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问题很多,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也有很多他们自己猜想出来的问题。比如分配土地的数量,说一人分五十亩什么的。
随着年三十的鞭炮响起,杨向东也开始自己的值班,当当当的敲门声传来。杨向东看到走进来的是老二,手里提的是一份早饭。
“我就知道你在值年班。”老二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上的饭盒放到了办公室的桌子上。
“你怎么来了?是海军或者海上有什么事情吗?”杨向东将自己面前的文件整理起来的腾出位置准备吃早饭。
“倒没有这些,昨天有一些文件没有来得及放到档案室进行归档,今天早上来送一下,捎带来看一下你,毕竟你和我们不一样。海军,陆军现在装备有绝对优势,没有人敢随便挑起什么事情。但是政府口和党务的事情我估计你忙得很。而且你每年都是值班的。”老二从房间的炉子上提起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
“没办法,这些事情你们都不想做。只能留给我干了。”杨向东无奈的摊手。“今天初一,你不带儿子出去转转吗?我看街上应该很热闹的。”
“拉倒吧,今年他姥姥姥爷回到了台湾,现在正在疼他的外甥呢。我和媳妇想晚上和你一起吃个饭,老宋还有陶朗先家人那里都通知过了,就差你了。”老二喝了一杯热水说道。
“行我晚上过去。”杨向东给了肯定的回答。
“对了!荷兰人和文莱国王那里打算访问。就正月这段时间。外交部那里的意思是接待下,要不要展示一下蒸汽车头。”老二开口询问。
“你昨天看过了?”看得出来杨向东还没有来得及看那一份报告,老二走过去帮他拿出那份公文。
“这事等他们自己申请个两三次再安排,这不是啥炫耀的,咱们的计划就是通过蒸汽车头的发展,未来在大明建立起可以直接快速控制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交通渠道,按照老宋的话说铁路是国家连接其远处躯干部位的大动脉,有实用价值,至于炫耀我觉得没什么用。”杨向东看了眼外交部的安排说道。
“行,那没什么事儿,我就先走了。”老二转身准备离开。
“等会!我记得你老丈人今年就要退下来了,你小舅子他们也会来台湾,你有啥安排没有?”杨向东突然拦住老二。
“我没有什么安排,老丈人又不是咱们公司的。就是和我们合作而已,其次那几个小舅子基本上还是读书的多,做生意的有那么几个现在正在萨马岛上种油棕,生意搞得不错。几个侄子还在登莱读书,有一个在苏拉岛上的护卫队12团服役。”老二虽然嘴上确实不在乎,但是对老丈人家族内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老二走后,来的是外交部在日的总领事颜思齐,这个本来在1625年就因为打猎而去世的名人,在兴化公司这里干的非常不错,从台湾的贸易部再到登莱的民政,最后到日本领事,他的人生经历阅历都非常丰富。这次也是终于是安排了年假,原因也不是别的还是家事。他1 6岁的儿子今年通过海军考试,进了海军学院。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公事,这里就要提一个1627年时候的事情,那时候颜思齐刚刚到当地上任,不过那时候不叫领事馆,而是一个比较长的名字“兴化公司驻日本商业贸易总商会。”颜思齐前往就是将责任和沟通渠道更加官方化,沟通内容增加权利也要增加。
颜思齐上任之后,第一个比较大的事情是对刚刚上任四年的德川家光表明公司有大明官方背景,其次就是双方贸易扩大化和幕府商品代理权的问题。并且明确表示商会成为正式的幕府与大明官方沟通代表,所以商会馆就需要成为大使馆,同样的幕府也要在台湾地区设置大使馆,至于为什么不在更近的登莱,这不是冬季沟通不方便嘛。台湾飞剪船最多四天就到了。而且现在和大明的贸易基本上都被兴华公司取代了,而且很多产品大明没有,即使有的也没办法大规模供应。
所以双方在1627年中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大使馆,也正因为大使馆建立,萨摩藩也就不得不同意琉球划归兴华公司治理的条约。
而1627年颜思齐颜不仅将双方建立大使馆的要求确定下来,并且开始具体实施。还有两个关于日本比较有意思得情报,先说比较远的一点,这个在商会那会也就是1625年其实就已经有定期公文传达到兴华公司,不过那会主要事情还是和荷兰人的战争,大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关注,而所谓捏包子的时候没有味道,包子上了屉味道就出来了,可以在颜思齐上任后,就咂麽出味道了来,所以在1628年的年末,有些曾经下乡考察经验的颜思齐,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考察。将一份日本大力发展儒学的情报传达给了台湾总部,只能说外交部在颜思齐一份500多页的报告下对这件事情比较关注。但是那时候确实也是点子不正,整个公司忙着对陕甘地区的难民进行最后的运输和安置。对此本应该很感兴趣的杨向东确实看过一眼,不过后期翠屿省难民的分配问题,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去翠屿省去开会讨论。
这次颜思齐趁着年假,就回来亲自给杨向东讲述这两件事情。
“你是说我们得木偶和皮影戏在日本特别受到那些酊人的习惯?”杨向东口中的酊人是指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由商人、手工业者等都市庶民(町人)所创造的文化。随着幕府统治的稳定、货币经济的发展,町人阶层逐渐崛起,形成了与武士文化和朝廷贵族文化截然不同的庶民文化,这些人其实和台北的文艺部们接触比较多,不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是随船队购买一些商品,这个称呼杨向东听过但是具体还真不怎么了解。
“是的,我觉得日本人现在这股风潮比较有意思,和咱们现在南方的情况差不多,不过我感觉他们这种文化也是相当于刚刚起步。相比于我们南方地区要晚一点,也要差一些,但是这确实会是一股漫长的风潮。我记录一下从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书本,画册,玩偶还有印刷设备和纸张的采购数量,在这一年的时间较于前三年的进口数量增加了3~4倍。”颜思齐的观察确实敏锐。
只是即使是穿越者的四巨头也不知道这个时期,是日本酊人文化的发展期,但是颜思齐却很清楚,随着德川幕府统治的日渐稳固,地方上的骚动平息,日本百姓的生活也屈居于平淡。而平和的生活很容易让这些商人更容易的崛起,所以一直在北方搞一些货币生意的库页岛分部,就在做日本用铜矿和其他资源换取成品铜币的事情。这个生意已经做了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以至于,德川幕府虽然一直在查这种货币的来源,但是这种货币的精美程度和制作的统一,确实在日本民间广受好评,也导致了屡禁不止。
“所以我的想法是既然日本人现在要搞这种文化,我们不妨在里面插钉子也是不错的事情。我看公司的文化部有很多老派的人,对于我们现在实行的新制度和新文化宣传有些反对,我看不如就让一些町人集团雇佣他们去做事情,这样也让他们有点事做。”颜思齐确实有想法。
“这个我看过,而且现在萨摩藩虽然同意了割让琉球的条约,但是他确实一直在搞小动作。我看不如就以印刷业和组装作为一个突破口,让他有一定的收入,也省的他们闹腾。”杨向东考虑着。
“我们在那里考察过确实可以,不过这些日本人确实会数典忘祖。我看不如和萨摩藩的一些中高层管理者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提供这些产业但是他们必须要留出人质和孩童到我们的公司学习。我们也应该在萨摩藩的领地内,对那些生活贫困的儿童进行教育,我看对马岛现在就干得不错,对马氏现在留在对马岛的也只有不到3000人了,而且有三成都是一些比较老的人。青年和中年人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说整个对马岛也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了。”
“可以!”杨向东对颜思齐的想法非常认可。“你们和文化部做一个具体的方案,然后提交政治局讨论。”
“其实和町人的事情一起的是这几年幕府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和对地方百姓和大名的控制,一直在推行儒学,我的意见和刚才说的差不多公司现在有很多过去的儒生。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安排,只能让他们从事一些一些文化教材书写工作。他们对自己的教材被修改有很大的怨言,这次回来德川家光希望可以采购一些大明官方的儒学类书籍,最好请一些人过去我看不如也让他们去日本搞儒学的推广。”颜思齐继续说着。
“这个你们外交部和和人事部门,讨论下件事情不同于商品和一些民间往来,这个要稍微重视一点,我们也不希望派过去的被日本人厌恶,不希望这些儒生搞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书籍的话可以和文化部谈一下,你们有一手的数据加上德川家光的需求有一套比较适合他的资料。”杨向东这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沉默的想了一会儿说道。
“这个我们会去做,还有另一件事情就是紫衣事件。”颜思齐又提起了另一件事情。
所谓紫衣事件是江户幕府初期(1627–1629年)的一场政治冲突,涉及**天皇与幕府的权威之争。事件的核心是幕府剥夺天皇授予僧侣“紫衣”敕许的权力,直接挑战了天皇的宗教权威,并最终迫使后水尾天皇退位。
后水尾天皇(1611–1629年在位)试图恢复朝廷权威,但幕府(德川家光)加强了对天皇的控制。
1620年,幕府颁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规定天皇和公卿的行为必须符合幕府规定,包括宗教事务。
1627年就是大前年。幕府宣布天皇的紫衣敕许无效,并下令剥夺相关僧侣的紫衣。
到了去年的1628年幕府逮捕并流放泽庵宗彭(たくあんそうほう)等着名禅僧,引发佛教界震动,让天皇的权威和威信受到巨大的打击。
幕府借此加强对佛教寺院的管理,要求僧侣必须获得幕府许可才能晋升泽庵宗彭等僧侣后来被赦免,但佛教势力进一步依附于幕。
紫衣事件与幕府同时期的禁教政策(镇压基督教)相呼应,显示德川家光强化中央集权的决心。
而历史上到了1635年,幕府颁布《锁国令》,彻底限制外交与宗教自由,不过那是六年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