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肥,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不会出现不够的情况。”
黄氏觉得儿子小小年纪就爱操心,“猪粪,牛粪,鸡粪,烧火留下的土灰,这些我们都是放在一起沤的。
时不时的也会烧些杂草,混在肥堆里,除了这些,稻草也能沤肥,就是麻烦些。”
沈淮好奇,“稻草怎么用?”
“一般是剁碎了,跟新鲜的粪一起沤;要么放在水泡一整个冬天,来年春耕,把它们踩烂了撒到田里,耙田之后就能插秧了。”
黄氏刚说完,林氏就接上,“稻草可以编成床席,还能编成凳子。
我们家没有,你四爷爷家每年都会编几个,他们家门口那些又圆又矮的墩子,就是稻草编的。”
这个沈淮见过,但没注意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原来是稻草编的。
稻草编成的凳子,最后的成品看手艺
“奶奶,那凳子坐着挺舒服的,明年你给我编两个呗。”
林氏终于抬头,“你四爷爷家应该还有稻草,等忙完了我去问问,到时候给你编一个。”
沈淮很高兴,“谢谢奶奶,奶奶真好。”
“戴好帽子,别着凉了。”黄氏见他帽子歪了,提醒道。
沈淮扶正帽子,接着又问,“爹,你什么时候插桐树条呀,我可以去帮你浇水。”
沈家每年都会留些桐果育苗,但今年沈继业还没开始。
沈淮故意提这个,是为了提醒沈继业,至于沈继业是否要尝试扦插育苗,沈淮也无法确定。
他能做的,就是提醒。
“你小子怎么这么爱操心呢?”沈继业忍不住瞟了他一眼,“当心长不高。”
“我这样的,总比好吃懒做的强吧?”沈淮眨眨眼,“爹,行不行,你给个准话。”
“开春了才能就开始,到时候你别喊累就行。”
“不会的,我可不是那样的人。”沈淮感觉到亲爹开始烦了,便跑到爷爷身边。
隔代亲,沈七刀对沈淮的耐心,远比沈继业这个亲爹好。
凡是他知道的,都会说出来,尽量满足孙子的求知欲。
说累了,才支开沈淮,“三郎,你去看下牛,顺便把它们赶到这边来。”
“好滴!”
直到沈淮走远,沈继业才忍不住吐槽道,“爹,我小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子的,但凡我反应慢点,你就很凶。
我那时候,可没少挨你揍。”
“三郎比聪明你怎么不说?”沈七刀丢一记白眼过去,“三郎机灵,记性又好,一说就明白,你当时要是也这样,我能揍你?”
得!
隔代亲!
他总不能嫉妒自己的儿子吧。
田间空旷,声音传的也远,刚走到河边的沈淮,听到了父亲和爷爷的对话,忍不住偷乐。
没想到,亲爹小时候经常挨揍,想想那个画面,他就觉得非常好玩。
把牛赶到上游后,沈淮跟在黄氏后面学间苗。
十亩菜田,一家人忙了七八天才忙完。
这时候,下雨了。
气温骤然下降,沈家开始烤火,炭盆十二时辰没停过。
便是夜里,房间里也会放上一盆,不至于让大家冷得睡不着。
这期间,林氏给沈淮编了一个稻草凳子,沈月和沈杏见了十分眼馋,也嚷着要一个。
林氏禁不住缠,也给她们姐妹编了一个。
烤火的时候,沈月和沈杏坐在草凳上,一边做针线活,黄氏和林氏交换着织布、制作新年衣裳。
进入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天气越来越冷。
清晨推开门,看到的是白茫茫的大雾,村道两侧的房子,隐在雾中,只能隐约看到屋顶的轮廓。
出太阳还好,雾气会渐渐散开,若是阴雨天,那些雾会一直缭绕在山头,久久不散。
到了晚上,气温就会很低,夜里怎么睡,脚都是冰冰的。
这种天气,衣服也很难干,放在屋檐下晾七八天了,还能拧出水滴来。
让人头疼的是,它还会散发一股霉味。
所以,除了外出干活的衣物,沈家很少在这种天气洗衣服。
这种天气也不适合外出干活,大家窝在家里烤火。
眼下时间宽裕,沈淮跟着沈继业学《三字经》,上茅厕的时候,会偷偷溜到鸡圈后方,查看桐油果的培育情况。
他在鸡圈后方,开了半平米的地,埋下三十多颗桐油果实,已经有十几天了。
最近天气冷,他总是忍不住过来看两眼。
结果被沈七刀发现了。
秉承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沈淮选择老实交代,本以为会挨一顿训,谁知沈七刀说了一句“没那么容易的”就走了。
后来,全家都知道了。
没人说他浪费,也没人阻止他,似乎是默认了他的行为。
见大家没反应,沈淮胆子就大起来,利用烂菜叶,捣鼓了两桶有机肥。
制作的时候,沈月和沈杏都来帮忙,沈七刀等人看见了,以为他们在玩泥巴,就由着她们姐弟了。
腊八这天,沈淮半夜被冻醒了两次,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下霜了。
后院的水桶上,凝着一层薄透的冰片,刷牙的时候,冷水冻得牙齿打颤。
当天,林氏去镇上卖鸡蛋,顺道买酒买肉回来,请沈家大房、二房、四房来家里吃饭。
不到傍晚,三房的人陆陆续续过来,男的坐在堂屋烤火唠嗑,女眷则到灶房帮忙。
沈淮跟在沈月和沈杏后面,上前一一跟堂伯和堂伯母们打招呼,最后才跟四房的沈杨和沈林到院子里玩。
这两个年岁跟他差不多,沈杨六岁,沈林四岁。
大房和二房的堂哥,都已经成亲,年龄相差太大,根本玩不到一块。
他们的儿女又还没满一岁,没办法交流。
至于四房还没出嫁的两位堂姐,已经被沈月和沈杏缠住。
“沈淮,听我爷爷说,你也要去镇上念书,是不是真的啊?”
沈杨一脸好奇的看着沈淮,一旁的沈林也看着沈淮,还一边吸溜着鼻子。
天气冷,两人裹的很严实,露出的脸,被冻的红扑扑的,说话的时候嘴巴还冒着白气。
“我要五岁才去,你什么时候去呀?”沈淮问。
“过完年我就要去镇上念书咯。”沈杨开心的又蹦又跳,“我们家还要买一头牛,到时候我就可以坐牛车去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