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谕这两天写好了《泰晤士报》和《申报》的稿子,一篇是科学杂谈,一篇则简要说了下工业革命,又讲了讲工业革命背后的科学推动力。

他虽然不擅长写此类文章,但毕竟是从一个百年后的视角去审视一切,行文间流露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洞察一切之感。

另外关于三体问题的征稿他也已经写好,可惜这种文章的篇幅导致无法用电报传送,只得叫赵谦拉着自己又去了趟大清邮局。

赵谦边拉车边对李谕说:“李爷,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您能不能答应?”

“什么请求?”李谕问。

赵谦嘿嘿笑了笑:“凤铃也想搬来住。”

李谕哈哈笑道:“你小子,还搬来住,你就说搬来和你一起住不就是了!”

“都瞒不过爷的眼睛。”赵谦也不隐瞒。

“她赎身了?”李谕问。

赵谦答道:“其实凤铃早就赎身了,所以我哥出事的时候才一点钱都没有。本来她早就想离开风尘之地,可我之前一穷二白,总不能让她和我住破庙。爷您放心,凤铃她来了会洗衣做饭,也会做女工活,不会白住的。”

“行,我答应了。”李谕很干脆

“爷,真谢谢您!”赵谦兴奋道。

李谕感觉赵谦的脚步都开始变得轻快,他笑道:“还有一件事,以后不要叫我爷,最好还是叫先生。”

西苑,仪鸾殿。

奕匡、荣禄、袁世凯一干重臣来给慈禧汇报工作,末了,慈禧突然问了一句:“哀家想给皇帝再找个西学的教习,不过不能要洋人,诸位有什么推荐吗?”

“教习?”荣禄有点摸不清太后的意思。

前段时间太后刚给皇帝安排了一位英语教习裕德龄,怎么又要找个西学教习?难道太后对皇上的态度真的有所缓和?

奕匡和袁世凯也摸不清太后的意思,没敢说话。

慈禧啧了一声,继续说:“哀家年纪大了,学不了多少东西。但是皇帝年龄不大,总该懂点西学,不然以后外国公使要见我大清皇帝,什么也不懂,成何体统。”

看来慈禧还是把光绪当做了傀儡,完全一个工具人,场面上该用的时候才拿出来用。

知道了慈禧的态度,奕匡才敢开口:“奴才认为曾在我府上之助学李谕十分合适。”

“就是那个曾经调试过望远镜的李谕?”慈禧问。

“回太后,正是。”奕匡说。

慈禧轻轻点了点头:“他倒是合适,袁世凯,你怎么看?”

袁世凯说:“臣也曾请李谕在我北洋军中教课,一个月的接触,臣认为他的确堪称当今大清最懂西学之人。”

慈禧说:“最懂西学之人?嗯!那给皇帝上课就说得过去。”

荣禄说:“只不过这位李谕前些日子刚刚得了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第一名,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慈禧说:“还有这事?有点意思,那必须就让他教!以前国子监不也没啥讲究,你和大学堂知会一声就是,这事他们还能挡着?”

慈禧对大学堂的态度也是没有超出传统范畴。

奕匡是了解李谕的,他补充道:“给皇帝上课非同小可,奴才怕李谕不懂宫中规矩,所以奴才认为可以让曾经给皇上教过英文的张德彝协助一二。”

慈禧才不会管这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该怎么做你们清楚就行。”然后她叫过李连英道:“小李子,以后李谕去瀛台见皇帝的时候,让崔公公都跟着。”

李连英心中会意:“喳!”

崔公公就是几天前陪着太后拍照的崔玉贵,太监二总管。这人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遵从慈禧的命令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光绪对他同样恨之入骨,有他监视,再合适不过。

慈禧这手给块糖吃再打一巴掌的政治手腕玩得太熟了,完全把光绪控制在自己的五指山中。

光绪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学英语,作为当时同文馆的总教习,朝廷让丁韪良介绍了两位同文馆的毕业生沉铎和张德彝给皇帝教授英文。

丁韪良对此事也是有些奇怪,他曾说:“一位学生有两位教师同授一门课,在这世上恐怕只有大清的皇帝。”

总之从1891年开始,光绪已经接触了十年英文。当然,中间曾经一度中断过。

光绪的英文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跟今天大部分中学生可能差不多,除口语相对糟糕之外,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

至于口语为什么这么差,原因吗,真的就是有两位教师的缘故。

沉铎是广东人;而张德彝则是辽宁人,铁岭那旮沓的,两人口音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而且虽然同为同文馆毕业生,张德彝毕业于京师同文馆,沉铎则毕业于广州同文馆。

哪怕是普通话无比普及的二十一世纪,大学宿舍里同时出现一个东北老铁和一个广东靓仔时,对话都能美得不要不要,更别提一百多年前。

对于阅读和书写二人自然都没什么好说的,但对发音的问题分歧很大。

丁韪良作为同文馆总教习,负责审定所有提供给皇帝的英文对话练习。他提到过,张、沉二人曾向他抱怨,说另一人在授课时“纠正了他对一个词的发音”。

对宫廷教师而言,这种互相纠正,会损害光绪对他们的印象,甚至可能伤及仕途,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此后二人采用了“正确”的做事之道:听到皇帝发音错误,不管错误与另一位教师有无关系,都保持沉默不再明确提出纠正。

对光绪而言,这种沉默却着实损害了他的学习效果。

丁韪良在自己的日记中无奈地这么写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尊贵的学生上课都很准时,很少会缺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显示出相当的颖悟。但他的口语却糟糕透顶。试想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从不敢纠正,怎么会学得好?”

不过光绪确实不知情,甚至准备了一篇英文稿,准备向各国公使来一次英文演讲!

好在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不然真是尴尬了。

光绪的英文口音怎么说哪,反正无法想象融合了东北口音和广东口音的英文讲出来是什么效果。

光绪学英文的事迹被当时很多报纸报道,《申报》刊发了一篇千余字的评论文章,说皇帝如此好学,将来“西国之所谓长技者,不难尽为我有”。

很多士子受到鼓舞也开始热衷学习英文,其中有一位就叫康有为。

甚至1892年的《纽约时报》都郑重报道了此事:“今年20岁的清国皇帝陛下(在清国,人民称他为天子),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而这件事是由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告知全国的。皇帝陛下学习外语这一消息真让这里的人感到意外,他们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纽约时报》的报道显然有一些错误,同文馆不是国子监,光绪也没有颁布诏书告知全国。

带着慈禧懿旨来告诉李谕消息的就是太监崔玉贵和曾经的皇帝英文教习张德彝本人。

崔玉贵大声传旨:“李谕听旨,即日起着你为皇帝之西学教习,定期赴瀛台授课,当尽心竭力,不辞辛苦!”

李谕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真心是蒙的!

what?

怎么突然又给皇帝教西学!

没想到自己刚感慨了德龄的境遇,自己竟然也要进宫给皇帝教课,这怎么想都不是什么好差事!自己莫非也要买点阿司匹林?

懿旨如今都下了,想拒绝都来不及。

张德彝笑着对李谕说:“幸会幸会,在下张德彝,早就听闻了你的事迹。”

李谕还在蒙圈的状态中没恢复过来,随口道:“幸会幸会!”

张德彝又说:“你不用担心,我曾经给皇上当过几年英文教习,其实皇上还是很好接触的。”

光绪对两位教习确实很尊重,甚至有时候朝臣接见,也让两位英文教习坐在自己一旁,这种待遇不可谓不高,毕竟当时光绪还没被软禁。

而且光绪对西学的热衷程度非常之高,应该说狂热粉丝。

李谕只得说:“如此最好。”

看到李谕的反应,张德彝讶道:“给皇帝当教习是天大的好事,怎么看你好像不太情愿的样子?”

李谕忙摆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说:“好事好事,当然是好事,我刚才只是太震惊了。”

张德彝笑道:“我刚进宫中授课时,和你的状态差不多,不过很快就适应了。我在报上看过你的新闻,以你的学识,连总教习都称赞,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帝师。”

李谕只能接受现实,到时走一步看一步吧。

张德彝虽然在后世声名不显,但他的的确确也创造过很多个中国的“第一”。

1868年中国第一次派外交使团访问欧美,就是他随使团当翻译;

1876年中国第一次向外国派公使,也随公使作译官驻英国。

中国第一个进入金字塔的人也是他。

第一个记录西餐、第一个记载标点符号、第一个记录巴黎公社、第一个记载自行车的都是他。

“自行车”的名字就是他最早翻译使用。

最有意思的还是他是中国第一个记载安全套的人。张德彝所写的着作中,曾两次提到域外有一种叫“肾衣”的物品。

在《航海述奇》中提到他1866年在法国的见闻时写道:“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

后来在《欧美环游记·法郎西游记》中,他又记载再游法国时的见闻:“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物之上,虽颠凤倒鸾而一雏不卵。”

他已经认识到安全套的两大功能:预防性病和计划生育。

但是,他却用儒家思想对这种违背人伦的事进行了严重抨击:“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闻也。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作为早期的同文馆毕业生,即便张德彝周游列国,也仅仅是达到博文广知的程度,虽通晓外文这项工具,却并没有深入得真正学习西学。

张德彝说:“给皇上当教习,很多规矩要懂,尤其是现在这种时候。”

李谕知道张德彝的意思:“我懂。”

张德彝继续说:“教材你可以自行选取,不过一定要先让太后过目。”

李谕点点头,既然是控制光绪帝,学什么慈禧当然要知道个大概。

张德彝继续说:“教课语气一定要平和,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柔和,要循循善诱,更不能责备皇上。”

李谕笑道:“我也不敢。”

张德彝说:“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记住,虽是师生,但更是君臣。”

李谕倒是都明白,但现在光绪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他的命运早在慈禧心中盘算好了。

张德彝作为丁韪良的学生,知道丁韪良对李谕的重视,基本上是事无巨细给李谕讲得清清楚楚。

李谕也挺感激张德彝,现在朝堂险恶,很难有人给你把坑都提前说明白。

张德彝走后,王伯、赵谦以及刚刚搬进来的凤铃都震惊坏了。

德龄终究是个女人,所以她给皇帝教习英文的事只在宫廷中知道,但提到李谕就没什么顾忌,再怎么李谕已经是轰动过欧洲科学界的人物,说他是大清现在最懂西学的人完全没毛病。

凤铃刚搬过来,一进门就看见大内公公来宣读圣旨,直接傻在原地:“不会走错了吧?”

直到赵谦拉着她一起跪下时才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

赵谦同样惊呼:“老爷!哦不,先生!您竟然要当帝师!”

李谕摆摆手:“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哪能不惊讶?当朝帝师!这是何等的荣耀!”王伯双眼放光道。

李谕也没感觉多荣耀,说不定今后人们提起他,更愿意提到他同时当过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教习。

嘿,不过这么想突然感觉有点意思:后人提到孙传芳、吴佩孚时,不知道会不会加一句,某种程度上他们和光绪也是师出同门。

估计以后孙吴二人肯定也会对此大肆宣扬吧。

王伯当天去清茶馆时,往中间一坐,就大声吹嘘起来:“各位都听好了,以后我家老爷就是当朝帝师!”

王伯二郎腿一翘,可把他牛叉坏了。

老于等人大眼瞪小眼:“帝师?”

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哎幼,我的老天爷!王伯您快抽口我的烟,刚点上的!”

“王伯您喝茶!”

“你这什么茶?快给王伯上最好的明前贡龙!”

虽然光绪是个傀儡皇帝,但目前在民间,终究还是认为他早晚会亲政,成为真正的皇上。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医秀北洋新军阀再统东汉马超重生大宋朝三国之江山美人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尊贵庶女游戏:女帝天下聊斋志异蕴哲思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签到,开局我是个废物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三国我为皇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穿越明末成饿殍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穿越皇子,无敌兵王反派的我碰上重生女主大乾九皇子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三国之权谋天下大唐:神级皇太子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新唐三国:越世霸主黑铁之堡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商途如此多娇,有点费腰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明末永昌满级账号在异界蜀臣夜读全唐诗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三国之袁氏枭雄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熵定天下大宋武夫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宋医生沙雕网友援北伐游行在古代奥特格斗传说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