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临时搭建的士兵聚集地,光线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昏暗且跳跃不定,四周弥漫着淡淡的硝烟气息,混杂着士兵们身上的汗味。
夏国锋环顾四周,看到战友们在战斗的间隙,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稍作休憩,调整状态,迎接随时可能再次打响的战斗。
不远处,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士兵,背靠着一堆沙袋,缓缓闭上双眼。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一天的激战让他体力和精神都濒临极限。
他微微仰起头,头靠在沙袋上,尽管周围人声嘈杂,他却仿佛已然置身于另一个安静的世界,抓紧这难得的片刻时间闭目养神,试图在短暂的休憩中恢复一些元气,好应对未知的下一场战斗。
而在另一边,一位老兵正全神贯注地检查着自己的武器和弹药。他双手稳稳地托着枪,眼神专注且坚定,仔细地查看每一个零件,轻轻擦拭着枪身,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他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膛线,随后又打开弹药袋,一颗一颗地数着子弹,将它们排列整齐,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他深知,在战场上,武器和弹药就是自己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还有几个精力稍显充沛的士兵,三人一组,勾肩搭背地结伴同行,打算去找些乐子放松放松。他们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谈笑着,声音爽朗而充满朝气。其中一个士兵还兴致勃勃地比划着,讲述着某个有趣的笑话,引得同伴们哈哈大笑,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
他们朝着营地边缘走去,或许是想去寻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玩几把纸牌,又或许是想在附近找点可以消遣的东西,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在这战场上,最安逸的还属运输兵了,在这辆巨大的运输卡车驾驶室里,只要把座椅放平,就能休息,还不用考虑风吹日晒雨淋。
在破晓时分,天际线被一抹柔和的淡金色点亮。
清晨,第一缕微光轻柔地穿透薄雾,给孟加拉湾畔的吉大港蒙上一层梦幻的纱。往常,这样的晨光是宁静与美好的预兆,可如今,吉大港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
港口处,一片嘈杂忙碌的景象。巨大的运输船稳稳停靠在岸边,船上的物资堆积如山,工人们在跳板上来回穿梭,将一箱箱战备物资从船上搬运进吉大港城中。
身着军装的工兵们分工明确,有的挥着锤子敲打着木板,有的搬运着建筑材料,一座座临时仓库在他们的努力下迅速搭建起来。起重机的长臂挥舞,发出沉闷的金属碰撞声,和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港口忙得热火朝天。
不远处的机场也已得到紧急修复。原本坑洼的跑道被填平,导航设施重新启用。停机坪上,已有几十架战斗机整齐停靠,机身在微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地勤人员们围绕着战斗机忙碌,检查着各项设备,补充弹药和燃油,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此时,随着前线战事的推进,印度士兵节节败退。在达卡这座重要的城市,局势愈发紧张。近六十多万印军士兵如同潮水般聚集于此,大量溃兵在这里寻求喘息与休整的机会,让达卡印军指挥部忙得焦头烂额。
对于印军来说,补给成了重中之重的难题。六十万士兵每日的口粮需求庞大,武器弹药的补充更是迫在眉睫。
然而,混乱的局面让一切雪上加霜。对溃兵没有合理的管理与安排,士兵们四处乱转,秩序荡然无存。
天空中,数千敌机日复一日地盘旋轰炸,尖锐的呼啸声和剧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英国顾问和军官们眼见局势失控,早就带头撤离,只留下印军独自面对困境。
自开战以来,林业军凭借出色的战术与顽强的战斗意志,一路高歌猛进,俘虏了十多万印军士兵。对于这些“免费的劳动力”,林业军当然不会浪费,直接将他们送回国内,参与挖矿、修路等基础建设工作。
很快,达卡这座城市在混乱中摇摇欲坠。由于指挥部高层的跑路,指挥系统彻底瘫痪。
留下的大量印军群龙无首,在铺天盖地的战斗机轰炸下,士兵们惊慌失措,军心大乱。
他们有的盲目逃窜,有的丢弃武器,大量印军开始毫无秩序地溃败,曾经看似坚固的防线在混乱与恐惧中瞬间瓦解 。
在波澜壮阔的军事编制体系中,392军作为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在国防战略布局里占据着关键位置。其下辖的351师,更是人才济济、作风硬朗,是392军手中的一柄利刃。
周卫国,这个名字在军事领域早有耳闻。成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顶尖军事院校,在校期间,他不仅理论课程成绩名列前茅,各项军事技能训练更是出类拔萃,无论是实弹射击时的百发百中,还是野外生存训练中的坚韧顽强,都让教官和同学们对他赞叹有加。
在德国留学回国的他,毕业后,周卫国投身军旅,从营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在多次实战任务中,他凭借冷静的头脑、果敢的决策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带领部下屡立战功。一次边境冲突中,面对敌方的猛烈进攻,周卫国临危不惧,巧妙运用地形优势,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击退敌人,守住了阵地,他也因此声名远扬。
凭借着这般出色的履历,周卫国在众多优秀军官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351师师长一职。
当任命的消息传来,351师全体官兵都对这位师长满怀期待,相信在周卫国的带领下,351师定能续写辉煌。
351师(人,2营\/步兵团)
辖师部、师部连、侦察营、通信营、2个步兵团、装甲炮兵团、装甲团、防空营、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