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生长在水泥缝隙中,从雪里钻出的那些野草野花,仅凭些许的泥土,顽强地生长着,就算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竟仍能绽放出白色的美丽花朵。
正如野花野草一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用顽强的信念生存着,哪怕有一丝的缝隙,也要追求美好的生活。
而美好生活的起点,就是家园……
每个人都坐到一起,众人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个营地家园的建设,不分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大家殷切地想把这里建设成理想的家园。
营地里不乏一些动手能力强的人,在这样处处都是危机的末世,想要生存下来,多少也要一技之长,要么战斗力强,要么动手能力卓越,要么智商超群,身无长处的人,迟早要被这残酷的环境所淘汰了。
大家相互商量着,把剩下的车辆,公平地分到每一户居民的手中。
于是那些手脚利索的女人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车辆进行改造,有些人把里面的座位放倒,摆平,弄成简易的床铺,再铺上暖和的被褥、毛毯,有些人干脆就把车里面的座位,全部拆除了,睡地铺,这样操作,里面留出的空间反倒是更大。
一些简易家具和日常必需品,都是用一些拾掇来的废弃物,巧手改造和拼凑出来的,弄几块平整的车门往上面一搭,就成了一张桌子,再拿来一些有用的废弃物品,干净的空瓶子和空罐子摆上去,又把那些拆下来的轮胎摆上去,就是凳子,总之发挥想象,物尽其用。
项叔父女俩分到了一个七人座的小型面包车,车上有几面碎玻璃破窗,不过很快就更换成完好的玻璃,完全可以挡住桥上犀利的风雪,为车内保温。
项兮忙活着,铺垫好今晚的床铺,小小的车厢在她的改造下,别有洞天,座位被他们改成了折叠的床铺,平时收起,睡时放下,另外车的驾驶台被改成了办公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生活用品,甚至还摆上了一盆花,开着一朵小雏菊,用一个破摩托车头盔养着,那是野生在水泥缝隙里的小野雏。
再把里外仔细地打了个干干净净,再装点一番,这样一辆辆的废车,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温馨的小窝。
而男人们也不甘落后,开始风风火火地进行营地公共设施的建设。
先是要修建两个放哨的岗亭,专门用于晚上站岗放哨,大家一通商量后,决定进行旧物利用,两辆大货车的驾驶舱不就是现成的岗亭吗,只要把驾驶舱架设到桥边上,驾驶舱高高在上,完全可以作为现成的岗亭,坐在上面视野可以看的更远,更容易发现远端的危险。
男人们又齐心协力,把两辆大卡车推到桥的边缘,一辆车头向南面,一辆车头向北面,两辆卡车的驾驶舱紧紧贴着桥的围栏,驾驶舱外就是大桥的边缘,打开舱门脚下就是三十多米的高空,一不小心就得高空坠落,很是危险。
于是大家把驾驶舱门封死,从后仓开了一扇门,从后仓出入,更为安全。
庇护所众人长期以来收集了不少的工具,比如一些好用的锤子和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各种工具,一个宽大的集装箱被作为仓库,这些工具被整齐地挂在集装箱的箱壁上,进行统一保管,指定了一个人进行管理,配给了他仓库的钥匙,还制定了严格的借还制度,任何借出和归还都要造册登记。
营地和庇护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一项项制度的完善,天台庇护所慢慢地蜕变成为规模更大的营地。
大家一致同意庇护所改名,“天台庇护所”变成了“天桥营地”。
这些男人完成了营地的警报防御系统后,并不觉得累,没有人停歇下来,就开始积极组装营地的升降系统。
三十多米的高度,若是上下仅靠绳索攀爬,费时费力还不安全,所以有必要搞一套方便的升降系统,就像先前的天台庇护所的那部升降机,但是苦于战争,他们的心血毁于一旦。
这便是对营地里能工巧匠们的考验了。
他们面前是一大堆从那些废车上拆卸下来的零件,有轴承,齿轮,钢条,还有几捆从电线杆上拆下来的,废弃电缆电线,他们得发挥自己的才华,组建出一部升降机。
营地里的能工巧匠们,忙的不亦乐乎,刘玄兵是玩机械的高手,他带着这些人开始这巨大的工程。
大家利用现成的拆件,经过一番的拼接捆绑,总算是搭起了一个载人的铁笼子,铁笼子看起来十分牢固,还是要通过承重力的测试,看看最大承重是多少公斤。
这可是三十多米的高度,可马虎不得,出了问题,那是要把人摔成肉饼。
众人忙得一身大汗,一直到午夜时分,经过反复测试后,升降机终于被架上了桥的边缘,由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转动着轮轴,通过手动驱动齿轮,将铁架子缓缓放落地面,第一个勇敢的实验者跨上铁架,他紧张兮兮地被拖上了桥面,好在是有惊无险,紧接着测试两人的重量,完了便是三个人,四个人。
这台升降机不负众望,对得起大家的努力,每次的测试都成功地通过,这个简易的升降系统算是完工,很快就投入了使用。
最后是营地的公共区域,要安排上集体宿舍、食堂、公共浴室,仓库、办公区域,这些都是用现成的车辆改装完成。
一辆35座的大客车被改造成宿舍,上面铺设下了八张床,专门提供给营地里的单身汉居住,智龙四人在这辆大卡车上分到了四个床位。
另一辆35座的大客车则被改造为食堂,上面的座位被改造成十张桌子,而车的前头位置被改造成灶台,营地大厨要在这简陋的灶台上大展厨艺。
那些被挑选中,留下来的车辆,都发挥了它们作用,一一改成了相应的功能房。
最后,两辆体长的大卡车,和两辆大型客车,在二十四米左右的桥面上围成了一个口子形,围住了中间的一辆较小的19座客车,这辆小客车被改造成营地的会议室,以后营地的会议都要在里面开,它同时还具备了图书室,办公室的功能,车面上挂着一块黑板,专用于营地事物的公开。
营地的一切都是民主投票产生,十八位营地居民(包括智龙四人,他们是营地的荣誉居民)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项叔为第一届的营长,今后营地的事务都是投票决定,这让小小的天桥营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心区域的两侧,一左一右各整齐排列着一排体型较小的车辆,那是营地的家庭宿舍。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伙在营地篝火前,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几天以来,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这座营地不断地完善,变成了一个安全、友善、温暖的居所,有了经营天台庇护所积累下的经验,这个新建的天桥营地,软件、硬件更为完善,幸存者们在这里再次重获信心,创造出了一个更新的美好家园。