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跟随李世民大半辈子,知道这位皇帝陛下有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小心眼的人。
自己之前收留吐蕃人的举动,明显让皇帝陛下不爽了。
既然如此,唐俭当然要好好解释一番!
毕竟是朝廷重臣之一,他收留吐蕃人的举动,也并非完全是由于和禄东赞的交情。
到了他们这种地位,已经没人奢望所谓的莫逆之交了。
利益,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启奏陛下,老臣之所以收留吐蕃人,乃是因为想要搞清楚吐蕃人的目的所在!”
“旁人不了解吐蕃,可老臣对吐蕃人的性情,以及吐蕃现在的情况却是一清二楚!”
“这是一个只要有丁点发展机会,就不想放过的国度!”
“这一次和大唐求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想要的只是大唐的赏赐罢了!”
“向大唐学习更为先进的工艺和文化,才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李世民依旧面无表情,也没有答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唐俭的下文。
唐俭又拱了拱手。
“经过这一段时日的接触,老臣发现,吐蕃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掌握在柳家手中的羊毛!”
“他们扣押柳家商队的目的很简单,并非是因为担心柳家商队影响了他们进入大唐边关的行程,恰恰就是因为羊毛!”
“禄东赞羊毛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羊毛的用途!”
“他才利用薛延陀,将柳家的商队扣押下来,而所图的,便是希望在扣押柳家商队的这段时间内,研制出羊毛纺线的工艺,从而取代大唐,控制草原!”
李世民一听,眼神突然间变了!
一瞬间,仿佛眼窝都进去,整个人变得杀气腾腾!
以前李世民很不喜欢柳叶,现在也称不上喜欢,但是却很器重柳叶!
归根结底,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李青竹的关系,二则是柳叶的本事。
李世民一点都不在乎柳叶究竟能赚多少钱,哪怕他帮着皇家内帑赚钱,也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已。
真正让李世民看中的本事,在于柳叶那卓越的眼光!
不仅仅是羊毛,还有茶叶!
用茶叶贸易,可以做到间接控制岭南的经济命脉,同时还能够提升大唐百姓的体质。
同理,用羊毛的贸易,可以做到间接控制草原的命脉!
就像柳叶曾经说的,当草原上的牧民们发现,光凭羊毛他们就可以吃饱喝足时,就没人会再种粮食了。
而失去了粮食的产能,草原上的牧民们,就必须要通过和中原王朝的贸易才能活下去!
这是一个庞大而长远的计划,并且,足以让草原民族再也无法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
甚至于,以后世世代代都要仰仗中原王朝的鼻息,才能过活!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这两种贸易已经被他定为了基本国策!
也恰恰是因为李青竹这一层关系,李世民可以毫无保留的将这两种贸易交给柳家来操办!
如果有人从中作梗,那就是他李世民的死敌!
唐俭都被李世民那凶恶的眼神吓了一跳!
“你的意思是说,禄东赞正在研制羊毛纺线的技术?”
“其实他一直在拖延时间,希望尽快把羊毛纺线的技术研制出来后,派遣商队去草原收购羊毛?”
唐俭连忙低下头,道:“这是老臣与他相处多日才发现的事情!”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所以,你不在乎和吐蕃人的交情,之所以收留他们,是为了查清楚这件事?”
唐俭咬了咬牙,道:“正是!”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大袖一挥。
“朕知道,你退下去吧!”
唐俭急忙告辞离去。
出了宣政殿后,唐俭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几乎被汗浸透了!
整个人如同虚脱一般的无力,手脚还在微微的颤抖!
即便是他这样的老臣,面对皇帝那凶恶的眼神时,也格外的畏惧。
太可怕了!
“幸好老夫提前留了一手,还及时跟陛下作了解释,否则非让禄东赞害惨了不可!”
唐俭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收留禄东赞,其实原本就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着不错的交情!
而更深一层的原因,却是对于柳叶霸道行为的不满。
这跟个人利益没有关系,唐俭也称得上是一代名臣,不会因为私底下的交情,耽搁大唐的利益。
说白了,他对柳叶的不满,完全是政见不同罢了。
直至今日,依旧有不少的朝廷重臣,认为柳叶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把大唐帝国往沟里带。
结果,让唐俭没想到的是,他原本竭力反对的羊毛收购计划,却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幸好幸好...若非在禄东赞搬走之后,老夫才琢磨透他扣押柳家商队的意图,这次可就惨了!”
唐俭长出一口气,心里明白,这一关他终于是过了...
...
禄东赞自然也没有放弃,取代中原王朝来控制草原的想法。
他早就在决定和柳叶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派人火速赶往薛延陀。
只不过,他下的命令并不是让薛延陀尽快释放柳家的商队。
而是要拖延!
拖延到,吐蕃人研制出羊毛纺线的技术!
这同样是吐蕃发展的一次大好契机,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回到登科楼的房间里,禄东赞冥思良久。
“看来,和柳叶为敌,确实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因为他的态度改变,整个长安城对待我吐蕃的态度似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何才能借这一次和他关系缓和的机会,博取到更多的利益呢...”
禄东赞的心思很平静,完全没有之前的那种忐忑和不安。
因为今天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光和柳叶初步确定下来茶叶贸易的意向,还通过和柳叶的关系缓和,得到了大唐皇帝的承诺!
双喜临门!
禄东赞睁开双眼,看向站在一旁的长子。
论林钦一直守卫在父亲的身边,他总觉得登科楼是贼窝子,住在这里心里不踏实。
“羊毛纺线的技术研制到何种地步了?”
论林钦连忙说道:“安置在秦州的人传来消息,他们总共找了两批工匠,一批工匠研制从草原带回来的羊毛,另一批工匠则是研究咱们吐蕃本地的羊毛。”
“如今消息已经确定下来,吐蕃本地的羊毛确实很难进行纺线,只有草原上的羊毛,才能够达成纺线的要求,成本也要低得多。”
“虽然秦州城的工匠,水平上远远无法与长安城的工匠相比,但是据他们说,研制出羊毛纺线技术并不算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