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送城池有争议,但是卫国确确实实干出过这种事情。
这还是史家有记载的案例。
就是武国一个城主总喜欢欺负一下卫国城主,两个城池都是边境城池,有摩擦也是正常的。
结果卫国的城池城主受不了了,直接带人把对方的城池给打了下来,而且还连续打下来了两座。
按理来说,这应该算是开疆拓土了吧。
然而卫国人却认为,这种偷袭胜之不武,有点不太仁义,所以又把占领的城池还给了武国。
当时武国以为有什么阴谋,硬是拖了三天才愿意接受,接受后发现并没有什么阴谋,这才放心下来。
最后结果就是这城主不仅没有功劳,反而被撤职了,名声在卫国也不怎么好,说他是小人。
就这样的环境,怎么可能会诞生名将。
人家进攻你的时候,也没见讲什么仁义道德啊,结果你这边打赢了,反而又把城池还给了人家,打胜了的人,反而被唾骂。
这件事可是正史记载的,反正厉夏理解不了卫国的想法,感觉他们并不在同一个频道。
只能说卫国能够从公国变成伯国,就是一个字:该!
总结起来就是开疆拓土的被惩罚,私扣粮草的名声大噪,这就是卫国的战争史,就是挺有意思的。
孙夫子是兵家之人,就研究过卫国这个传说,觉得这有没有可能成为很新颖的兵法。
没有占领土地,却可以占领人心,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反正研究了很久,孙夫子也没有搞懂,怪不得兵儒之争这么严峻,他一个兵家之人,研究了这么久都没有研究明白儒家的打算。
隔行如隔山,这百家的不同家,思想差异比山还要大。
厉夏当初对卫国感兴趣,就是从孙夫子那里知道,他很好奇孙夫子整天都在忙碌什么。
除了大博士以外,孙夫子好像天天在家闲着,想让他出仕的,就去看望了一下他。
询问得知才知道,他忙碌是因为一直钻研兵法呢,那段时间正好在研究卫国的事情,希望自己在兵法上可以有新的突破。
然而他已经是泰斗了,想要继续突破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何况他更趋向于理论研究,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兵法实践。
这可能也是他收太尉和管元焕他们的原因,毕竟他们带兵打仗,可以帮孙夫子实践自己的兵法理论。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表象,里面是否触及到了其他政治斗争,厉夏就不太清楚了,可能人家卫国有其他不能说的原因吧。
有可能他们害怕再次引起两国争端,所以才把土地还回去的。也有可能是那城主不听话,有着其他不好的想法,从而导致卫国找借口给解决了。
反正这个国家历史悠久的同时,多少也有点抽象。
不同的百家派系,认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说不好卫国到底是什么想法,反正事就是这么一个事。
厉夏也不傻,不可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所以关于战争的历史,厉夏都只是避着不谈,都是谈一些儒家治理卫国的理念,还有一些卫王都的辉煌。
说到儒家的治国理念,荀野自然有发言权了,毕竟人家是正统圣地之人,接受的东西也比较多,不然年纪轻轻不会就成了名宿。
学成了就是为了出仕,能够在一位人王面前表现,得到人王的认可,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资历。
如果真的投简历的话,估计也可以加一条。
某某人王对他的才华表示了认可。
人王都认可的人,你就说这简历牛不牛吧。
你在某个贵族那里当过管家(客卿)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说的一位人王佩服的五体投地呢。
这简历高级不。
虽然炎国不是儒家道路,但是能够说服厉夏信任儒家,崇拜儒家也可以啊,所以荀野倒是很卖力。
就是希望给厉夏心里,种下儒家治国的种子。
厉夏对于贵儒了解不多,而且这个贵儒,和上一世的儒家似乎有很大的区别,他也很好奇这个世界的儒家理念。
所以听得也很认真,时不时点头配合一下荀野的说法。
至于心里有没有听进去就不好说了,炎国已经有了那么多百家,集中了很多优秀的主张学说,和数不胜数的治国理念。
如果厉夏是那种能够轻易被忽悠的人,估计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稷下学宫了。
这就是厉夏这些年当大王养成的性格,在外人面前都是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
很少主动当面表示喜欢或者不喜,因为他的态度,很可能会影响到炎国臣子们的态度。
例如厉夏重视法典,很多人都看出来了,所以大家觉得厉夏重用法家,排斥其他各家。
就连稷下学宫招人,法家也成了最热门的一家,导致其他各家都不舒服了,甚至不断的上书劝说,找法家的毛病。
后来厉夏按照其他人的上书,直接斥责了法家的一些不足,大家才发现法家似乎也没有怎么得君心啊。
厉夏喜欢用筷子,于是王都上层就开始流行筷子,礼司更是把用筷子作为一种炎国的礼制。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厉夏身为人王,是不能有自己的喜恶,他不经意间的态度,会影响很多人的想法。
所以厉夏现在也学聪明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直接表现出来,至少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
荀野说得很卖力,不管对方说的对错,厉夏都会时不时点头回应,却不直接表态什么。
即使别人说的多离谱,厉夏都会认真听完,但是采不采用就是他自己事情了,他只是给对方以礼貌的回应。
对方说的好的东西,厉夏也会记在心里的。对方说的不好的东西,他也会在心里警惕的。
厉夏这么做,并不是告诉别人他耐心好,而是告诉天下人他尊重读书人,尊重百家理念,乐意听取别人的想法和理念。
同时也为了鼓励大家主动献言献策,不管好的坏的,都可以提出来,他不会斥责你说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