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心将想要说的话,在脑子里斟酌了一遍,然后开口。
“余庆这个人吧,很娇弱,容易受伤,特别是看见男同志的时候,不是这撞了,就是磕那了。
腿也软,走几步就喘不上来气,经常会有男军官扶着送回家。哦,还有,她性格比较脆弱,特别容易哭。甚至有的时候跟人打招,人家没听见,她都会哭。非说是人家讨厌她,不爱搭理她。
最严重的是,大院里的嫂子们,除了陈艳琴和她姐姐,没有军嫂喜欢她。但很奇怪,所有的男人们,却是相反的,对她的评价都很好不说,只要她有什么活,大家都抢着来帮她干。”
陈刚……
句句没说坏话,但是一句好话都没有。
不过,如果这个女人真是于心形容的这样,那她还真的挺可疑的。
“那依你看,余庆的生活作风有问题吗?”
于心沉默,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合适。
“你照实说就行。”陈刚看出于心的犹豫,补充道。
“陈旅长,曾经有五名军嫂来找过我,说余庆总是找她家男人帮忙,希望妇联能出面解决。但同志之间,本来就应该是互相帮助的,更何况余庆的男人还是因公殉职。如果妇联因为这样的事情出面,难免让人以为是思想龌龊,不团结分子。所以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的。”
陈刚明白了。
虽说没有证据,但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事,她也不会清白到哪去。
但过栽赃陷害的例子也不少,他需要眼见为实。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今天的谈话,希望你能保密。”
“是,我明白。”
等到于心走后,陈刚沉思一会儿。
想要钓到余庆很容易,她现在不是在打小清的主意吗?只要稍微给她创造点机会,她应该就能上钩。
只是如果情况属实,那他该怎么处理余庆?
把她撵出大院不管?明显不现实,毕竟是军嫂,就算不看她,也得看她六岁的儿子。
给她安排好以后的生活吧?她还真的不配。
一个在丈夫去世不到一年,便做出这么多给他抹黑的事情,又有什么资格去享受他给她带来的庇荫?
算了,他就不在这为难自己了,还是等事情出结果了,大家开会讨论吧。
而另一边,家属院的肖青予,在张延清出门后,再一次一头扎进了书房。
这两天因为余庆的事,她心里烦,几乎一个字都没写。这对于一个正在连载中的作者来说,多多少少有点不友好了。
对了,她的小说,已经在报纸上正式连载了,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下乡女知青的一生。
题材比较正面,所以报社那边得到了不少好评。
这也就意味着,她会被编辑不断地催稿。
肖青予正在为接下来的剧情抓头发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她本来就不通畅的思路。
她起身开门,还是上次送信的小兵。
“嫂子,有你的信,从报社那边寄来的。我怕你急用,就送过来了。”
“谢谢啦。”肖青予照例又给他塞了几块糖。
“嘿嘿,嫂子不用这么客气,这会儿正好我没什么事儿。”
“你也不用跟嫂子客气,别推辞了,快去忙吧。”
“好嘞,嫂子再见。”
“再见。”
肖青予拿着信回屋。
打开一看,这次有50元的稿费,另外还附带着编辑的信。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报社人手不够,很多外地现场发生的事情,都无法及时报道。所以现在除了征文之外,还接受各种各样的时事稿件。
如果肖青予有机会出门的话,所见所闻也可以整理成新闻稿,邮寄到报社。
肖青予有些心动。
她其实是有心到处走走看看的,但现在无论去哪里,都是需要介绍信的。但她并没有工作单位,这介绍信开起来,在填写理由方面,就会比较麻烦。
不过,如果她出门是为了寻找材料,能挂着报社的名义,那一切都会顺利很多。
肖青予拿出信纸,开始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想要一张记者证。并明确答复对方,自己所出的所有文章,都会邮寄到他们报社,不再像其他报社和编辑投稿。
做完了这一切,剩下的就是将信寄出去了,肖青予做事前习惯规划时间,正好一号的时候要去小屋放粮食,正好可以一起完成了。
晚上回来的时候,还可以跟嫂子们一起去看文艺汇演。
想到这,她还挺期待的,毕竟这个年代,实在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能够观看文工团的表演,已经是大多数人都羡慕不来的机会了。
这边,肖青予终于将自己哄好了,可是回到家的余庆,却是越想越气。
之前她跟其他男人们搞暧昧,大多就是为了得到点好处,但是只有对张延清,她是真心的。
毕竟,张延清的那张脸,真的很帅。
是那种让她看一眼就会心动的帅,可是,他却那么不识好歹,竟然让自己难堪!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两个侄子回来吃中午饭了。
她连忙起身走到厨房,将做好的饭菜端上桌。
“小明小智,快来吃饭吧。”
“好,谢谢小姨。”兄弟俩礼貌的道谢。但是态度却并不热络。
弟弟还好些,他还小,懂得少。
但是哥哥已经16岁了,正在上高中,结合最近同学中的传言,很多以前看不清的真相,现在也开始能摸到门路了。
他知道,小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柔。
因为妈妈要工作,他又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在生弟弟的时候,妈妈叫了小姨过来帮忙照顾。
开始的时候,他还很欢迎这个温柔又漂亮的小姨。
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了小姨扑在爸爸的怀里哭。虽然爸爸很快推开了,但她依旧没有停止对妈妈的控诉。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她还小,也不懂得照顾孩子,姐姐应该耐心教她,而不是对她大呼小叫。
那时候他才只有六岁,还真的以为是妈妈过分,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奇怪,小姨是妈妈的妹妹,她有事情为什么不跟妈妈说,而是跟爸爸说?
现在回想起来,才惊觉小姨其中的心思。
小明有些头疼。
因为这个小姨的缘故,很多同学都开始嘲笑他。看来得找个时间,跟妈妈好好说一下这个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