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诸葛丰定下了家族的事情,话锋一转,便道:“刚才说了要完成的事情,也说了二弟的实力,如今再说一说我们诸葛家,未来的一些发展走向,以及我的想法。”

诸葛无刑道:“请家主示下。”

诸葛丰道:“咱们诸葛家,如今全面支持二弟,这一点是大方向,没什么好阐述的。而接下来的诸葛家,需要文、武同时发展。”

“一直以来,家族眼高手低。”

“明明家族内,有不错的人才。但碍于家族的力量,他们没有高起点,都不曾出仕。因为不曾出仕,所以没办法得到历练,只能是全部留在家族。”

“这般做法,看似得了名声,实际上,对家族没有半点的益处。”

“家族如今,做出改变。”

诸葛丰沉声道:“不管才华能力如何,家族内,偏向谋略治政的人才,送到县衙,协助县衙的县丞朱善长处理政务。家族偏向武将的人,送到军队,去军中历练,从底层做起。”

“如今这大周的天下,已经生出了乱象。”

“值此之际,必须抓住机会,让家族的人历练一番,提升能力。如果在太平盛世,去了军队底层,甚至去了县衙做杂务,很难升迁。”

“可是如今,却不一样。”

诸葛丰说道:“乱世将至,一切常规都会被打破。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只要去做事,肯定能得到升迁,所以要把握住机会。”

诸葛无刑道:“家主,这些方面的运作,需要您来亲自安排。毕竟,安排人到县衙,以及安排人到军队,不是我们能完成的。需要王奇的首肯,才能办到。”

诸葛丰道:“我会安排的。”

诸葛无刑道:“那就好。”

诸葛长青、诸葛希和诸葛启三人的老脸上,也多了笑容。家族的子弟,到王奇的麾下去做事,等于是给了他们各自一脉的机会。

诸葛丰提醒道:“不过我还要提醒一点,诸葛家出来的人,必须有实打实的能力,必须是人才。没有能力的人不要,嚣张跋扈的人不要。”

“这一次,是对我诸葛家的考验,也是我诸葛家的机会。”

“所以,绝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因为谁,影响了咱们诸葛家的清誉,我扒了他的皮。”

诸葛丰眼神锐利,道:“他所在的一脉,一样受到连坐影响。”

诸葛无刑保证道:“请家主放心,我诸葛家出来的人,绝不会出现跋扈无能的。”

诸葛长青等人也纷纷保证。

对他们来说,诸葛家已经沉寂太久,一直以来,都江河日下。到了如今,搭上了王奇的这条线,他们不愿意错过这绝佳的机会。

诸葛丰点了点头,道:“我只是事先说清楚,免得真出现了问题,到时候你们又来求情。行了,都去安排吧。等拿到土地黄册,以及茶叶、丝绸布匹,我就去见二弟。”

“是!”

诸葛无刑四人起身,向诸葛丰揖了一礼后,就转身退下。

诸葛丰心下也是松了口气。

能和平解决诸葛家的问题,顺带,能帮助诸葛家崛起,那自是他乐意看到的。

至于诸葛无极。

他一定会让诸葛无极知道,昔日诸葛无极的处事风格,那是完全错误的。光靠冷漠无情,光靠汲汲营营的忙碌,能振兴诸葛家吗?

不可能的!

时间流逝,天已经彻底黑了。

这时候,诸葛无刑来了书房,递上了家族的土地黄册,又说所有的物资都已经准备妥当,只要诸葛丰去县衙,就一并送去。

诸葛丰向诸葛无刑道谢后,便连夜带着土地黄册,以及所有的物资往县衙去。他抵达县衙时,把物资让苏烈收起来,然后径直往后院书房去。

诸葛丰进入书房中,王奇不曾休息,还在看书。

油灯摇曳,散发着昏黄的光芒。

诸葛丰把诸葛家的土地黄册,递给王奇,然后才坐下道:“二弟,这是诸葛家的土地黄册,你交给朱善长,让他安排人清点就是。”

王奇拿起来粗略翻了一下,笑道:“兄长,辛苦你了。”

“不辛苦!”

诸葛丰摇了摇头。

他郑重道:“我如今在诸葛家,能成为诸葛家的家主,能掌握诸葛家,也都是你的谋划和安排。若非如此,诸葛家的人,不可能奉我为主。事实上,他们即便支持我,也是因为有你。如果不是你,他们可不会支持我。”

王奇笑道:“他们是不了解你,知道你的能耐,自然是心甘情愿。”

诸葛丰说道:“另外绸缎布匹、茶叶,因为诸葛家的财力有限,如今能凑集的,只有一千三百匹绸缎,以及两千斤茶叶。诸葛家不是经商的,库房的存储有限。如今所有的物资,已经送到了县衙,我让苏烈送入库房。”

王奇道:“多谢兄长。”

诸葛丰说道:“你我之间,太客气。更何况,要说谢,也是我谢谢你。”

顿了顿,诸葛丰继续道:“说起来,还有一事,是我在诸葛家时,给予诸葛家的允诺,这一事情需要二弟的同意。”

王奇说道:“什么事情呢?”

诸葛丰回答道:“我在诸葛家时,允诺诸葛家的人,但凡有文韬武略的,可以毛遂自荐,主动出来做事。我会安排他们,或是进入县衙诸曹,协助朱县丞处理政务。或是进入军中,从最底层开始做起。”

顿了顿,诸葛丰继续道:“总之,让他们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一事情,需要你的同意,然后安排一番。”

王奇轻笑道:“我当是什么事情,竟是这简单的事。”

诸葛丰道:“还是要说清楚。”

王奇说道:“兄长,关于人才,我就一句话,唯才是举。只要有才之人,我都会用。如果是来混日子,想在位置上飞扬跋扈的,那就不可能。我的南阳县,不养闲人和废人。”

诸葛丰颔首道:“这一事情,我也已经说过。一旦出来做事的人,出现飞扬跋扈,亦或是鱼目混珠,没有能力的人,他所在的一脉,直接受到影响,不再录用。他们举荐人才时,不可能随意安排人的。”

王奇道:“有兄长的话,我就放心了。”

事实上,王奇巴不得诸葛家的人才,都能进入官场,都能主动为他效力。

眼下的南阳,其实是烂摊子。

一场贼匪大乱后,县衙没了人,单纯靠朱善长,肯定不可能。诸多的事情,需要人来负责安排。眼下的南阳,找不到有些能力的人。

诸葛家是大家族,家族的人至少都读书识字,都是有些能力的。

这些人主动出仕,对王奇的帮助极大。

可以说,有了这一批人,王奇治下的南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一切,把所有政务都梳理好,使得政务稳稳的运转起来。

至于军队中,有了识字的人进入,也能有所提升。

这是好事情。

诸葛丰说完后,便不再逗留,起身去休息了。

王奇又继续翻看最新收到的消息,这是黑龙台送来的消息,关于青州局势的。眼下的青州依旧是混乱,程茂暂时和陆圣启还没有开战,青州局势暂时依旧乱糟糟。

王奇如今,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南阳即可。

第二天一大早。

王奇安排了人,把哈德蒙请来,把茶叶、丝绸交给了哈德蒙。然后,又通知肖庆之,抽调一百士兵护送哈德蒙离开,确保哈德蒙的安全。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医秀北洋新军阀再统东汉马超重生大宋朝三国之江山美人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游戏:女帝天下聊斋志异蕴哲思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签到,开局我是个废物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三国我为皇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穿越明末成饿殍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穿越皇子,无敌兵王反派的我碰上重生女主大乾九皇子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三国之权谋天下大唐:神级皇太子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新唐三国:越世霸主黑铁之堡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商途如此多娇,有点费腰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明末永昌满级账号在异界夜读全唐诗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三国之袁氏枭雄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熵定天下大宋武夫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宋医生沙雕网友援北伐游行在古代奥特格斗传说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