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成所言,老二在封地确实做了不少荒唐事,可打仗时,却是个猛将。
若非他在那里驻守,异族恐怕早已侵入中原,百姓受的苦楚,比他带来的还要深重千倍万倍。
即便退一步讲,老二也是他的胞弟,握有重兵的亲王!
任谁胆敢这样对待自己的家人,都得付出代价!
面对朱元璋父子那几乎燃烧起来的眼神,换了旁人早崩溃了。
即便不知幕后之人,也得胡乱找个替罪羊,绝不敢轻易否认。
然而韩成却站了出来。
迎着这股足以凝结成形的杀气,韩成缓缓摇头道:“具体是谁下的手,我也无从知晓,只看到记录中提到三位老妇人。
有记载称,这三人是秦王府的旧人。”
秦王府的旧人?
朱元璋双目顿时如刀!
他立刻想要下令,将秦王府的宫女尽数处决!
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因为明白这么做毫无意义。
现在杀了这些宫女,日后秦王府仍需补充人手,根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显然,症结还是出在老二身上。
老二性格直爽,有些粗心大意,若有良师益友相伴,自能向善;但若沾染恶习,则易堕入歧途。
他缺乏**见解,极易受他人左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老二这类人。
从韩成先前透露的情况和老二之后的行为来看,如果他的缺点不改,即便他再杀害宫女,将来恐怕依旧难逃厄运,不会有善终。
“该死的!”
朱元璋憋了半天,才骂出这么一句。
“我常说,要对身边的人和气些,特别是那些侍奉你衣食住行的人。
春秋时,不是有个将军杀羊犒赏士兵,却独独忘了给驾驭战车的人分肉?
结果在战斗中,车夫故意将战车驶向敌阵,将军因此被俘。
别说春秋,三国也有类似的例子。
张飞若非酒后痛打士卒,事后仍让他们守护自己,结局又怎会如此?
平日里,我也以身作则,教导他们要善待他人。
别的不说,看看我对徐兴祖的态度吧?
可这蠢货倒好,学会了我的这一套?”
偏殿内,回荡着朱元璋恨铁不成钢的怒吼声。
“这般愚笨!不听规劝,中毒而亡,活该如此!”
太祖朱元璋勃然大怒。
若非刚刚责打了朱允炆,此刻他又恨不得立刻去找二皇子秦王,好好训诫一番,让他铭记教训。
朱元璋强忍着怒火,努力深吸了几口气,总算让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
吞了口唾沫,他看向韩成,开口问道:“那三皇子呢?他又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这种铁腕之人,在此时问出这句话,竟然有些难以启齿。
他也担忧三皇子会像二皇子那样,被人**暗害。
毕竟三皇子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事端。
当初三皇子赴任封地时,他怕他在外头不安全,特意派了徐兴祖随行,专司他的饮食。
谁知不久后,三皇子就与徐兴祖起了争执,甚至动手打了徐兴祖。
为此,他还严厉惩处了三皇子,将徐兴祖重新召回身边安慰安抚。
在这种情况下,三皇子遭遇类似二皇子的可能也不小。
“晋王朱棡并非被人**,自秦王之事后,大家行事都格外谨慎。
史书上记载,晋王是病逝的。”
韩成告知了他所了解的情况。
听到韩成这么说,朱元璋与朱标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虽同为亡故,因病而终与遭毒害毙命的差别却是极大,其中蕴含的意义相去甚远。
“那么,你知道老三到底患了什么病症离世的吗?”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
韩成沉思片刻后,无奈摇头,“不知,史册中并无明确记载,仅说明是病逝。陛下得知晋王仙逝的消息时,悲痛不已。”
在朱元璋众多子嗣里,最受钟爱的无疑是太子朱标,其次是早年的几位公子。
排行二三四的儿子们,才华横溢,实属佼佼者。
在这三人当中,朱元璋对老三格外挂念。
他的三儿子晋王,堪称文武兼备。
行事颇为出色,堪当大任。
因此,当得知三儿子同样因病而逝后,朱元璋内心十分沉重。
因病辞世!又一位因病而去!
为何这么多人都因病而亡呢?
朱元璋顿时感到胸中郁结,有仰天长啸的冲动。
就在这一瞬间,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韩成提及的大力推广医学发展的建议。
这件事确实很有必要着手实施。
而且必须尽快安排,加快进程。
这样一来,与推动医学进步密切相关的龙江宝船厂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医学必须大力进步,停滞不前绝对不行!
不说其他,光是自己的亲人因为疾病离世,就让人痛心疾首。
如果有医术精湛的大夫存在,或许家里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因为疾病而逝去了。
而且,要是老三还活着的话,老四想举兵,并取得那样的成就,恐怕没那么容易。
老三是当哥哥的,很强势。
老三和老四年龄相差不大,从小就爱较量,经常争斗。
从他们多次交锋的结果来看,老三通常能压制老四一头。
即便是在他们各自封地后,这种局面依然延续。
若不是老三英年早逝,老四想要攻入南京城,确实不容易。
不过,当他心中闪过这个念头后,很快又想起朱允炆那小子的各种手段。
要是老三没那么早就离开人世,估计这家伙会第一个针对老三。
以老三的性格和能力,多半不会就此罢休,会选择和老四一样的道路。
甚至老三和老四联手对抗朱允炆的可能性更高。
毕竟那小子一上来就把目标对准了所有的藩王。
老三和老四平时虽然斗得厉害,那是他们兄弟之间的私事。
一旦涉及他们的共同利益,面对共同敌人,他们联手的可能性极大。
关于坐稳江山之后的**人选,这显然是未来才会涉及的问题……
想到此处,朱元璋顿时觉得疲惫至极。
真想再去找朱允炆那个混账算账!
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人啊!
“你且说说,四哥是如何攻破南京,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的。
即便没有蓝玉那样的猛将,仅凭我留给允炆的那个富庶基业,也不该让四哥靠燕山卫的力量,就能与整个天下抗衡。
最后还被四哥攻破京城,连皇位都丢了!”
情绪稍稍平复的朱元璋,重新向韩成发问。
这也是他当前最不解之处。
就算是朱允炆这个混账不成器,行事荒唐,接连搞出一堆蠢事,让自己精心布局的力量白白浪费。
但有我留给他的雄厚根基,加上我对京城多年来的精心经营,四哥凭什么只凭燕山卫,就能夺取天下、攻陷京城呢?
在此之前,从无藩王成功的先例!
所有谋反的藩王,结局都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