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这一次,刘汉的回答非常坚定。
\"好,这次你们要打造一种四轮马车,不是那种笨重的太平车,那东西毫无用处,我要你们造一种非常轻便的四轮马车!\"
刘汉等人再次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别说造过,连见都没见过轻便的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不都是那种笨重的太平车吗?
\"我再问你们一句,你们会做轴承吗?就是郭守敬装在简仪上的那种,装在车轴上能让车轮转动得更加顺畅。
\"
\"郭守敬?郭守敬是谁?轴承是什么东西?车轮上不都是装轴瓦吗?\"刘汉疑惑地看看两个同伴,却发现他们也是一脸茫然,显然都不知道杜寒提到的这个人是谁。
郭守敬曾是前朝一位技艺非凡的匠人,他创造了许多新奇发明,轴承便是其中之一。
轴承由精制的钢柱置于两层钢环间构成,当钢环转动时,钢柱随之旋转,操作便轻便许多。
杜寒本想称其为科学家,但转念改口称他为能工巧匠,他知道这些匠人可能并不理解科学家的概念。
尽管费力解释,三位匠户依旧一脸茫然。
就在杜寒暗自叹息之际,晚饭已准备妥当。
饭桌上,杜寒继续与匠户讨论轴承,却意外发现王函竟对简仪有所了解,且对简仪上的轴承技术如数家珍。
这一发现让杜寒欣喜若狂,立刻决定将实验室旁的一块空地拨给许铁匠作为匠户工作区,原住户另行安置,不过这也只是换个地方挖掘地坑罢了。
杜寒再次承诺,只要匠户能完成任务,必有重赏。
众人皆欢欣鼓舞。
李政更是笑容满面,因为杜寒早告诉他,无论哪个环节取得成绩,他的功劳簿上都会有记录。
庞宇等七人同样无异议,一心想着加紧训练,争取早日获奖。
俸禄方案也已确定:工匠及实验室人员月薪一两银子,与士兵相同;许铁匠和王函月薪五两,与队长持平;李政则定为月薪十两。
至于朝廷饷银,若发放则充作公费,无人反对,一是俸禄高于朝廷,二是朝廷从不按时发放饷银。
“多谢百户,多谢百户……”
刘汉等三名匠户激动不已,反复道谢。
世代为匠的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还能领俸禄。
杜寒提醒他们,赏罚分明,若有懈怠,不但无赏,还会受罚,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
匠户们纷纷起身保证,必定全力以赴。
杜寒再次让众人震惊,他提出要用铁范替代泥范铸炮,并且计划借助泥范制作铁范。
这个想法让刘汉等人坐立难安,他们从未听说铁范还能用来铸炮,更不知自己能否胜任这项任务。
“百户大人,我们只懂得泥模铸炮,铁模之事闻所未闻。
万一做不好,怕是要耽误您的大事啊。”刘汉战战兢兢地表达了忧虑,目光紧盯着杜寒的脸色。
杜寒安抚道:“凡事都有个摸索的过程,尽心尽力就好,即便失败也不会怪罪。
不过,若是懒散推诿,休怪我不讲情面。”匠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明白只要用心尽力,便不会轻易受罚。
次日晨后,匠户们被召集到新的营地,东西不多,很快便安置妥当。
原本居住于此的军户已迁走,他们虽未明言不满,却行动迟缓,心中怨气十足。
李政告知他们,若不能按时完工,口粮将减半,此话令军户愈发愤懑。
李政见状,挥鞭厉声警告:“右百户所不容闲人,给你们三天期限,完不成任务,全部滚蛋!”
听到这话,军户瑟瑟发抖,匠户亦心生忐忑。
杜寒就在不远处,毫无异议地旁观,这让他们意识到,若真无作为,李政绝非虚言。
在恐惧驱使下,所有人都加快了手脚,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杜寒与李政带着五百两银子拜见金启保,他对右屯储存的煤炭垂涎已久,而此事非曹变蛟所能决定,因此只能求助于金启保。
一番无实质意义的谈话后,杜寒随口询问是否能获得些许铁材,无论是生铁还是精铁都行。
金启保毫不犹豫地提供了两万斤生铁,并且对于煤炭供应也未作具体承诺,仅告知可随意取用,但仍特别叮嘱在运煤时不可太过张扬。
毕竟这些物资最终都会被运走,即使有所缺失,只需事后简单上报损失即可了结。
至于杜寒带来的银两,金启保亦毫不推辞,坦然接受。
杜寒对此感到惊讶,未曾想自己刚到明朝数日便已融入了贪腐官员的行列,肆意侵吞国库资源。
明朝每年为辽东战事筹集五六百万两白银,究竟有多少真正用于军事行动无人知晓,但各级官僚皆从中获利丰厚,就连身为低级军士的杜寒,刚与上级建立联系便已获益匪浅。
取财从来最易,集体共谋最为稳妥。
待匠户们准备完毕后,杜寒召集众人,分配接下来的任务。
一部分人负责烧制耐火砖,另一部分人烧制焦炭,还有几位铁匠被派去建炉制作各类工具,而几个擅长造车的木匠则在铁匠指导下依据杜寒的设计图打造一辆外形奇特的马车。
这些铁匠均有能力自行搭建小型炼铁炉,烧制耐火砖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明代民间早已掌握大规模烧制焦炭的技术,这一任务自然难不倒这些工匠。
至于建造小型熔铁炉及铁匠炉更是驾轻就熟,院内顿时热闹非凡。
然而木匠们却颇有微词,本以为是在造车,怎料竟由铁匠担任领头,虽心存不满,却无人胆敢质疑。
数日后,多堆耐火砖烧制完成,在杜寒的指导下,工匠们开始搭建炼钢炉。
看着挂在木板上的炼钢炉设计图,刘汉等铁匠心中满是疑虑。
他们曾参与建造日产千斤的小型炼铁炉,也见识过铁厂那种一次可产出上万斤生铁的巨大炉子,但从没见过如此怪异的设计。
不过,看过这张图纸后,他们基本确信杜寒确实懂得炼铁,而非空谈妄语。
因为图中的炼钢炉与铁厂的双室炒炼炉既有相似之处又别具特色,至少让人明白这东西的确能够炼铁。
针对工匠们的疑惑,杜寒拿起小木棍指着图纸耐心讲解。
那被称为蓄热反射炉,一种炼钢的设备,由炉基、炉底、炉墙、炉顶、投料口、钢水排出口、烟囱等部分组成,外部装有供风的大风箱。
由于焦炭与矿石并未直接接触,因此炼出的钢铁杂质极少。
炉子的关键在于这四条长烟囱,它们并排排列,两个用于送风,两个用于排烟,通过烟气预热进入炉膛的空气,实现气体与热风之间的热量交换。
这种方式既能节约燃料,又能显着提升炉膛内的温度,可达到约1700摄氏度……
杜寒刚说到此处,猛然意识到自己又说漏嘴了,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摄氏度是什么概念。
果真,工匠们彼此对视,脸上尽是疑惑之色,没人知道1700摄氏度究竟有多热,大家都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