统两轮马车,此车一大优势在于牵引方式不同,无需专用辕马牵引,还可随意增减拉车马匹数量。
这种火炮的拖曳方式,亦是摩托化普及前诸多军事强国的标准配置,直至二战依然沿用,堪称一种极为成熟的拖曳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时,轻型火炮通常由4到6匹战马拉动,重型火炮则需6至8匹,更庞大的火炮甚至需要超过10匹战马来拉动。
战车与炮车均可载人,如此一来,恰好能容纳一个完整的战斗小组。
一门火炮便构成一支标准作战单元,牵引火炮的战马还能供骑行之用。
行军途中,骑兵可骑上自己的战马协助拖拽;一旦遭遇敌人,则可迅速解下战马投入战斗,确实是一举两得。
一位经验丰富的车夫主动请缨驾驶战车,五名身强力壮的士兵也稳稳坐在车厢内,至此,一个标准行军队形已然成形。
鉴于这是试运行,杜寒并未安排人在炮车上乘坐,也没有让人骑乘牵引战马。
起初稍有波折,由于从未驾驭过此类马车,车夫一时难以掌控方向,导致四匹战马拉着车辆四处乱窜,引得车上车下一片惊呼。
然而,这位车夫毕竟见多识广,很快掌握了驾驭技巧,车辆逐渐恢复平稳。
杜寒跃上战马,随后命令庞宇和王鹏带领各自的骑兵小队离开营地,护送炮车展开测试。
“全力冲刺!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进入道路后,杜寒向车夫高声下令,车夫随即挥动鞭子,炮车沿着道路飞奔,四匹战马踏起阵阵尘土。
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炮车在四匹战马的牵引下,轻松跟上了骑兵的行军速度,即便以最高速度疾驰,也未明显落后于战马。
跑了一阵之后,杜寒举起右手示意大家停下,短暂休整后,他又命令两名骑兵将自己的战马套在炮车上,开始野外拖曳测试。
野外拖曳试验也让杜寒颇为满意。
在六匹战马的牵引下,普通的沟壑障碍根本不成问题;遇到平坦地形时,同样能够快速前行,只是大炮在颠簸中有些晃动,仿佛随时可能倾倒。
不过慢速移动还是毫无问题的。
休整期间,众人细致检查了车辆各处细节,甚至连每一颗螺丝都未遗漏,结果表明,除个别螺丝松动外,整体状况十分理想。
“太厉害了!我现在终于理解百户的想法了!”庞宇摸着光洁的炮管,不禁大声赞叹,“我从没想过大炮也能像骑兵那样灵活机动,若是遇上建州兵,直接开炮轰击,建州兵再凶猛又能怎样?”
庞宇拍马屁的声音格外响亮,王鹏听闻自然不甘示弱:
庞宇,你未曾前往宁远,不知百户的过人之处。
那些西洋人见到百户,无不心悦诚服,就连那位兵科给事中孙元化,见到百户也毕恭毕敬,宛如学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