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到镇上的时候,天色刚蒙蒙亮。
沈继业将沈淮送到学堂门口,叮嘱道,“要认真听课,跟班里的同窗好好相处,晚上爹再来接你。”
“知道啦!”
沈继业似乎不放心,一直在门口张望,直到沈淮的身影消失不见,他才转身去牵牛车。
沈淮还没进教室,就听到郎朗书声。
梁管家见他来了,直接带去教室,并告知沈淮,新班一共四个学生,然后就走了。
教室不大,一共摆了四张桌子,分成两排,其中有三张桌子已经坐人了,只有最后一张是空着的。
三人见沈淮进来,都好奇的看着他。
沈淮也看着他们。
三人都是一副读书郎的打扮,头顶还包着一块方巾。
其中有一个显眼包,穿着一身红色绸面衣裳,头戴同色系纶巾,一看就知道是富户家的孩子。
另外两个,一个长得很壮实,一个白皙清瘦。
“三位同窗好,我叫沈淮,今年五岁,是万秀村的。”沈淮大大方方的自我介绍后,朝后排的空桌走去。
“我叫李景舟。”前排的清瘦男孩转身面向沈淮,“万秀村我知道,离镇上挺远的,你是走路过来的吗?”
李景舟看起来很瘦,但是眼睛却很灵动。
此刻正好奇的盯着沈淮看。
“我是坐牛车过来的,出门的时候,天都还没亮呢。”沈淮说着,看向其他两人,“你们都是镇上的吗,来这么早。”
“我们三个都是镇上的。”李景舟指着显眼包,“他叫江铭,福满楼的江掌柜是他爷爷。”
原来是福满楼的小东家,难怪穿的这么富贵张扬。
江铭傲娇的扬起下巴,,“你们以后要是去福满楼吃饭,就说是本少爷的同窗,我爷爷肯定给你们优惠。”
“你们要是去我家买肉,我也叫我爹给你们便宜点。”壮实男娃一边说一边挤出憨憨的笑容,“我叫钱程,今年六岁了。”
原来是钱氏肉铺家的孩子,长得怪敦实的 。
“那你家是做什么的呀?”沈淮看向李景舟。
“他家是开书肆的。”江铭先一步开口,眼睛也看着李景舟,“我跟钱程都优惠了,你不给我们优惠吗?”
李景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我得回去问问我爹。”
江铭‘切’了一声,然后问沈淮,“你呢,你家是干什么的?”
“我家里是种田的。”
“我家也种田,那你家有牛吗?”
“有两头。”
“那你家也挺有钱的嘛。”
沈淮愣了一下,然后看到李景舟和钱程赞同的点点头,十分认可江铭的说法。
在他们的认知里,家里有牛等于有钱。
沈淮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古代的小孩,真的挺早熟的。
在现代,只要不谈婚论嫁,一般很少问别人家是干什么的,就算是同班同宿舍四年的大学同学,你都不一定知道他爸妈是做什么的。
对于家里的情况,沈淮不想说太多。
因为他知道,放学回家,家长肯定会问他们今天的情况。
于是随意的说了两句,“福满楼的雪花糕挺好吃的,我家送礼的时候,都会买几盒。”
见沈淮喜欢自家酒楼的糕点,江铭很高兴,“那我明天带一盒过来给你们。”
李景舟和钱程一阵欢呼。
四人也开始熟悉起来。
正当几人闹成一团的时候,外面传来清脆的铃声,紧接着,小魏夫子穿着一身白灰色儒生长衫走进教室。
几人连忙坐好,尤其是江铭和李景舟,身子坐的板正。
沈淮起身问好,“夫子早安。”
小魏夫子点点头,抬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走到讲台中央,“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吧?”
沈淮四人点点头。
似乎是为了检验真假,小魏夫子当场点名,直到四个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另外三个同窗的名字,才进入今天的正题——晨读。
四个新生的进度差不多,都是刚学完三字经。
小魏夫子开口,“拿出你们的《三字经》,翻开第一页,从‘人之初’开始,我读两句,你们就跟着读两句。”
起初,大家的节奏还有点乱,直到读了四五段后,才慢慢统一节奏。
小魏夫子领大家读一遍全文后,就让沈淮几人试着自己读一遍。
前半部分相对比较容易,大家读的很顺畅,到了后半部分,问题就出来了,不是钱程读错行就是江铭跟不上。
沈淮和李景舟功底好,从头到尾读的很顺畅。
小魏夫子将两人的表现看在眼里,暗自满意的点点头,对于出错的钱程和江铭也没有责骂,而是说道,“读的不好,说明你们还没把全文背熟,多读几遍自然就顺畅了。”
沈淮几人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接着,小魏夫子又让沈淮四人读了两遍,结束晨后,给他们一刻钟的吃东西时间。
四人很快被梁管家带去饭堂。
饭桌上,已经打好四碗豆腐花。
“早饭和午饭都在这里吃,时间到了,你们自己过来就行。”说完,梁管家又离开了。
沈淮见他们都不动,率先拿了一碗。
豆腐花很嫩,里面的豆味很浓,而且是咸口的,他吃的有些不习惯。
“沈淮,好吃吗?”江铭问道。
沈淮开口,“没有糖,是咸味的,你试试就知道了。”
“我喜欢吃咸味的。”钱程捧起碗就大口吃起来,然后还点评道,“挺好吃的,就是只有一碗,有点不够吃。”
他饭量大,在家都是三碗起步。
“那我分你一点。”李景舟不是很爱吃咸口的,干脆把自己的豆腐花分一半给钱程。
江铭吃了两口觉得不好吃,问沈淮道,“你够吃吗?我可以你分一点。”
沈淮婉拒,“我够吃了,你给钱程吧。”
钱程饭量大,吃完两个小伙伴分的豆腐花,还是觉得肚子空空的,没吃饱,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上课的时候,小魏夫子又让几人把《三字经》读两遍,然后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一字一句的讲解意思。
每讲解完两句,他又让沈淮四人把原句读两遍,接着再解释一遍意思,才学下两句。
学完下两句,小魏夫子又提问前面学的内容,直到学生都记住了,才会进入下一段,如此往复。
新生入学第一课,小魏夫子也不会讲很多,解释了八句之后,就去隔壁的启蒙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