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数量巨大,单靠你们三人无法完成,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你们一边学习制造流程,一边寻找可靠的帮手,届时我会亲自测试他们。”
听完杜寒的话,三人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你们还有什么需求?”
杜寒话音刚落,王函立刻想起一个问题:“大人提到要大批量生产,但酒精可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
我已经把能买的酒都买回来了,以后再去哪里找呢?”
杜寒思索片刻,迅速有了主意:“一直买酒不是长久之计,咱们得自己酿酒提取酒精。
有时间你去找曹变蛟,就说我的啤酒已经酿好了,我请他们兄弟喝酒。
对了,曹文诏从宁远回来了吗?”
“还没回来,昨天曹变蛟来过一趟,看到大人太忙就回去了。”
“他来过了?没说别的事?”
听完王函的话,杜寒这才意识到有一段时间没见到曹变蛟了。
自从回到右屯,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连营地都没怎么出去,除了去见金启保一次外,他还没拜访过任何人。
“真是巧了,他还问我啤酒什么时候能做好,我本来想告诉您的,结果一忙就给忘了,请大人责罚。”
王函一本正经地认错,杜寒只是笑着摆手,怎么可能为这种小事责怪他,其实杜寒也清楚自己不会怪罪,不过最近这家伙似乎学得越来越会做人了。
“正好,你可以借这个由头去找曹变蛟。
你这两天抽空去看看他,以后能不能大量制取酒精,就要靠曹变蛟的粮食支持了。”
叮嘱完三人后,杜寒离开了这个篱笆围成的小院,回头看着“化学实验室”这几个字时,内心充满自信。
这个看起来极为简陋的小院子,虽然只是用篱笆围起来供最底层百姓居住的地方,但它内部隐藏的技术,绝对是这个时代全球顶尖的水平。
欧洲人刚刚迈出的一小步,很快就会被杜寒踩在脚下,就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炼钢炉旁边的空地上热闹非凡,正在大炮拆解与负重测试,闲着没事的人和训练结束后归来的士兵都跑来看热闹,把整个院子围得密不透风。
当初设计这门大炮时,杜寒借鉴了后世的方法,充分考虑到大炮的便携性,以便在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下也能轻松拆解,跟随部队继续前进。
如今,大炮已被拆解成车轮、炮架、车架、炮身和驻锄五大部件,有人主动帮忙搬运这些零件,那些力气大的人健步如飞,引得围观人群连连喝彩。
除了炮筒之外,其他部件一个人就能轻松搬动,而重达285斤的炮筒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两人勉强可以抬着走,但想要快速远距离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无可奈何,杜寒同样渴望打造一门像意大利炮那样便捷的火器,这样就能轻松单人携带炮筒行动。
可当前的条件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bhee)然而,以时代的技术水平而言,能够由人力搬运的大炮,已堪称奇迹,近乎神迹。
刘汉苦思冥想后,设计出一种四人抬行的炮架,这让移动大炮变得便利不少,在团队协作下,行进效率显着提高。
这一切都被杜寒看在眼里,这促使他对班编制重新思考。
若不考虑分解运输的情况,最少五人即可构成一个班:一人装填、一人瞄准、一人装填发射药、一人清理炮膛、一人发射。
若有充足人手,还可增设一名备用炮手,随时替换受伤或牺牲的成员。
但实际操作中,装填、清洁这类重体力工作单靠一人难以完成,还需增派人手,同时必须安排专人照料马匹。
因此,在杜寒的设计里,一个班至少需十人,才能维持高强度持续作战。
此外,一个五人炮班若不脱离炮车尚能应付,一旦进入分解行军状态,别说背负炮弹,就连这大炮本身都无法携带。
目前杜寒手下仅有百余人,按此编制,他麾下全为,这显然不可行。
现存的各类铁材,大约能铸十门完整大炮及配套炮弹,剩余部分刚好可用于制作其他设想中的兵器与盔甲。
无论这些铁料如何获得,总不能闲置不用,即便人手不足,也只能先着手铸造大炮。
杜寒思索良久,未找到更优方案,最终只有一个选择——全员混合编组,除骑兵外皆为,彻底取消步兵编制。
如此一来,必须具备自卫能力,否则一旦遭遇建奴突袭,将沦为任人宰割的猎物。
杜寒迅速权衡各类武器,这种武器需为近战强效装备,且能在现有条件下大批量生产,如能便携最佳,即便不便携也能接受,平时置于炮车上,紧急时取下使用。
有了!底火不成问题,早期铜弹壳均为手工卷制,工艺上无碍,唯独产量是个挑战。
钢材品质尚可,但要加工成长枪管几乎不可能,反倒是膛线远比多数人预想的容易,懂原理后手工即可拉制,那些所谓的穿越者之所以研发出诸多不切实际的怪异方式,只因他们缺乏认知。
古时英国人便能通过手工方式钻制炮管,这很困难吗?试试卧式镗床就知道了。
其实都不复杂,难点在于规模化量产。
天色渐暗,杜寒将李政、王函、徐铁匠、刘汉及几位擅长技术的人聚拢,着手安排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杜寒率先提出打造兵器的事宜,他绘了几幅草图,吩咐铁匠依据这些图案制作铠甲与头盔。
他并未沿用繁复的设计,而是采用了前后两片完整的钢板胸甲,与头盔一般,直接铸造成型。
然而,这要求极高的铸造技艺,即便铸好还需打磨边缘,模具是否能够合乎标准仍是未知数。
就钢材状况而言,这类胸甲约重十五斤,但其防护效能远胜过那些沉重许多的现行铠甲。
至于,杜寒拿出了一种完全区别于现有的设计,众人看见后均感惊异。
仅凭图纸,众人就能感受到此细长弯刀所散发的咄咄逼人气势。
众人都见识过倭刀,而这一款显然更具侵略性,且在凶狠中隐含着灵巧之意。
杜寒的这张草图绘制得极为详尽:弯刀全长一百零五厘米,刀刃长度为九十厘米,刀身宽度为三点五厘米,重量为三斤。
弯刀刀身自始至终保持均匀宽度,两侧各设一道深弧凹槽,刀尖如刺,刀背前端形成极为锐利的尖端,这种设计特别适用于刺击。
刀柄有两种样式,一种无护手,另一种则带有护手,握把依照手型设计以便于抓握。
握把末端设有一小孔,可系上一条刀绳,使用时套于手腕,以防弯刀脱落。
同样由于钢材的改进,弯刀无需再耗费精力进行锻造,只需铸坯打磨即可。
当将草图交付给许铁匠时,杜寒特意再次叮嘱道:“你铸造弯刀时务必严格按照尺寸进行,不可轻易改动刀的弧度与宽度。”
“属下明白,请百户放心。”
许铁匠接过草图,表面虽回应得不错,但心中却不以为然,刘汉等人也显得颇为随性。
他们皆为制刀老手,认为些许偏差并无大碍。
大明的制式为雁翎刀,尽管外形大致相同,但每位铁匠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有所差异,也未曾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