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节愍太子庙乐章之三
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嘉荐有典,至诚莫骞。
画梁云亘,雕俎星连。
乐器周列,礼容备宣。
依稀如在,若未宾天。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骞:qiān
? 亘:gèn
注释
? 嘉荐:指隆重的祭祀。
? 有典:按照礼仪进行。
? 至诚:内心的敬意。
? 莫骞:没有缺失,至高无上。
? 云亘:像云一样连绵不断。
? 雕俎:精美的祭器。
? 周列:摆放整齐。
? 礼容:庄重的仪容。
? 备宣:充分地展现。
? 宾天:指太子去世。
译文
隆重的祭祀遵循着礼仪典章,人们内心的至诚之情至高无上。庙宇中彩绘的屋梁如云彩般连绵,精美的祭器像星星一样排列整齐。各种乐器环绕陈列,庄重的礼仪和仪容得以充分展现。在这祭祀的氛围中,仿佛太子还依然存在,就好像他未曾离开人世一般。
大唐盛世,礼仪之邦,祭祀活动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承载着人们对先辈的缅怀追思、对神灵的敬畏尊崇,以及对家国延续繁荣的祈愿。《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这首诗,宛如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将唐代祭祀节愍太子的庄严场景生动呈现,字里行间浸透了那个时代对太子的敬重和对祭祀传统的恪守,让我们得以一窥唐代祭祀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嘉荐有典,至诚莫骞”,诗篇开篇,便以一种郑重其事的口吻,奠定了整首诗庄重肃穆的基调。“嘉荐有典”,所谓“嘉荐”,指的是祭祀时献上的精美祭品,这些祭品皆是经过精心挑选与准备,每一样都蕴含着对祭祀对象的敬意。而“有典”则表明,整个祭祀过程严格遵循着古老的礼仪规范,从祭品的种类、摆放的位置,到祭祀的流程、参与者的言行,无一不有章可循,体现出祭祀仪式的隆重与规范。这不仅是对古礼的传承,更是对太子崇高地位的彰显。“至诚莫骞”,则着重强调了祭祀者内心的至诚之意。在这场祭祀中,参与者们怀着对太子的深深崇敬,将自己最诚挚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这份赤诚之心坚定不移,绝无丝毫懈怠与虚假。在唐代,祭祀是人们与先辈、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内心的至诚是祭祀的灵魂所在,只有怀着最纯粹的敬意,才能得到先辈的庇佑与神灵的眷顾。此联短短八字,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唐代祭祀文化对礼仪规范和内心诚意的极致追求。
“画梁云亘,雕俎星连”,诗人的笔触在此转向对祭祀场所的细腻描绘,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而又庄重典雅的画面。“画梁云亘”,那祭祀庙宇的梁柱之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这些梁柱高耸入云,仿佛与天际的云朵相连,一眼望去,气势恢宏,尽显建筑的雄伟壮观。它们不仅支撑起了庙宇的屋顶,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而“雕俎星连”,则将镜头聚焦在祭祀用的祭器上。这些祭器经过精雕细琢,工艺精湛,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它们整齐地排列在祭祀台上,在光线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如同繁星点点,交相辉映。这些精美的祭器,不仅是祭祀仪式的必备之物,更是人们对太子敬意的物化体现,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祭祀场所更加庄严肃穆,充满了神圣的气息。通过对建筑和祭器的细致描写,诗人巧妙地展现了祭祀场所的华丽与庄严,让我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刻体会到人们对太子的崇敬之情。
“乐器周列,礼容备宣”,此联继续深入描绘祭祀仪式的细节,将目光投向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和礼仪环节。“乐器周列”,在祭祀现场的四周,各种乐器整齐地摆放着,它们种类繁多,有悠扬的丝竹乐器,有雄浑的金石乐器,每一件乐器都仿佛在等待着奏响的那一刻,为祭祀仪式增添庄重的氛围。在古代祭祀中,音乐被视为沟通人神的桥梁,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出的乐章,既能表达人们对先辈的思念之情,又能传递对神灵的敬畏之心。而“礼容备宣”,则着重描述了祭祀者们的礼仪姿态。他们身着盛装,仪态端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了精心的训练,严格遵循着祭祀礼仪的规范。从进献祭品的动作,到行礼叩拜的姿势,无一不展现出庄重与肃穆。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是对祭祀仪式的尊重,更是对太子的深切缅怀与敬意的表达。此联通过对乐器和礼仪的生动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严,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中音乐与礼仪的独特魅力。
“依稀如在,若未宾天”,诗的最后,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以一种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触,表达了对太子的深切思念。“依稀如在”,在这庄重的祭祀仪式中,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太子的灵魂依然在场,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仿佛近在眼前。这种感觉,既虚幻又真实,让人不禁沉浸在对太子的回忆之中。“若未宾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仿佛太子从未离开过人间,他依然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在祭祀的氛围中,人们的思念之情被无限放大,他们希望通过这场祭祀,与太子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倾诉心中的思念与敬仰。此联通过这种细腻而又真挚的描写,将诗人对太子的怀念之情推向了极致,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祭祀在人们心中所承载的情感重量。
到祭祀在唐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