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七刀看着屋檐下堆满的桐果,内心充满豪情,“这几天大家辛苦了,明天休息一天,孩子奶奶记得买点肉回来,给大家打打牙祭。
你们瞧瞧三郎,都瘦了、黑了。”
“哈哈,三郎都快成黑三郎了。”沈杏捂着嘴巴,笑的很欢乐。
沈月也忍不住笑,“本来三郎是我们家最白的,现在跟我们一样黑了。”
林氏,“男娃子,黑点要什么紧?”
黄氏却是连忙安慰,“三郎别伤心哈,男娃这样身子才结实,不然冷天一到,风一吹就咳嗽,那可不成。”
“娘说的对,干活吃饭香香,身体棒棒。”
当晚,攒了好几天的鸡蛋,一下子被沈七刀抄了八个。
林氏刚嘀咕两句,沈七刀就理直气壮道,“这些鸡都造了半袋稻糠,不把那些蛋吃进肚子,三郎岂不是白干了?
心疼它们,还不如心疼咱们的肚子。”
林氏“……”
沈淮很想竖起大拇指,但又怕奶奶动手,只好忍着。
晚饭过后,大家坐在堂屋,一起剥桐果皮。
黄氏手很巧,三两下就剥得一个。
沈淮觉得很神奇,“娘,你怎么剥得那么快呀,教教我呗。”
结果,教了几次,他的速度依旧很慢。
“你力气小自然就慢,娘力气大,手速自然就快,不是因为你笨。”黄氏很会安慰人。
林氏接着说,“你看杏丫头,也没比你快多少,等明年你五岁了,肯定比现在快。”
沈淮:“……”
他年龄小,但没那么脆弱。
但是母上大人和奶奶的爱,他感受到了。
接下来,沈家开始下田整基肥,姐弟三人则留在家里晒桐油果、剥桐果皮。
在这期间,沈淮特意挑选出大而饱满的果粒,打算偷偷藏起来,然后再找机会育苗。
为什么是偷偷,因为桐果值钱,大人看见了,少不一顿训。
田里的活,沈家请了三个人,整了七八天就把基肥整完了,再晒两天,就可以播种。
等待的时间,正好可以去县城卖桐油果。
出发前,沈继业去村长家借了大杆秤,每称一次就用石子在地上计一次数,称完了再算总数。
“一共多少?”
大家都看着沈继业。
不等沈继业算完,旁边的沈淮率先报数,“一共三千五百七十二斤。”
沈月和沈杏发出‘哇’的声音。
黄氏见比去年还多,很是激动,“去年扣掉袋子的重量,刚好三千斤,今年的果实看着稀稀拉拉的,没想到竟比去年多几百斤。”
林氏也很高兴。
多几百斤,意味着多赚几百斤的钱。
沈七刀和沈继业的关注点不一样,两人齐刷刷的盯着沈淮,有意外、有震惊、还有不可思议。
他们知道沈淮聪明,没想到算数竟如此了得。
尤其是沈继业,内心震荡堪比地震。
因为儿子的数目是正确的。
沈淮一脸茫然,“爷爷,爹,你们怎么了?”
这么看着他,有点恐怖哈。
沈七刀看了沈继业一眼,不确定的问道,“三郎,你爹不是刚教你百数么,你是怎么会算千数的?”
“前晚聊天的时候,爹教的。”沈淮很快反应过来,“爹,你还记不记得我问过你,百数之后有什么?”
沈继业这才想起来,点头说道,“记得,我当时还跟你说,百数之后,是千数,千数之后是万数,万数之后是万万数。”
沈淮,“你还说,我们家的菜籽要是有一千斤,我们家就能卖多少钱,你还当着我的面算了一遍。”
沈七刀记得自己当时也在,“看一遍你就会了?”
语气充满不可思议。
沈淮点点头,还说,“又不难。”
适当的表现自己,家人才能坚定送他去念书的决心。
“哈哈,不难,真的不难。”沈七刀震惊之余,突然开怀大笑,“老二看见没,这就是区别。”
可是沈继业已经听不进去了。
他激动抱住沈淮,恨不得亲上两口以示内心的兴奋。
黄氏作为生母,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林氏也觉得,孙子这么聪明,就该是天生的读书人。
沈月和沈杏不懂大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但不妨碍她们知道,弟弟很聪明,而且不是一般的聪明。
“好了好了。”最后还是沈七刀率先淡定下来,“明儿还要去县城呢,老二赶紧把称还给村长,老二媳妇记得给三郎准备一套换洗衣物。”
黄氏知道公爹要带儿子去县城开开眼,高兴的去准备衣物。
沈月和沈杏很羡慕,却不敢开口。
不过沈淮很贴心,“大姐二姐,要是有机会,我帮你们看看县里的耳环和头花是什么样子的,下次你们去买就不会上当。”
姐妹俩这才有了笑容。
熄灯前,沈七刀严肃叮嘱,“这事你们别到处乱说,尤其是月丫头和杏丫头,别到处跟人吹牛。”
姐妹俩乖乖的点头,表示自己不敢。
“三郎以后也谦虚点,别这么直接,省得别人觉得你轻狂,小小年纪就遭人恨可不是什么好事。”
沈淮点头表示知道。
在这里,谦虚才是美德。
…
翌日,天还没亮,沈七刀和沈继业就起来装桐油果。
沈淮也被黄氏叫醒。
出发前,林氏往布袋里塞了好几个水煮鸡蛋,还有芭蕉叶包的饭团、水壶,生怕他们在路上饿到。
三千多斤桐油果,装了满满三个车。
多出来的那车,是沈继业向村长家借的,友情价五十文。
沈淮坐在牛车上,昏晕欲睡。
但是牛车颠簸,根本睡不着,天色又没亮,只能闭目养神。
三刻钟后,牛车进入龙溪镇。
这时,天色刚蒙蒙亮。
街上的铺子已经开门营业,有不少人出来买了东西,又脚步匆匆的离开;
经过集市的时候,吆喝声不断传来,那里摆着形形色色的摊子,市井气息非常浓厚。
然而,不到半刻钟,牛车已经出镇。
沈淮不禁傻眼,“没了?”
“屁大点的地方,你还想走多久?”沈七刀轻笑,“咱们镇,就两条街,主街这边,都是铺子,什么杂货铺、药铺、猪肉铺、医馆、酒楼都在这边;
集市那边主要是给散户摆摊用的,平时摆摊一天两文,集日收三文。”
主街这边的房屋,主要是土墙盖瓦和青砖盖房,当然了,盖茅草的也有,但相对较少。
集市那边就简陋很多,只是木头搭建的茅草棚,勉强能遮阳挡雨。
跟繁荣小镇的模样,完全不搭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