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绝不像其他皇帝那样,对太子疑神疑鬼,甚至把太子当作最大的敌人,致使父子关系破裂。
他的弟弟们也对他这位兄长极为尊敬,绝不会为了皇位而骨肉相残。
他们虽是皇家子弟,却同样拥有寻常家庭的温暖。
然而谁能料到,这样的事最终还是发生在了他的家人身上!
老四与他的儿子允炆之间,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也是此刻他情绪如此激动的原因。
“昨天老四问你,他将来能否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是否能像霍去病那样立下赫赫战功,建功燕然,封侯狼居胥,你说他确实有这样的成就!”
既然他干出了如此大事,建立了这般丰功伟绩,怎么可能还会**,去抢夺允炆的皇位呢?!
朱标提出这个问题后,双眼紧紧地盯着韩成,期待他给出解答。
与此同时,那边的朱元璋虽因震惊而失神,但听到这句话后也立刻反应过来。
“没错!!”他重重拍了一下脑袋,看着韩成说道,“若非标儿提醒,我们差点就让你蒙混过去了!
老四既然已是大明的征北大将军,又怎么会**?更不会是永乐大帝了!”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迫切希望韩成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韩成摇了摇头说:“陛下,还有太子殿下,你们两位的想法似乎有些偏差。
谁规定做了大明的征北大将军就不能称帝呢?
这两件事难道不可以同时发生吗?”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
“你是说,老四先是当上大明的征北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然后因为势力壮大,遭允炆猜忌,于是起兵**?
还是说老四在封狼居胥之后,野心膨胀,率军南下进攻京城?”
朱标的声音微微发颤地问道。
他认为事情应该是如自己所推测的那样。
老四必定是在允炆登基为帝后,成为征北大将军。
当年父皇还在世时,麾下猛将如云,轮得到四哥当那个征北大将军吗?只有父皇离世,名将凋零后,四哥才坐上了这个位置。听罢朱标的话,朱元璋攥紧拳头,青筋毕露,目光死死瞪着韩成。他虽不愿接受这事实,但理智提醒他,这恐怕就是**。然而韩成却否定了,“不是这样的。”不是?父子俩都傻眼了。“那难道是父皇在世时,他就当上了征北大将军?”朱标难以置信地问。韩成再次摇头,“不是这样。”这一下把两人彻底搞糊涂了。既非在洪武年间,也非建文时期,那还能在哪段时间当上这个职位?“难道是他当了永乐帝以后,又回头干起了征北大将军?”朱标自己都觉得这话荒谬至极。世间哪会有这么奇怪的事?先登基再当将军,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韩成摇着头,最后这次却轻轻点了下头:“没错,他是在登基为帝之后,才担任征北大将军的。”
朱元璋与朱标听罢,顿时满脸疑惑。
这是什么状况?
居然真有这样的事情?
竟然是先当了皇帝,再当征北大将军?
“详细说来,燕王朱棣登基为永乐帝后,为了彻底清除北方草原上的部族势力,确保大明子孙不再受蛮族侵扰,发动了五次北伐,扩大了疆域,把北方蛮族打得节节败退。
而在他亲自领兵出征期间,会安排太子监国,负责稳定后方并管理全国事务。
因此后世有人调侃,说永乐大帝其实不是皇帝,而更像是他儿子的征北大将军。”
韩成向朱元璋父子讲述征北大将军的来历。
朱元璋父子听完后豁然开朗,之前觉得矛盾的地方,如今都迎刃而解。
原来老四就是这样的一个征北大将军!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万万没想到老四如此好战!
看来他确实适合做将军,不适合做皇帝。
看他这样子,哪怕误打误撞当上了皇帝,也藏不住他想当将军的本性。
身为**,却连续五次亲征,硬是把自己从皇帝变成了征北大将军!”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
朱标蹙眉道:“四弟向来不似这般好斗,怎的登基后竟如此好战?一次御驾亲征尚可理解,怎的连着来了五次?那些勋贵与顶级武将又在何处?”
这也是朱元璋心中的疑问。
面对父子俩的注视,韩成说道:“陛下寿至七十一岁,此为历代**中极少见的长寿。开国那批善战的老将,皆先于陛下辞世。
年轻一代里,蓝玉虽勇猛,但性情骄纵,且太子英年早逝。
在陛下健在时,蓝玉便已恃功自满。
特别是洪武二十一年,他率军北征,在捕鱼儿海重创北元残余势力,活捉北元皇帝之子地保奴及诸多公主、妃嫔、皇族数百人,另有官员三千多,俘虏总计近八万。
这一战,彻底摧毁了北元政权的组织架构。
此役过后,蓝玉名声大噪,成为洪武后期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将。
陛下对此甚是欢喜,曾拿他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然而,蓝玉虽有才,却缺乏自制力,与大将军徐达相较,差距实在太大。”
蓝玉凭借卓越的战功彰显自身实力后,原本就自负的性格愈发膨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他在府中豢养众多奴仆和义子,这些人倚仗他的权势肆意妄为,欺压良善。
蓝玉不仅对他们的行为放任自流,甚至予以袒护。例如,他在东昌强占田地时,有御史依例查访,却被他蛮横驱逐;又如,北征胜利回朝途中,因喜峰关守军未能及时开城迎接,他竟纵容部下强行攻入关内。
若非太子体弱多病,蓝玉这般跋扈或许尚可容忍,毕竟他是**留给太子的将领,且太子亦有能力制衡他。然而天妒英才,太子英年早逝,蓝玉却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收敛之意。
后来,皇帝命他前往西北领军作战,班师回朝后授予太子太傅之职,但他却对此不满,认为凭自己的功绩应获更高荣誉,如太师之位才相匹配。
最终,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举报蓝玉密谋**,此案牵连甚广,近一万五千人因此丧生。此事件被称为蓝玉案,与当时其他几起大案合称“洪武四大案”。
韩成的叙述,使朱标的脸色微微波动。
他想要开口说话,却又无从说起。
他从未料到,那位本应是舅舅的蓝玉,竟会有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