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如薄纱,浅浅覆在燕山脚下的残垣断壁上,枯草在石缝间瑟瑟低语,像地底亡魂的叹息。
昨夜的炸药焦臭尚未散尽,混着硫磺与土腥的刺鼻气息,在薄雾中沉沉盘桓。远处的鸟鸣清脆却疏离,仿佛连山野的生机也畏惧这片荒凉的禁地。
董文翊站在乱石堆旁,手中的绢帛已被汗水浸得微潮,满文“光绪三十四年,朕受困瀛台,知命不久,遗血脉于南,交忠臣护之,待龙脉归位,天皇再起”在晨光下泛着苍白的刺芒。
他的眼神沉如黑铁,腰间空荡的触感像一柄钝刀,反复剜着心头——清魂玉佩嵌在祭坛的画面如鬼魅缠身,那块自幼相伴的信物,如今成了封印风魂兽的祭品。
他低头摩挲绢帛,指尖掠过破损的边缘,低声道:“咸丰陵……水魂,真能解开这团迷雾?”声音低哑,透着疲惫与疑虑,像在叩问这片沉默的荒野。
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玉佩嵌入祭坛时那抹幽绿的光,家族的根仿佛随之一并葬入地底。
林瑶盘坐在一块平滑的残石上,泛黄的笔记摊在膝头,手指在纸页间划出一道道墨痕,试图拼凑昨夜的线索。
她的冲锋衣满是尘土,袖口磨得发白,额角一缕乱发被汗渍黏在脸上,晨光映出她眼底的疲色,但那双眸子仍如冰刃,锐利得能剖开迷雾。
她抬起头,目光锁在绢帛上,低声道:“咸丰陵在承德,避暑山庄以北。咸丰1861年崩于热河,陵墓仓促落成,地宫简陋却机关重重。”
她指着绢帛上的“龙脉归位”,语气沉稳,“乌尔图说清魂玉佩有九块,定东陵的风魂是第一锁,咸丰陵的水魂是第二。若龙脉真是清廷命脉的隐线,这条路才刚开始。”
她翻开笔记,指着一页潦草的图——祭坛的轮廓旁标注着满文符咒,低声道:“昨夜他说‘锁不住就得放’,像在暗示龙脉的守护者另有其人。”
她顿了顿,目光深邃,“乌尔图懂满文咒术,知晓玉佩的来历,他要么是守护者的后人,要么……在借咱们的手挖什么。”她的语气夹着试探,手指在“守护者”旁划了个墨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阿布都蹲在一旁,粗大的手抓着块干粮,咬得嘎吱作响,满嘴碎屑。他抹了把嘴,粗犷的脸上汗渍混着泥土,额头一道血痂暗红刺目——昨夜逃出密室时撞的。
他瞪了眼绢帛,瓮声瓮气道:“九块玉佩?那得挖到老子头发白!这破布条看着就不值俩钱,还不如弄点金银实在。”他拍了拍工兵铲,铲尖在地上划出一道浅痕,带起一撮湿土,语气里满是不屑,却掩不住眼底的好奇。
他斜了眼董文翊,低声道:“那乌尔图跑哪去了?救咱们一命就溜,像个鬼似的,邪乎得很。”他的声音粗砺,透着草原汉子的直愣,却隐隐夹着不安,像昨夜毒雾的刺鼻味还卡在喉头。
话音未落,乱石堆后传来一声轻响,像枯枝被踩断,又像石子滚落。
董文翊猛地回头,手电光撕开晨雾,照出一只破烂的木箱,箱板满是撬痕,散落着几根断裂的铁棍、一把锈蚀的短刀和一个老旧的军用指南针。
指南针的玻璃面裂纹纵横,指针歪斜地指向东北,像被摔过一遭。
他走过去,蹲下身捡起指南针,指尖摩挲着冰冷的边缘,低声道:“苏制军货,90年代盗墓贼的标配。”
他的声音压得低,眼神一沉,脑海中闪过昨夜树林里晃动的光柱和炸药的轰鸣,“黑市的人没走远,可能在埋伏。”
他站起身,手电光扫向树林,薄雾中隐约可见几道车辙,辙旁散落着几片焦黑的布条,像炸药包的残渣。
林瑶接过指南针,手指轻触裂缝,低声道:“苏制p-12型,军阀倒腾来的老货,准头差但耐摔。1995年,遵化抓过一拨文物贩子,用这玩意儿配土炸药和军用手电。”
她顿了顿,目光扫向树林深处,雾中几棵松树的枝条被压弯,像被重物碾过,“他们昨夜没追上,估计在外围布网,想堵咱们的路。”
她的声音冷静,透着警惕,手指攥紧笔记,指节泛白,像在推算敌方的棋路。她抬头看向董文翊,低声道:“咸丰陵是唯一的出路。乌尔图说那儿见,他不会无的放矢。”
阿布都站起身,拍了拍铲子上的泥,骂道:“埋伏?老子一铲子砸过去,看他们谁埋谁!”
他挥了挥铲子,粗壮的臂膀肌肉鼓起,像在给自己壮胆,但眼神闪过一丝犹豫,像昨夜毒雾的阴影还压在心头。他瞪了眼树林,低声道:“那乌尔图扔下咱们就跑,啥路数?”
董文翊没答,目光凝在树林深处,晨雾中草丛微微晃动,像风掠过,又像有人潜伏。他低声道:“乌尔图知道的比咱们多,昨夜没他,咱们早埋在密室了。”
他顿了顿,眼神复杂,“我不信他,但眼下只能听他的。”他的声音低沉,夹着矛盾的绳结——戒备与依赖交织,像勒在心口的索。他看向林瑶,低声道:“你说的守护者,靠谱吗?”
林瑶皱眉,低声道:“只是猜想。清陵的机关复杂,风魂兽、血符、毒雾……不是寻常盗墓贼能布下的。”
她翻开笔记,指着一页祭坛草图,旁边标注着满文符号,“满族萨满有守护龙脉的传统,乌尔图懂咒术,知玉佩秘密,像个知情人。但他藏得深,昨夜跑得快,可能有别的算盘。”
她顿了顿,手指在“守护者”旁划了个问号,目光深沉,“你的玉佩嵌在祭坛,像是钥匙,乌尔图可能在借咱们开锁。”
正说着,树林深处传来一声低鸣,像风刮过空洞的石缝,带着诡异的回响,低沉得似地底的喘息。
阿布都猛地站直,抄起铲子,低骂道:“啥玩意儿?”他瞪大眼,粗壮的身躯绷如铁塔,铲子在地上划出一道深痕,泥土翻飞。
董文翊侧耳细听,低声道:“风魂的余音。”他从怀里掏出一块拇指大小的碎石,边缘泛着幽绿的光,像玉佩的残片。
石面刻着半个模糊的“魂”字,刀痕仓促,晨光映得光晕颤动,似在回应那低鸣。他低声道:“昨夜祭坛塌了,这东西掉出来。”他举起残片,绿光在雾中如鬼火摇曳,空气中隐约弥漫出一股腥气,像血被唤醒。
林瑶凑近,手电光扫过残片,满文更显清晰,裂纹如蛛网蔓延。她低声道:“风魂残片……可能是玉佩的碎片,乌尔图说的九块之一。”
她摩挲着石面,指尖似触到一丝温热,低声道:“它在共鸣,像与龙脉的气息相连。”她抬头望向树林,低鸣渐强,夹着细密的沙沙声,像地底的血气在翻涌。
低鸣如潮,树林中薄雾翻滚,隐约凝出几道人影,形如满族萨满的怨魂,身形瘦削,衣衫褴褛,面目模糊。
他们的手臂在雾中伸展,像抓向虚空,又像指向东北,低语着听不清的咒语,血腥味随风弥散,刺得鼻腔发紧。
阿布都瞪大眼,低骂:“又来鬼东西?”他挥了挥铲子,试图驱散,却不防手中干粮被一股无形之力拽走,滚入草丛,转瞬不见。
他愣了愣,骂道:“他娘的,真邪门!”声音压得低,眼神闪过一丝惊惧,像昨夜毒雾的阴影再度爬上脊背。
董文翊盯着怨魂,低声道:“他们在指引。”他高举残片,绿光骤亮,如一团幽焰刺破晨雾。
怨魂似被光灼伤,发出一声低吟,身形扭曲,渐渐凝聚成一道模糊的箭头,指向东北——承德的方向。箭头在雾中颤动片刻,化作青烟散去,低鸣随之沉寂,只剩风吹枯草的沙沙声。
他低声道:“咸丰陵,水魂。”语气果断,眼神燃起一抹冷光,像抓住了迷雾中的丝缕。他低头凝视残片,绿光已暗,只剩微弱的余韵,似耗尽了灵气。
林瑶点头,低声道:“这些怨魂是风魂的残魄,因玉佩移除而显形,指引咱们去下一锁。”
她翻开笔记,在“咸丰陵”旁写下“水魂”,低声道:“龙脉的守护者,可能不只是乌尔图,还有这些血祭的魂魄。”
她看向董文翊,语气沉稳,“你的玉佩开了风魂锁,这残片是意外收获。水魂若有守护兽,恐怕更凶险。”
她顿了顿,低声道:“乌尔图昨夜说‘龙脉不归一人’,这话不对劲,像在暗示咱们只是棋子。”
阿布都捡起铲子,拍了拍胸口,低声道:“指引?老子才不信鬼话!”他瞪了眼树林,粗声道:“不过承德不远,挖就挖,看水魂比这鬼风强多少!”他的语气粗砺,透着莽汉的倔强,铲子扛在肩上,带出一声闷响。
就在此时,树林边缘亮起几道刺眼的车灯,薄雾被撕开一道道光缝,引擎的低吼如兽咆哮。
隐约传来一声粗哑的东北口音:“跑了?再找!炸药还有!”紧接着,一道陌生的洋人嗓音夹杂其中,低沉而急促:“Get the jade, now!”声音生硬,像掺了冰渣。
车灯闪烁间,雾中露出一辆破旧吉普,车身满是泥污,旁边的蒙面身影手握撬棍和短刀,步伐如猎犬嗅血。
其中一个高大的洋人身影格外扎眼,肩上扛着个粗制的炸药包,嘴里低咒着什么,语气急躁。
董文翊眯起眼,低声道:“洋人……英法文物猎人?”他收起残片,手指攥紧绢帛,脑海中闪过八国联军劫掠圆明园的史影,“他们也盯上了龙脉。”他的声音压得低,透着一抹冷意,像在掂量敌人的分量。
林瑶合上笔记,低声道:“黑市团伙勾搭了洋人,可能是冲着清魂玉佩的传说。”
她看向车灯,眼神一沉,“1890年代,英法探险队就觊觎清陵文物,龙脉的传闻在黑市炒得邪乎。他们带炸药,不只是抢,可能想毁证据。”她的语气冷静,手指在笔记上划出一道线,像在勾勒敌方的棋局。
阿布都瞪着车灯,低骂:“洋鬼子也来掺和?老子砸烂他们的车!”他挥了挥铲子,粗壮的身躯绷紧,却透着一丝底气不足,像昨夜的炸响还震在耳边。
董文翊皱眉,他看向车灯,雾中的光柱跳跃,像一张无形的网在收紧。他收起绢帛,转身朝山坡下走去,步伐沉稳如战鼓,低声道:“咸丰陵,水魂,咱们走。”
林瑶跟上,低声道:“水魂是第二锁,乌尔图的目的不明,黑市和洋人的威胁更近。”
她回头看了眼车灯,低声道:“他们不只是抢东西,可能知道龙脉的秘密。”她的声音压得低,眼神复杂,像在推算未来的每步棋。
阿布都扛起铲子,嘀咕道:“小心个屁,打不过就跑,老子还不信邪!”他大步跟上,粗犷的身影在雾中模糊,铲子晃了晃,带出一声闷响。
薄雾散去,晨光洒在残垣上,像一抹微弱的希望。远处,车灯的轰鸣渐近,夹着一句粗哑的咒骂:“炸药装好,堵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