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猛猛地栽倒在地,面色惨白如纸,双眼紧闭不省人事。夫人王氏心急如焚,扑到他身边,双手用力摇晃,声音里满是惊恐:“相公!你这是怎么了?快醒醒!” 过了许久,薛猛缓缓睁开双眼,眼中满是绝望与悲怆,他艰难地开口:“方才家将传来消息,三弟闯下大祸,连累了父亲和兄长。如今朝廷派铁骑来捉拿我,你说我该何去何从?”
王氏攥紧丈夫的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公公一家都已被投入天牢,如今薛家只剩你一人。若你进京,必定性命难保。依我看,不如集结云南全部兵马,杀向长安,救出公婆和叔叔,除掉那昏庸的武后,另立新君!” 薛猛却缓缓摇头,神情哀伤又坚定:“夫人此言差矣!我上未能报答故主的知遇之恩,下不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我们薛家两代人,向来以忠良自居,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朝中张君左把持朝政,昔日的国公们大多隐退。一旦我们起兵,稍有不慎,‘反叛’之名坐实,落入他们的圈套,必将遗臭万年,万万不可啊!”
王氏眼眶通红,泪水夺眶而出:“可我们的孩儿薛蚪才三岁,难道也要跟着遭此劫难?” 薛猛望着妻子,咬了咬牙,沉声道:“我看家中的家将薛兴忠义可靠,我准备与他结拜为兄弟,将蚪儿过继给他,让他带着孩儿远走他乡,为薛家留下这一脉香火。” 薛兴扑通一声跪下,惶恐道:“老爷,小人实在不敢当!” 薛猛上前扶起他,转头唤来儿子:“蚪儿过来,快拜叔叔为父!”
安排妥当后,薛兴含泪拜别,抱着小薛蚪匆匆离开了云南,踏上了未知的逃亡之路。不久,报信的人传来消息,说朝廷的钦差已经到了。薛猛心如死灰,他走到庭院中,抽出佩剑,仰天长叹一声后自刎而亡。王氏看着丈夫的尸体,悲痛欲绝,哭喊着 “夫君”,一头撞向石阶,也随丈夫而去。
大刀王殿得知消息后进入府中查看,确认薛猛夫妇已死,心中暗自感慨:“何必如此执着,白白送了性命。” 他吩咐手下人将两人安葬,随后带兵返回长安,向武后禀报:“启禀陛下,薛猛自刎,他夫人也撞阶而死。” 武后听后,下旨道:“既然已死,便不再追究。”
另一边,姜通奉命来到雁门关,得到的消息却是:“薛强两个月前就不见了踪影。听说他去太行山进香,途中得知家中变故,便没有再回雁门关,往荒野逃去了。” 姜通无奈,只能回朝复命。
张君左又向武后上奏:“前年先帝要斩薛刚,结果他被人劫法场逃走,至今下落不明。臣以为,应在今晚四更时分,将薛丁山满门斩首,以绝后患。若消息走漏,必将酿成大祸!” 武后点头同意,下旨道:“命刑部何先速速斩杀薛氏一家,不得有误!” 何先领旨后,立刻着手准备,他先是命人打扫法场,又召集刽子手,随后前往大牢,将薛氏三百余口人捆绑起来,押往法场。法场四周,兵马层层围住,武三思和张君左也被派来监斩,当夜灯球火把齐明,将法场照得如同白昼。
刽子手们来到牢中,与禁子们商议:“薛家父子个个勇猛无比,就凭咱们,怎么绑得住他们?不如用苦肉计试试。” 众人都觉得此计可行。他们走进牢房,见到薛丁山后,齐刷刷地跪下,带着哭腔说道:“求千岁开恩!小人们家中都有父母妻儿,全靠我们养活啊!” 数百人不停磕头。薛丁山见状,苦笑着问:“是今夜朝廷要杀我们了吧?” 众人点头:“正是。”
薛勇听到这话,脸色大变,急忙喊道:“爹爹!不好了!今晚他们要杀我们全家!孩儿有话要说!” 薛丁山看着儿子,缓缓道:“你说吧。” 薛勇急切地说:“如今爹爹、三位母亲都在此,依孩儿之见,我们不如反出牢门,杀进皇宫,除掉武后,另立新君,不能就这样等死!”
薛丁山顿时大怒,呵斥道:“畜生!休得胡言!今日父死为忠,子死为孝,母死为节,家丁死为义,忠孝节义,我们薛家一门必须坚守!” 说完,他转头吩咐刽子手:“先把我绑起来!” 薛勇无奈,也只能束手就擒。三百余人就这样被绑着,走出监门,一步步走向法场。此时的法场,阴风阵阵,雾气弥漫,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即将蒙冤的忠良之辈悲鸣。
樊梨花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暗自思忖:“若我此时不救,更待何时?” 她口中念念有词,念起咒语。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千年古树都被连根拔起,法场众人被吹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武三思和张君左吓得脸色煞白,魂飞魄散,法场上的灯火也被吹灭。樊梨花趁机一抖身子,身上的绳索纷纷落下,她腾空而起,驾着祥云,准备救下薛家众人。
就在这时,黎山老母正在蒲团上打坐,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脸色骤变:“不好!徒弟梨花要救薛家,这可是违犯天条的大事!” 她急忙驾云赶到长安,看到樊梨花正在施法,连忙喊道:“徒弟!今日金童星归位乃是天命,你若救薛家,违抗御旨,必定会在斩仙亭遭受凌迟之刑!” 樊梨花见到师父,听了这番话,不敢违抗天命,只能跟着师父回山。
此时,八宝山连环洞的彭头老祖路过云端,看到一股冲天的杀气。他往下一看,得知是周天子要斩杀薛氏一家。老祖掐指一算,心中暗道:“薛家虽有此劫,但内有孤儿不该绝命,我且救他一救。” 他抬手一指,一道金光闪过,将薛家一位孤儿带回了山中。
风停之后,张君左清点人犯,发现樊梨花和薛蛟不见了踪影,担心再生变故,急忙传令开刀。刽子手们手起刀落,薛丁山一家就此被斩首。张君左向武后复命后,又上奏道:“薛强至今下落不明,薛刚也在逃亡,此二人留着必是后患。请陛下下令,画影图形,在各处张贴告示捉拿他们;同时,将威宁侯王府拆除,改为铁丘坟。” 武后准奏。张君左领旨后,将王府拆得片瓦不留,把薛丁山一家的尸首杂乱地埋在下面,又用生铁铸成馒头状覆盖其上,妄图让薛家永世不得翻身。好在薛家有个叫王六的家人混在工匠之中,他暗中将薛家人的尸首尽量摆放整齐,才让薛家众人走得稍微体面些。
随后,张君左又传下旨意:“天下文武官员,若有人能捉住薛强、薛刚并上报,封万户侯;若有藏匿不报者,与罪犯同罪!” 旨意一下,各处关津渡口严查过往行人,告示贴满大街小巷。铁丘坟四周,武三思派大刀王殿带三千人马守在左边,阔斧陈先带三千人马守在右边,还安排士兵日夜巡逻,他们认定薛刚定会来此上坟,只等他自投罗网。
再说说薛强,他没有回雁门关,而是打算前往西凉。一日,他行至八叉山,突然一阵锣响,无数喽罗从林中窜出,拦住去路索要买路钱。薛强毫不畏惧,挥枪厮杀,将喽罗们打得大败。喽罗慌忙上山报信:“大王!山下有一人经过,十分厉害,我们的头目都被他打败了!” 八叉山的大王朱林听闻,勃然大怒,他跨上高马,手提大刀,带着一众喽罗冲下山来。
薛强见朱林红面长须,气势汹汹,便知来者不善,二话不说,挺枪便刺。朱林举刀相迎,两人刀来枪往,激战三十回合。朱林渐渐招架不住,正想拨马回山,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娇喝:“爹爹,孩儿来也!” 薛强转头一看,只见一员女将英姿飒爽,容貌出众。他暂时放下朱林,挺枪迎战女将。没打几个回合,女将抛出红锦索,薛强躲避不及,被当场擒住,带回山中。
朱林等人将薛强绑住,询问他的身份。薛强昂头说道:“我乃两辽王四子,原任雁门关总兵薛强!” 朱林大惊失色,连忙下阶亲自解开绳索,将薛强扶上聚义亭,跪地便拜:“不知是爵主,多有冒犯,还请恕罪!” 薛强连忙将他扶起,两人一番交谈。原来,这金镖公主是圣母娘娘的徒弟,她的师父曾说过她与薛强有姻缘之分。当晚,两人便成了亲。此后,他们在山中招兵买马,储备粮草,立志为家人报仇雪恨。
而在天雄山的薛刚,听闻雄霸到来,连忙与伍雄上前迎接。雄霸见到薛刚,怒目圆睁,大声斥责:“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犯下弥天大罪,连累父母兄嫂满门被斩!如今四处都在捉拿你,你却还蒙在鼓里,天下最不孝的人就是你!” 薛刚听了这番话,只觉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许久,他才悠悠转醒,放声大哭。伍雄赶忙上前安慰:“事已至此,哭也没用,咱们得赶紧商量报仇的办法!” 薛刚哽咽着说:“我等不及了!我一定要先去长安,祭扫父母!” 伍雄和雄霸再三阻拦,却拦不住薛刚的决心。
薛刚拜别二人后踏上旅途,一路上,他看到各处关津、村庄都张贴着捉拿他的榜文。无奈之下,他只能白天躲起来,夜晚赶路。好不容易来到潼关,城门却还未开。他只好来到相国寺,见到当家和尚梁乘。梁乘认出他是薛刚,惊讶道:“三爷胆子太大了!您看看,到处都在抓你,这长安,您怎么进得去?不如先在寺中住下,等有机会再说。” 薛刚心急如焚,竟因此急出病来。
一日,小和尚来报,说魏相到寺中上香。梁乘连忙出去迎接,摆斋招待。席间,说起薛丁山蒙冤而死,魏相忍不住落下泪来。梁乘又说:“三爷为了此事,一心想进长安,却苦于没有办法。” 薛刚在一旁急切道:“孙儿别的不怕,就怕进不了长安,只要进了长安,我就什么都不怕!” 魏相低头沉思片刻,说道:“侄孙,你若真想进长安,就躲在我的轿子里,或许能行。” 薛刚大喜,连忙拜谢。
魏相回到府中,等四下无人,唤出薛刚,又为他准备好三牲祭礼。薛刚将一条铁棍当作扁担,挑着祭品,准备出发。魏相再三叮嘱:“你祭完父母,千万不能回我府上,速速出城!一旦被人发现,性命难保!” 薛刚拜谢后,挑起祭品,趁着夜色,朝着铁丘坟走去。来到坟前,想起家人的遭遇,他悲痛欲绝。为了不被发现,他打死更夫,扭断门锁,走进栅门,用石板顶住门,在坟前摆好祭品,开始祭奠。这便是 “一祭铁丘坟”。而此时,外面守坟的兵将已经听到动静,他们能否成功捉拿薛刚?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