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境内多为山地,地势崎岖,所以大理的士兵大部分也是步兵,骑兵数量同样稀少。
等大明的骑兵冲入鄯阐城后,城内众多大理士兵试图集结成阵,进行抵抗。
然而面对装备精良且骁勇善战的大明骑兵,大理士兵又怎能与之抗衡?
仅仅几个冲锋,大明骑兵便将大理士兵组成的军阵冲得七零八落。
高泰运刚从鄯阐城的城墙之上狼狈逃回城内,还没缓过神来,便得知城墙已被明军占领,明军已攻入城中。
这消息让他六神无主,好在鄯阐城是高氏一族的大本营 ,根基深厚。
其余几位高氏掌阙者高泰明、高明量等人,迅速召集了高氏一族的精锐力量。
众人心里都清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于是簇拥着高泰运,朝着鄯阐城另一个城门的方向,慌慌张张地夺路而逃。
鄯阐城内,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大理士兵,瞧见高泰运与一众高氏核心人物逃离了鄯阐城,刹那间没了继续抵抗的劲头。
毕竟这鄯阐城乃是高氏一族的根基所在,如今连高氏自己都舍弃了,这些普通士兵又怎么可能还甘愿为其拼死效力?因此,他们纷纷放下手中武器向明军缴械投降。
对于向明军投降的大理士兵,武松并未痛下杀手,而是命人将他们的兵器收缴后集中管理。
此次大明出兵西南,目标可不单单是大理一国,交趾李朝和蒲甘王朝同样在列。
要对付这两个王朝,从大理境内出兵最为便捷。武松必须确保在将大理纳入版图后,能维持其稳定,以便继续向外征伐。
另一边,逃出鄯阐城后的高泰运,以及一众高氏核心人员,回首望向身后的鄯阐府,皆面露不甘之色。
大理国设有一城八府四郡,善阐府便是这八府之一。高氏一族掌控着大理国八成权力,势力庞大。
除了作为段氏大本营的国都羊苴咩城高氏势力相对较弱外,其余各府各郡皆在高氏掌控之中。
虽说如今丢失了善阐府,使得高氏元气有所损伤,但并未伤筋动骨,仍有反抗的余力。
于是高泰运与一众高氏核心人员商议之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高泰明、高明量等人率领部分族人前往威楚府,继续抵抗明军;另一路则由高泰运亲自带领部分族人返回大理国都羊苴咩城,准备找段正严兴师问罪。
鄯阐城内,武松、关胜、吴玠等一众明军将领,在将鄯阐城内的大理士兵尽数俘虏并妥善安置后,并未停下进军的步伐。
此时大理国东部重镇已被他们的大军占据,而大理国内其余各城中,除了威楚府和国都羊苴咩城外,其余均没有太多驻军。
一众将领商议之后,以鄯阐府为中心,兵分多路,对大理国内诸如统矢府、会川府、建昌府,以及东川郡、石城郡等一众重要城池展开攻伐。
并令吴玠率领两万大军攻打威楚府,而武松则亲自率领剩余的兵马径直向大理国的羊苴咩城挺进。
凭借眀军近二十万将士这一雄厚基础,即便此刻兵分几路,每一路大军人数仍多达上万人,根本无需顾虑会遭到大理国内士兵的围击。
大理国境内诸多城池,面对明军这般浩大的攻势,全然无力招架。
明军攻势汹涌,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便将大理国东部疆域收入囊中。
相较于大明军队攻势的一帆风顺,此时已抵达大理国都羊苴咩城的高泰运,所处境遇令他暴跳如雷。
原本他率领一众高氏精锐马不停蹄地赶回羊苴咩城,打算找大理国主段正严兴师问罪。
但当他抵达羊苴咩城时,却连城门都无法进入,望着城墙上那一群段氏族人,气得他吐出一口老血。
原来早在武松收到段正严决意归顺大明的诏书后,便命锦衣卫百户率领一队人马再次秘密返回羊苴咩城,协助段正严掌控朝政。
这锦衣卫百户领着人马回到羊苴咩城后,面对城中一众高氏党羽,一时也无太多良策,只得潜入宫中贴身保护段正严。但没过几日,时机便来临了。
只因身处鄯阐府的高泰运,为了能够抵挡住明军的进攻,派遣将士传信各府,让他们召集兵马前往鄯阐城。
高氏一族留在羊苴咩城的大部分党羽,都响应了高泰运的号召,率军离开了国都前往鄯阐府支援。
此刻,大理国都内高氏一族的势力衰弱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点。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时机,锦衣卫百户和段正严怎会轻易放过?
二人一番商议后,段正严迅速联络羊苴咩城内反对高氏势力的各方力量,与锦衣卫百户率领的将士紧密协作,一举将羊苴咩城内残余的高氏党羽全部肃清,顺利掌控了整座羊苴咩城。
等从鄯阐府逃回来的高泰运行至羊苴咩城时,还未靠近城门就被城墙上的大理士兵用箭矢射退。
高泰应一脸怒容,抬眼望向城墙上方。见城墙之上除了一众大理国士兵,还有一个身着飞鱼服饰之人。
他心中暗自思忖:羊苴咩城发生如此变故,想必就是此人从中作梗!
高泰应强忍着满腔怒火高声质问道:“你并非我大理国之人,为何会出现在城墙之上?”
这身着飞鱼服饰之人,正是武松派遣而来的锦衣卫百户。他得知高泰运返回国都的消息后,即刻登上城墙查看情况。
此时听到高泰运的质问,锦衣卫百户先是哈哈大笑,而后沉声说道:“高氏贼人听好了,本将乃是大明帝国天子亲军锦衣卫百户!”
高泰应听闻城墙之上竟是大明帝国的锦衣卫,心中明白大势已去,且猜到大理国主确实已归降大明,己方高氏一族已然失势。瞬间,他眼前一黑,怒火攻心,直接摔落马下。
其余一众高氏族人见此情形赶忙将他搀扶起来,而后众人望着眼前城门紧闭的羊苴咩城,无奈之下只得率领一众士兵灰溜溜地折返而去。
城墙上的锦衣卫百户眼见一众高氏族人领兵折返,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虽说此刻羊苴咩城已在掌控之中,但城内原本的士兵绝大多数皆是高氏党羽,如今已尽数被押解。
现今城中能够作战的士卒不过两千余人,而且还需防备城内高氏余党叛乱,面对高泰运率领的几千高氏精锐,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昏迷中的高泰运,在一众族人的照料下,终于苏醒过来。
当他看到一众族人率军折返,脸色一变,连忙询问道:“你们为何不继续攻城呢?即便国都已被段氏之人掌控,可我高氏一族在国都内仍有大部分兵马啊。那段氏能派出的士兵根本没多少。”
说到此处,他无奈地深叹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灰败,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往回折返,根本无路可走了。明朝大军正向着国都方向行进呢,我们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一众高氏族人听着高泰运的话语,脸上面面相觑。
他们这些族人皆以高泰应为马首是瞻,见高泰运昏迷,顿时慌了神,不敢在羊苴咩城下多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