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洪承畴的老爹
刘八接下了处置豪门巨室的职责……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的怨念。
这种人狠起来,比如着名的黄巢那是能烧掉一个王朝的。区区一个成都,还真不够看的。
哪些大户干了什么,谁的名声好,谁的名声坏,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成都白马军全都心里有数。
“先去抄了王家!”他一声令下,直接带着人冲去了成都第一大户金刀王家。
“咱们可是同乡,我儿和你还是同窗好友,你不能这么对待老夫?”王家当家人厉声怒喝。
吴长冷笑道:“什么同窗?令郎才学那么好,一路高中,都是进士了,我连个秀才都不是,哪里敢高攀?只可惜啊,他考上了大明的进士,现在是种花家……卖国投敌,当了汉奸,你老东西也别想逃得了干系。”
吴长直接下令,“把人带走!”王家被抄了,随后又有五六家,全都被拿下,剩下的干脆仓皇出逃,有人去云贵,有人往湖北,四散奔逃,各寻生路。
人虽然跑了,但他们的家产,尤其是房舍土地,还都留着。成都白马军刘八果断下令,悉数没收,然后分给百姓。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砺,他这边已经颇有一些人,能很轻松处理均田的事情。土地分下去了,征兵工作也展开了。
毕竟朱已经控制了成都,仅靠着一万人,实在是不够。
现在两条腿走路,其一是征召各地踊跃参军的年轻人,其二,就是对俘虏进行改造。包括俘虏的各大家族的麾下,也没有放过。
这些人的战斗经验丰富,远在普通老百姓之上,能争取过来,绝对帮助巨大。
只不过这些人早早跟着,没准会死心塌地,非常不好处理。
但事实证明,白马军估计错了,麾下的俘虏,扣除将官之后,还有近三千人。和他们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很快就听到了不计其数的苦水……你说这些家主,欺负人,那他们就不受欺负吗?
这不是笑话吗,一个以当奴才为荣的家族,怎么会真心觉得,加入了家族,就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事实上就连家族内部,也是互相倾轧,差别明显。
普通当兵护院受气几乎是全方位的,首先在待遇上,他们被克扣的很厉害,连一半都拿不到,饿肚子挨打,那是常事。
其次,在功劳簿上面,很少有提到他们的功劳,就算有,那也会被人抢走,反正都是奴才,要什么功劳。
再次,那些主子,还会压榨欺凌他们的家人。
刘八向四周看了看,发现还有好些人涨红了脸,又羞又恼……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我们的军中,存在职位的高低,并无人格的贵贱……诸如这种看不清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其余诸如随意打骂,侮辱将士,克扣军饷,抢夺战功,统统不允许。一旦发现,不管多高的位置,都要严惩不贷!但是必须信白莲教。信圣公。”
向这些人讲解军规,并且安排他们去军中体验,和白马军一起训练,一起吃喝。
三天之后,就有上千俘虏,嚷嚷着要加入。没办法,差别太大了。
过去大家伙还能忍受,毕竟明军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但是体验过了待遇之后,这帮人果断站在了白马军这边。
针对这些人,刘八还是很谨慎的,在吸收进入队伍之前,必须了解情况他们的背景,做好谈心,保证他们是真心的,才会吸收加入。即便如此,也有五百多人,进入了成都守备军。
面对这个结果,成都白马军刘七七简直笑得合不拢嘴……这帮人直接领兵肯定不行,但是当个看门的,还是可以的。
“我不服,我绝对不服气!”听说俘虏有当了教官,有人直接来找刘七七了。
“你瞧瞧,指挥使干了什么事?他让我们俘虏的手下败将,过来教我们,这不是羞辱人吗?他们要是比我们厉害,还会被俘虏吗?”
刘八也没说什么,只是呵呵一笑,“要不这样,你去跟他们较量一个箭术,只要你能赢,我就听你的,让指挥使改正错误。”
白马军小兵一跃而起,直接冲出去了,然后这小子就没有再来烦了。不行就是不行,差距摆在那里。
白马军能赢,靠的是强大的纪律,旺盛的斗志,加上妥当的战术安排……但是在个人武力,战场经验上面,差距很明显,根本不用回避。借此机会,果断下令,成都白马军要整军经武,开展比武大赛,全面提升将士素养。
“我们不光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针对比武表现优秀的将士,一样要提拔奖励。”
刘七七是真的玩命了,他控制了这么大的地盘,种花家皇帝这么信任,必须做好准备。
明帝国确实要罢免钱谦益……这家伙到了湖北,除了招抚读书人之外,就没干出什么有用的事情。
原本也不觉得钱谦益能有多大本事,他只是没把四川放在眼里,觉得随便派来一个人就行。
谁知道挨了这么一嘴巴子,觉得还是要安排一个能打的,对付洪承畴那种……很凑巧,现在各路人马已经杀进了湖北,大西张献忠危在旦夕,又准备投降。
只要消灭了这起义军,就调大将来四川,亲自剿灭洪承畴。并没有觉得事情有多大,崇祯皇帝还以为是普通造反,连这点事情还摆不平吗?
可就在这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传到了京城。洪承畴的爹……死了!
不得不说,崇祯的弱,几乎是全方位的,洪承畴那么大官职,投降了种花家,他的家人全都安然无恙,父母都在。
哪怕他们都是好人,不同意洪承畴投降,你也该处死他们,好歹做个警示,让天下人知道投敌卖国的下场。
这时候不株连是不行的。心慈手软更是不行。
奈何崇祯就是没有下手,手下人也没有下手……或者说他们想下手也不行,还有这个地头蛇,庇护着洪家。
但不管怎么说,洪承畴的老爹就是死了。死在了这个最紧要的关头。
身在昆明的洪承畴,得到消息之后,痛哭流涕,冲到城外,望着福建家乡的方向,哭拜在地上,几次昏倒,又几次苏醒。
随行的人废了好大力气,才把洪承畴抬回去。
苏醒过来的洪承畴,趴在床上,泪水涌动,泣不成声,“家父,家父身体一向硬朗,怎么就,就没了?”
前来报丧的人也不敢隐瞒,只能吞吞吐吐,告诉洪承畴,自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人谩骂大人。洪家都不敢出门,老太爷憋了好几个月,直到过年,才出去瞧瞧。
结果在一场庙会上,正在演一出戏,就叫六离门。洪承畴听到六离门三个字,突然一怔,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可是六亲不认,众叛亲离?”
报丧之人点了点头,洪承畴微微一怔,大叫了一声,“苦啊!是孩儿害了您老人家啊!”
说完,竟扑在床上,昏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