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五百文钱,买谁心安?
杨富贵最终还是从村里那并不算丰裕的公账上,取了一两碎银。
沉甸甸的。
与其说是银子的分量,不如说是压在人心上的分量。
这笔钱,明面上是给了风家,作为刘杜鹃那条几乎不算数的命的“补偿”和“安葬费”。
实际上,是杨家村的族老们,用村里共有的钱,暂时压下了杨文柳带人行事不当、杨大宝失手杀人的烂摊子。
一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是小半年的嚼用。
但对于一个刚刚经历过驱逐风波,又眼看着黄曼曼家生意红火起来的杨家村来说,这笔钱的去向,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而且是带着浑浊泥沙的那种。
消息像长了翅膀,嗡嗡地传遍了杨家村的角角落落。
起初,是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给风家赔了一两银子!”
“啥?凭啥啊?那刘杜鹃本来就快死了!”
“还不是杨文柳他们搞出来的!现在要咱们全村人掏钱给他擦屁股?”
后来,议论声越来越大,矛头也渐渐清晰起来。
“要我说,这事儿根子在哪?还不是那黄曼曼!”
“对啊!要不是她跟风二流打那一架,风家至于被赶吗?不被赶,刘杜鹃能死吗?”
“就是!她家现在一天挣那么多钱,马车天天来拉货,咋不见她出来担着点?”
黄曼曼家门口,那辆来自福源镇聚贤楼的马车,成了新的焦点。
一开始,这油光水滑、套着健壮骡马的黑漆马车驶入泥土路的杨家村时,村民们是震撼的,是惊叹的,甚至带着几分敬畏。
乖乖,这得是多大的老板,才能用得起这样的车来拉货?
黄曼曼这丫头,是真有本事!
杨富贵这后老丈人,是真有福气!娶了个虽然脑子不好使但长得跟天仙似的黄翠莲不说,还白捡了个这么能挣钱的继女!
羡慕,嫉妒,在最初几天被马车的“高级感”压着。
但当这马车日复一日地准时出现,带走满满一车的年糕和臭豆腐,留下那诱人又独特的混合气味,和黄家院子里忙碌的身影时,那被压抑的嫉妒,就开始发酵、变质了。
尤其是现在,村里公账上少了一两银子,而这钱,在很多人看来,本该由那个日进斗金的黄曼曼来出!
凭什么她惹事,大家买单?
凭什么她吃肉,大家连汤都喝不着,还得倒贴?
“富贵家的,真是好手段啊!自己闷声发大财,让全村人给她填坑!”
“哼,我看那杨富贵也是乐在其中,当了村长,光给自家捞好处了!”
酸话,怪话,风言风语,像野草一样疯长。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杨家内部。
杨富贵家的院子里,钱多多和王秀华正带着杨有金、杨有福麻利地装着刚做好的糕点和打包好的臭豆腐。
黄曼曼让她们把东西都送到这边来,方便聚贤楼的马车直接装货,省得再跑一趟黄家那边的小院。
钱多多撇着嘴,手上动作不停,嘴里也没闲着。
“听见没?外面那些长舌妇,又在编排曼曼呢!”
她性子泼辣,藏不住话,尤其看不惯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王秀华默默地干活,眼帘低垂,像是没听见,但微微抿紧的嘴角,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她心里只觉得明明是黄曼曼的错,凭啥带着她一起骂啊?
全然忘记了,她也是既得利益者。
杨有金年轻气盛,忍不住回嘴:“多多,甭理她们!一群眼红的!”
“你呀,抱住我们肚子里的宝宝就行,当心气坏了身子,相公心疼~”
钱多多嗔怪的看着他。
杨有福还是那副闷葫芦的样子,只是叹了口气。
黄曼曼正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小本本,闻言脚步顿了顿,脸上没什么表情。
她早就预料到了。
人性本就如此。
见不得人好,尤其是身边的人,突然变得比自己好太多。
之前没出事,大家羡慕归羡慕,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现在出了刘杜鹃这档子事,正好给了那些心怀不满的人一个宣泄口。
杨二牛提着两桶刚打好的井水过来,他是除了杨富贵本家外,唯一直接从黄曼曼生意里赚到钱的外人——每天帮忙去镇上采购,还是日结20文让他家日子宽裕了不少。
他刚在村口听了一耳朵闲话,气得脸都红了。
“呸!那群人就是见不得曼曼好!”
“要不是曼曼收咱们的菜,咱们哪能多挣这份钱?”
“风家那是自找的!跟曼曼有啥关系?!”
立刻就有路过的村民阴阳怪气地接话:“哟,二牛,你当然帮着说话了,你可是得了实惠的!”
“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杨二牛气得想跟人理论,被黄曼曼淡淡地瞥了一眼。
他立刻闭上了嘴,只是胸膛还在起伏。
黄曼曼心里清楚,杨二牛的反驳,在这种时候,只会起到反效果,坐实他“得了好处才说话”的印象。
村民们的不满,根源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们没有直接受益,还要承担“风险”(公账损失),自然怨气冲天。
与此同时,村里的几位族老,也没闲着。
杨大爷、杨二爷、杨四爷、杨五爷,这几位除了杨三爷之外的杨家掌权者,私下里也聚到了一起。
地点就在杨大爷家。
“老三这事办得……唉!”杨大爷嘬了口旱烟,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文柳那孩子,太冲动了!大宝也是个憨的!”
杨四爷比较直接:“大哥,话不能这么说。文柳是听了老三的吩咐去赶人的,大宝也是跟着文柳去的。这责任,怎么算,也该老三家担大头!”
杨五爷点头附和:“是啊!凭什么让村里公中出钱?这不是让大家戳咱们杨家脊梁骨,说咱们处事不公,偏袒自家人吗?”
杨二爷慢悠悠地开口:“可老三那边……怕是不肯认啊。”
几位族老都沉默了。
杨三爷什么脾气,他们清楚得很。
护短,要面子。
让他自己掏钱赔偿因为他儿子间接导致的死亡?还要承认是他儿子的错?
难于登天!
这事,就这么僵持住了。
村里人怨黄曼曼。
族老们怨杨三爷。
杨三爷死活不肯松口。
眼看着,田里的稻子已经开始抽穗,绿油油的一片,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再过那么十天半个月,就该开镰收割了。
这个时空的野生稻长得就是快,仿佛憋着一股劲儿,要在这不算太平的世道里,赶紧成熟,填饱人们的肚子。
但村子里这股别扭的气氛,却让黄曼曼对丰收前的喜悦都淡了几分。
杨富贵作为村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既是黄曼曼的继父,又是杨家的族人,还得听族老们的。
这天晚上,杨富贵愁眉苦脸地把族老们的意思,以及村里的风言风语,都跟黄曼曼说了。
黄翠莲在一旁,虽然听不太懂,但也感觉到气氛不对,担忧地看着女儿。
黄小石和黄小丫也乖乖地坐着,不敢出声。
黄曼曼静静地听完,手里把玩着一支炭笔,在草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爹,你的意思是,大爷他们觉得,这一两银子,该三爷爷出,但三爷爷不肯,所以事情就僵着了?”
杨富贵点点头,叹气:“是啊。村里人又怨你……唉,爹知道这事不赖你,可……”
黄曼曼打断他:“爹,我知道。”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冷静。
“这一两银子,说到底,不是钱的问题,是人心的问题。”
“村里人怨我,是因为看着我家挣钱了,他们没份,心里不平衡,现在正好找到个由头。”
“族老们怨三爷爷,是因为这事确实是他儿子办砸了,理亏,而且动用公款,他们也怕担责任,失了威信。”
“三爷爷不肯出钱,是怕丢了面子,也怕开了这个头,以后啥事都赖他头上。”
她条理清晰地分析着,让杨富贵都愣住了,觉得女儿这脑子转得比他快多了。
“那……那咋办?”杨富贵下意识地问。
黄曼曼放下炭笔,站起身。
“爹,这事,我去解决。”
“你?”杨富贵不放心,“你去能行吗?那些族老……”
“放心吧,爹。”黄曼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去跟几位爷说道说道。”
第二天一早。
黄曼曼没带别人,就自己一个人,先去了杨大爷家。
杨大爷正坐在院子里编筐,看到黄曼曼来了,有些意外。
“曼丫头?你来有事?”
黄曼曼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大爷爷,我是为昨天那一两银子的事来的。”
杨大爷手上的动作一顿,抬眼看她。
黄曼曼不卑不亢,声音清晰:
“大爷爷,我知道,为刘杜鹃那事,村里出了钱,大家心里都不舒坦,几位爷爷也为难。”
“这事,源头确实跟我与风二流的冲突有关,虽说我是自保,但他毕竟因此受伤,才有了后面驱逐的事。”
“刘杜鹃死在咱们村里,还是在文柳叔带人执行族老决议的时候,这事,村里也不能完全说没干系。”
她顿了顿,观察着杨大爷的神色。
“三爷爷那边,想必也有他的难处,毕竟文柳叔也是为了维护村里的规矩。”
杨大爷没说话,只是眼神深了些,这丫头,说话倒是滴水不漏,把各方都提到了,却又没完全站哪一边。
黄曼曼继续说道:
“大爷爷,村里的和睦最重要。为了这一两银子,让大家心里都存着疙瘩,不值当。”
“我想了个法子,不知几位爷爷觉得可行不可行。”
“你说。”杨大爷来了兴趣。
“这一两银子,总共是一千文钱。”黄曼曼伸出手指,“我看不如这样,村里公中出一半,也就是五百文。毕竟事发在村里,也算是给外面一个交代,表示咱们杨家村处事有章法。”
“剩下那一半,五百文,由我黄曼曼个人来出。”
杨大爷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黄曼曼神色不变,继续道:
“我出的这五百文,算是了结当初我与风二流冲突引出的后续。也算是……给我自己买个心安。”
“这样一来,村里不用全担,大家心里的气顺一些。”
“我担了一半,也能堵住一部分人的嘴,让他们知道,我黄曼曼不是只顾着挣钱,不管村里事的人。”
“至于三爷爷那边……他虽然没出钱,但村里和我各担一半,也算给了他台阶下,全了族老们的面子。”
“最重要的是,这样处理,能让风家知道,咱们杨家村不是好讹诈的软柿子,但也并非不讲一点人情道理。以后,他们或许能安分些。”
一番话说下来,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把各方的脸面、利益、情绪都考虑到了。
既显得她顾全大局,又透着一股子精明和担当。
杨大爷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大,却心思缜密、说话老练的丫头,沉默了半晌。
他不得不承认,这法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比让杨三爷出钱可行,比让村里全担更能平息怨气,也比让黄曼曼全出更合乎情理(毕竟人不是她直接弄死的)。
“你这丫头……”杨大爷最终缓缓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去跟老二、老四、老五他们说一声,他们应该没意见。至于老三那边……哼,他也该知足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杨富贵宣布,赔给风家的一两银子,由村里和黄曼曼各出一半时,村里的风言风语,果然小了很多。
虽然还是有人酸溜溜地说黄曼曼“拿钱买名声”,但更多的人,觉得这处理方式“还算公道”。
毕竟,黄曼曼确实拿出了真金白银——足足五百文!
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不少人心里那点不平衡,被这实实在在的五百文给压下去了一些。
至少,她没有完全置身事外。
而族老们,也松了口气。
杨三爷那边,虽然还是黑着脸,但也没再说什么。毕竟不用他掏钱,面子也算保住了。
黄曼曼平静地将五百文铜钱交到杨富贵手里,让他入了公账。
钱多多看着,忍不住小声嘀咕:“曼曼,你这……也太便宜他们了!明明不关你的事!”
黄曼曼只是淡淡一笑,没解释。
五百文,买个耳根清净,买个暂时安稳的营商环境,值了。
再说了,黄曼曼现在一天两项营生,每天都有小三两银子进账,何苦在乎这些。
而且,这也能让村里人,尤其是那些潜在的眼红者,稍微掂量掂量。
她黄曼曼,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也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她有能力挣钱,也有魄力花钱解决麻烦。
院子里,臭豆腐的“香气”依旧飘散。
黄曼曼抬头看了看天色,又望向村外那片即将成熟的稻田。
风波,暂时平息了。
但她知道,只要风家人还在村里一天,只要她的生意越做越大,麻烦就不会真正停止。
这一两银子,买断了刘杜鹃的“价值”,也暂时压住了村里的矛盾。
可风家那对老东西,还有那个挨了打却因祸得福没被赶走的风二流,真的会就此罢休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