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百姓不会用来打仗。朱雄英正在发展科技,需要大量矿物,矿产资源对他来说很稀缺。有了这些从西方来的农奴后,他就让他们去挖矿了。
最后的效果倒是挺好的,大明朝从那边挖走了不少矿产。
不过嘛,那时候挖出来的矿藏虽然运了出来,但运输又出了问题。
东边和西边隔着老远,地形复杂得很,原本两个地方就没怎么联系过。后来靠海路连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晚的事了。
要是矿石运不回来,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大明朝的科技发展也就停在那里了。
就在大家犯愁的时候,朱雄英想了个法子——修铁路。
那时大明朝把沿线的国家都占了,就能让这些国家一起修铁路,每段都有国家负责。这样干得快,没多久铁路就修好了,大明朝得到了很多矿石,科技也跟着进步了。
不过打仗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对西方那些贵族来说,大明朝来可不太友好,把他们都给收拾了。但贵族们的生活习惯没改掉,什么活儿都不会干。
大明朝军队一来,他们就得干活,好多贵族女眷就撑不住了。
不过也有一些聪明伶俐的女眷,发现大明朝对普通百姓挺好,还欢迎外国姑娘。于是她们为了活下去跑到中原地区,很多进了青楼。
大明朝的京城是最热闹的地方,这种娱乐场所自然更多。
常茂特别喜欢皮肤白净、长相漂亮的女子,那些胡姬正好合了他的口味。所以他过去常常把时间花在这类事情上,但他身为朝廷忠臣,这种事自然不能大肆宣扬。
每次他都是偷偷摸摸地去,知道的人很少。后来被郭襄突然提到,让他老脸发红,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郭襄内力深厚,即使天色已晚,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她注意到常茂脸色的变化,见他装模作样,不禁冷哼一声。
朱雄英走在队伍中央,正笑着。郭襄问他笑什么,是不是也常出入烟花之地。
朱雄英摆手否认:“我笑的是你刚才叫我舅舅的事!”
郭襄顿时脸红:“我才没有!我是尊重长辈呢,我们现在是朋友!”
朱雄英忙点头说是。
郭襄稍感满意,又说既然这样,常茂是她的舅舅,也是自己的舅舅了。
朱雄英笑笑没多说,他知道郭襄是个矜持的姑娘,太逼急了怕她跑掉,以她的轻功,真要跑了可不好找。
其实两人认识也不算久,能接受叫常茂舅舅已经不错了,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朱雄英心里这么想,也就不再多言。
他本想解释下为何要在这交通不便的地方建房子,但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也就作罢了。
科技慢慢变好了,小汽车之类的也开始多起来了。那时候朱雄英心里老纳闷儿,为什么这儿好多房子都建得特别高啊!连自家的房子都在山顶上,每次回家都要爬好陡的坡。
以前没抽水机的时候,每天还得挑水,平时挑水也就忍了,可他家得从山脚把水挑到山顶,这事让他特别想不通。
朱雄英就问爸妈为什么非得这么折腾。结果爸妈的回答让他挺意外的。原来爸妈也知道住山顶不好,比平地辛苦多了,家里的活儿也都得爸妈扛着。
可为什么还坚持住山顶呢?说到底就是没办法呀。谁傻啊,要是有更好的选择早搬了。
其实是因为村里地太少啦。虽然不像何家村那样夸张,但南方山里大多数是丘陵,能种地的就那么点,还是梯田。
村里本来就缺地,为了活命,哪块地都不能浪费,更别说盖房子了。到了大宋这个世界也一样,进了何家村一看全是悬崖石头,连块像样的菜地农田都难找。
在这儿生活就够难的了,老百姓才不会浪费一丁点地呢,什么交通方便什么的根本顾不上。
朱雄英忽然想起前世的一些事,有点感慨,刚想开口讲讲道理,发现坡已经走完了,眼前一下子亮堂起来。
眼前突然冒出了无数火把,场面相当壮观。朱雄英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他知道,在普通百姓中很少能见到这么多火把,大家都很节俭,天还没黑就早早睡了。
所以,除了军队外,他平时很少见到灯火通明的地方。今天他们赶了一天路,深入深山老林,更是没遇到半个人影,四周一片漆黑,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
没想到现在又看见这么多火把,真是大起大落。朱雄英一时也没反应过来。
\"公子,这些人到底想干嘛?为什么要摆这么多火把?\"常茂皱眉问,显得很紧张,边说话边往后退了几步,警惕地四处张望。
听常茂这么一说,郭襄也紧张起来,也开始四下打量。
但她随即解释:\"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我之前来过这个村子,认识大部分村民,没发现什么异常。不然我怎么会放心让公子来这里?也许他们只是想用火把照明而已。\"
虽然郭襄觉得没什么危险,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四处查看,毕竟朱雄英是她带进村的,他的安全她得负责。万一出什么事,她可担不起责任。
看着紧张兮兮的常茂和郭襄,朱雄英笑了笑,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对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我又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
朱雄英说:“可这些火把的事,我只能担保了。”
他又补充道:“真没谁设下什么阴谋啊!”
常茂听了这话,有点迷惑地扭过头,疑惑地看着朱雄英:“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常茂接着问:“难不成你还有什么证据?”
朱雄英只是笑笑,没正面回答。
他突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知道夜盲症吧?”
常茂想了想说:“好像听说过。”
但他又摇头,“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
朱雄英赶紧解释起来:“夜盲症这事,在民间特别常见。”
“大家都晓得,老百姓都是早出晚归。”
他又说:“百姓们最勤快,为了多打粮食,可辛苦了。”
“不过,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来没见百姓晚上去田里干活?”
“这是为什么呢?”
常茂对此毫不在意,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问。
在他看来,晚上看不见不是挺正常的嘛!这可是千百年不变的自然规律啊。
为什么朱雄英要在这上面纠结?要是换个人,常茂早就忍不住吐槽了。
但面对朱雄英,他不敢造次。毕竟皇帝的威严摆在那里,哪怕他们此刻都隐了身份,常茂也不敢随便乱说话。
刚冒出个不该有的念头,他就立刻压下了。
其实,常茂没跟朱雄英顶嘴,不只是因为身份差距。他俩关系本就不差,朱雄英平时虽威严,但对常茂不错,两人还有血缘,感情自然深厚。平日小事朱雄英都不计较,所以常茂也没太往心里去。
就算是这样吧,有时候常茂没给朱雄英面子,朱雄英也不会太在意。常茂自己也不太会在乎。
实际上,常茂不愿意否定朱雄英,主要是因为他信任朱雄英。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江山,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朱雄英撑起来的。在朝中,朱雄英的地位非常高。
在常茂心里,朱雄英就像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好像没什么问题是朱雄英解决不了的。他坚信朱雄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所以当常茂突然听到朱雄英说了一个很基础的错误时,他有点反应不过来。他不知道这是朱雄英一时失误,还是另有深意。
考虑到这一点,常茂也不敢贸然开口,怕说错话了会很尴尬。
朱雄英他们也没急着往前走,看到那些火把后,停下来商量了一下。
朱雄英一直盯着前面的房子,等着常茂的回答。
可是等了很久,常茂都没接话。
朱雄英接着说:
“看来你对老百姓的生活理解还是有偏差啊!”
“其实最底层的老百姓为了活命,拼劲十足。只要有光亮,哪怕一点点,他们也会继续在田里干活。”
“我们都懂,十五的月亮很亮。要是天气好,那天的光确实够干重活的。一个月里,有十来天月光不错。”
“所以舅舅你的说法有问题。如果真是光线不好,那这些百姓每个月至少能干十个晚上的活。”
“但我们都知道,根本没人会在晚上种地。”
“那舅舅你说说,为什么呢?”
听到这话,常茂愣住了。
他本就是个武将,没在民间生活过,对农事也不熟悉。突然被问到这种问题,一时想不出好答案,只能站在原地发呆。
朱雄英没再追问常茂,而是自己开口解释起来:\"这事其实很简单。这叫夜盲症,好多老百姓都有这种毛病。天一黑,光线暗点,他们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舅舅,别以为自己没这病就觉得所有人都跟您一样,晚上还能看得清东西。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像瞎了一样,那感觉可不好受。\"
常茂听完立刻沉默了。他刚才心里想的就跟朱雄英说的一模一样。
被朱雄英点破后,常茂也挺不好意思的。本来就有点底气不足,现在更没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