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请详细说明吧,只要我们可以答复的问题一定告知。”
\"嗯,依我的理解目前这份参数还是稍显保守了些,这样就算做成实际使用中水下噪音也会过高,何不把目标设定提高一个层次,既然已经涉及攻关不妨挑战更高数量级,完全可以做到精度更进一步嘛。
\"
\"等等...你是意思是还可以更好么?\"那人语调顿时拔高八度几乎无法想象真有人能达到那种工艺高度.
“当然能做到。”
”能够做到多高?”
”1微米之下。”
”什么?!\"那人的嗓子几乎爆表难以置信世上竟然存在可做出如是精确程度的人物
“确切是 1微米之下,然而达到这么精准
如今,李辰已经融合上一世的经验,绘制出了一份设计草图。
他当前要做的只是将这份草图进一步细化,再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核便足矣。
至于他们是否会采纳这一方案,他并不放在心上。
当然,如果对方执意邀请他加入项目,他也绝不会全盘答应。
他的追求从来不在于此,他始终醉心于对人脑的研究。
这种研究即便表面看似渺茫,可一旦取得突破,就几乎能够揭开人类的最终奥秘。
与这一目标相较,开发一种或几种新型材料,实在是微不足道。
这并不是说它们无关紧要,而是在揭示人类深层秘密面前,它们便显得无足轻重了。
李辰选择在此刻行动恰逢其时。
既然对方主动找上门来,就证明已具备一定的计划和方向。
哪怕这次无法用上这类材料,未来也极有可能派上用途。
不久之后,相关人士联络到了李辰,在完成一系列手续后,他便把这份草图转交给他们。
坦白讲,对方压根看不明白。
不过没关系,他们看不懂不要紧,只要有懂的人就行。
“李辰同志,我们仍旧希望你能加入到这项研究当中。
你也说过,这种材料一旦研发成功,那必将彻底变革整个战争形式。”对方对于李辰提及的这一番话十分看重。
在场还有京华大学物理系的相关专家,看完李辰的草图并且听了他的解说后,不禁为这个设想感到一阵恐惧。
假如这个东西真被创造出来,到底有什么方法能够将其攻破?几位资深物理学者苦思良久,依然找不到破解的办法。
“李辰,你所描述的东西真的能够实现吗?这不会仅仅是你的空想吧?”物理系主任按捺不住好奇心,插嘴问了这么一句。
李辰笑了笑,然后从办公桌抽屉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递过去。
盒子小得很,系主任甚至以为那是装风油精之类的普通盒装物。
然而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盒子,当李辰打开盖子的时候,在这里面仅有针尖大小的一块特殊材质,这就是李辰拿出来展示的一块样材。
当然,它其实是通过空间产物制成的。
但口头表达时他不可能如实相告,而是杜撰了一个背景故事。
而故事里最吸引人的角色,毫无疑问就是国外热议的x-72秘密试验区。
---
李辰讲故事向来生动有趣,尽管情节有时粗糙,可是又何尝有人能反驳他呢?
即便他说此物质来源于外星飞船的遗留,你又能如何证明他的说法是虚假的?就算证实了又如何?他已经上缴了成果,你还想让他做更多事情不成?
后来一段时间里,李辰的生活轨迹开始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不得不规律化,毕竟太多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让他的每个动作都不再像以往那样随意。
但即便如此,他内心从未后悔。
递交了成果后,他那些产业便能按部就班地持续扩张发展。
虽然监视者增多,基本也没干扰他正常的业务运转流程。
经过整理自己手里的事业布局以后,他接下来的日子反倒变得平庸低调起来。
自掏腰包在校内建造了一栋独立实验楼,并把它设成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研究室。
他在那里日夜钻研,对外则抛出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需求请求,像是最近他沉迷于搜集全国各地各类昆虫样本,于是借助校园资源与自家公司旗下的力量组织团队前往各地为他采集样品。
更强调的是,这些虫类必须是活体状态。
因此有不少人员都围绕他的“怪癖”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位于后谷村旧日养鸡山头的地基搭建了一个实验性牲畜繁育基地,专门为科研机构以及他自己提供多种类型实验小白鼠供应渠道。
刚开始时,村里人满脸疑问,活一辈子没见过谁家搞这样的副业——养殖老鼠居然还能赚钱?
半信半疑之下,李辰投资成本,由当地集体供应土地劳动力,配合他派遣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成立了该繁殖场地。
才短短数月光景,众人目瞪口呆发现,这事居然真有收益!小白鼠虽也是种耗子,养育过程较为复杂苛刻,但它确确实实非常好饲养——繁衍快速、成长迅速且患病率低至几乎零点。
只要培养一个月左右便可出售赚取费用。
李辰及其合作伙伴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采购大批实验室专用小白鼠,让村民们在不到三个月期间就已经收获首批分红。
李辰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异能在实验室直接复制生成小白鼠以供使用,但是那样的话不仅需要消耗额外精力,而且死老鼠堆砌太多怎么解释都令人怀疑。
所以对比权衡之下,宁愿花钱雇佣当地人来干这份差事更加划算
张伟借助这一科研成果,向ZY生物医药集团再次申请了一笔资金。
虽然他已是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公司自有其规章制度,即便是张伟也无法随意调用研发经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伟全力投入到提高人造皮肤生长速度的研究之中。
这并非易事,生物体的特性并非轻易可以改变。
不过,张伟身怀特殊系统,他的实验环境远超常人,在他的独特空间里,进行一项实验不过是一个念头的时间。
经过几个月的钻研,尝试了无数方法之后,张伟从中医针灸中获得灵感,利用电流刺激结合一种特定生物酶,成功将人造皮肤的培养速度提升到一个实用范围。
随后,张伟给东兴机械厂下达了一个试制需求,按照他所绘图纸,制造一种特殊的设备。
这项任务不仅由东兴北厂承接,更有苏杭总厂配合生产相关电子组件。
不久后,这些试制品便被送往京城大学,张伟安装起整套设备,开始一系列试验与改进工作。
凭借此仪器及他特配的生物酶营养液,仅需24小时就能培育出等量的新皮肤。
仪器完成,下一步就是找患者测试。
张伟联系多家医院,只要是烧伤或其他皮肤受损病例,他都想参与其中。
很快,京城医院上报一位严重烧伤的病患,这是一位从前线送回的军人,因重度烧伤无法在当地救治,只能空运至京城求助。
烧伤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烧伤创面引发的痛苦以及各类感染。
针对前者,张伟暂时无计可施,但对于感染,他的设备恰能发挥效用。
失去皮肤保护的人体才会导致各种感染,一旦补全皮肤,即可大大减少创口感染可能。
张伟到达医院,从患者身上采集一平方厘米的皮肤。
实非他不愿多取,而是这名患者身上几无完好皮肤可供采样。
利用这一小片皮肤,张伟在24小时内培养出超过五十平方厘米的人造皮肤。
尽管较娇嫩,但足够用于植皮满足基本需求。
手术随即进行,并不算复杂,真正的考验在于后期是否有免疫排斥现象。
医护人员连续三天密切观察病人植皮情况,效果显着——移植处毫无排斥迹象,虽不如自体皮肤理想,但人工皮肤确实拯救了患者性命。
接下来一个月,患者经历多次植皮,全身可用之处均覆盖了人工皮肤。
随着最后一次植皮完成,患者的病情得到大幅改善。
苏醒后,经过一段修养与锻炼,这位战士的人工皮肤几乎与自身皮肤无异。
这不仅是挽救了生命,更让患者的容貌得以恢复。
此技术成果在ZY医药引起巨大震动。
这是财富的体现!医疗器械公司的盈利模式正在于此。
得知这个案例,ZY医药的执行总裁带着无比虔诚的态度飞赴京城。
他不得不如此,因为很清楚张伟的技术每年轻松为公司创造上亿美元收益。
全球每年有多少因烧伤或事故需要植皮的患者?那可是百万计之众!没有这项技术前,很多人依赖自体不显眼位置的皮肤进行移植,如今有了此项技术,只需说服医生和病人采用,就是最好的方案。
而且这种技术独一无二,这意味着独占生意的到来!
“张先生,您这项技术何时可以批量应用?”执行总裁小心翼翼地询问。
作为公司总裁,他当然明白谁是实际老板。
此刻真正的老大懒散坐在大办公椅上,似要睡去的模样。
办公室一角站着两位不起眼的人物。
执行总裁深知他们绝非雇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